古代打仗结束后 士兵为什么不能马上脱铠甲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26浏览:41分类:历史
古时打仗,下到士兵上到将领,都必须穿上厚重的铠甲,奇怪的是战争结束后,军队的将领总是会要求士兵们不可以立即将铠甲脱掉,这基本上已经成为古时军队的一个硬性规定。有很多朋友会好奇,为何已经打完了仗,再热也不能脱盔甲?看看常遇春怎么死的大家就明白了。
在秦朝时期,铠和甲是各自独立的,其中铠指的是用铁制造的部分,甲指的是用皮革材质制造的部分。在作战时,根据战势、地势的不同,有时用铠,有时用甲。当时的朝代还处在冷兵器时期,武器的研发和制造不是很先进,铠和甲的出现为战斗提升了较高的防御能力。随着时代发展,兵器的制造技术攀升,各种武器种类逐渐增多,原本铠与甲分开的形式已经不足以抵挡敌人的进攻,于是经过工匠们的不断研究后,将铠与甲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制造出了铠甲。
铠甲除了重量大之外还具有防风的性质,为了边疆战士们的安全,铠甲从设计上就尊崇越严密越好的原理,这个优点大大降低了战争中人员的损伤。铠甲主要用于抵抗冷兵器的攻击,客观上讲,这种防御工具是片面的。到了明清时期,武器装备升级,开始出现各种枪支弹药,铠甲的劣势出现,在战争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小,再加上铠甲上身笨重,战争中行动不便,人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始进行第三次改良。改良后的铠甲重量减轻,对于炮弹的攻击力大大减轻,有效的防止士兵被震伤或者震死。
什么是 “卸甲风”呢,简单来说就是军人长时间穿戴铠甲战斗,由于铠甲重量大防风性能好,将士们身体的热量和汗液不好排出,导致身体的温度居高不下。在战斗中,人的肾上腺激素上升,心跳加快,致使身体的血液流速加快,血管膨胀。战斗更会使人的元气大伤,消耗大量氧气,很容易使人出现缺氧的现象。大量流汗使得体内的微量元素流失加快,战斗后突然脱下铠甲,很容易引发疾病“卸甲风”。
这种疾病也不是空穴来风,据记载,在宋朝时期,经常就会使用这样的盔甲,重约二十九公斤,到明朝时期,重量才得以减轻,但重量仍然有十三公斤左右。可想而知,古时士兵在战斗时,每天穿着又重又闷的铠甲,在身体大汗淋漓的情况下,刚结束战斗为了贪图一时凉爽脱掉铠甲,很容易让“卸甲风”找上门。
史书记载,常遇春在一次战斗后,二话不说直接脱下铠甲想要凉快一下,虽然军队中的军医知道“卸甲风”的危害,但没人敢上前劝阻他,稍有不慎就怕掉脑袋。果不其然,在常遇春脱下盔甲之后,草原上的冷风直接灌进他被汗打湿的身体,汗液大量蒸发致使体温急速下降、血管收缩,他的心脏负担过大,无法正常调节血液流动,加上身体缺氧,一连串的问题引发肺部损伤,更让血管出现血栓,直接导致中风。于是在后来的正规军队中,便有了这个不成文的规定:每一次战斗结束后,将军和士兵都不允许立刻脱掉自己身上的铠甲。
古时军队在战斗后之所以不让战士立即脱掉铠甲,一方面是为了做好预防,防止敌军突袭。如果战争刚结束,将士们就脱掉防身的铠甲,一旦敌军搞突袭,将士们再穿铠甲已来不及,身上没有了铠甲的防御,就相当于是用自己的肉身与敌方军队做抗争,这无疑是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另一方面铠甲就是一个士兵的门面,穿在身上不仅安全感倍增,同时还可以鼓舞士气。
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军队的将领在指挥战斗时都会穿上铠甲,整装待发,显得非常有威慑力,为打好这场战争做好坚实的基础。最后一方面也是为了将士们的身体健康着想,大家在见识过“卸甲风”的威力后,当然不会傻到立刻脱下铠甲。
历史就是对过去发生的人和事最好的记载,这些记录中包含了人物的活动轨迹以及生活的千百种形态。作为真实存在过的事情,很多道理及其规律与我们的现代生活有着相似的地方,即使是时代不同,当中蕴含的道理是不会变的。
参考资料:《亚洲古兵器图说》
猜你还喜欢
- 11-30 古代官员没有明确的退休年龄,但为何退休后要回老家?
- 11-30 要知道古代是没电没网的,古人在夜晚真就日落而息吗?
- 11-30 古代利用护城河来拖缓敌军进攻,那么护城河里会有鱼吗?
- 11-30 潼关作为中国十大名关之一,它在古代究竟有多大的意义?
- 11-30 在古代战争中,士兵们在攻城时真的是采用梯子吗?
- 11-30 在古代历朝历代中,有明文法律规定驸马不可以纳妾吗?
- 11-30 古代语言有着丰富的含义,古人互相见面时如何称呼对方?
- 11-30 古代假期长短的变化,与朝廷对社会的管控有何关系?
- 11-30 在古代的战争中,有些士兵为什么被射一箭基本就死了?
- 11-30 在发展比较落后的古代,古人出门远游都靠走路吗?
- 11-30 古代那些建大功立大业的名将,都是如何在军中立威的?
- 11-30 作揖作为中国古代礼仪之一,女性与男性有怎样的区别?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