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官场生存之道是怎样的?他在上海时是如何清理官场陋习的?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26浏览:43分类:历史
李鸿章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历史屋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李鸿章曾经对妻子说过,在他看来,为官既要做事,又要自保。这可是在官场生存的最高境界。
官场如一个小社会,形形式式的人都有。若要在官场上有所发展,就要适应其规则。
有些官员敢于做事,但疏于自保,结果“成就”有限;更多的官员则是精于自保,而不敢或不愿做事。敢于做事又善于自保的人更容易得发展并生存自如。
在新旧交替、社会深刻变化的时代,更需要官员敢于创新“做大事”;但这种矛盾交织、新旧冲突剧烈的时代,“做事者”往往更易受到种种强烈的抨击和指责,更难自保。
而李鸿章则是既敢于任事、开创新事业,又精于自保,擅于经营自己的势力、维护自己的利益。因此,他才能在云谲波诡的时代成为朝廷不得不深倚的重臣。
1862年3月,李鸿章经曾国藩推荐任江苏巡抚,12月改为实授。
李鸿章初到上海时,发现那里的官场素习浮靡,官员圆滑、贪利,祸延两省。
其中,最让李鸿章目瞪口呆的是礼金,两个字形容:壕、重!
李鸿章刚接替薛焕就任江苏巡抚时,吴煦等上海官僚们前来道贺,送礼一个比一个重。
一些谋缺的人甚至以巨金贿赂,为李鸿章做寿,祝贺的礼品也是一个比一个壕。
如此严重的送礼现象,可知当时上海官场的腐化程度。
于是,李鸿章派人去深入调查,发现苏州知府吴云、苏松粮道杨坊等人都是贪污腐化分子。
而上海近10年来大发公财者,以吴、杨、俞三人最为突出,他们的丑恶名声已远近皆知。
吴是指吴煦,此人一心媚外,多次勾结外国联军到上海设防,且为人狡诈,爱财如命,名声极坏。杨是指杨坊,苏松粮道,综理“夷务”。
当年太平军进攻上海时,他勾结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在上海作威作福,横行一时。
同时,他与吴煦串通一气,控制上海的人事、财政和外交大权。
俞是指吴煦和杨坊的心腹俞斌,是为吴、杨二人搜刮民脂民膏的得力“干将”,上海人对他恨之入骨。
李鸿章把这调查发现写信告诉了自己的老师曾国藩,并提出了自己下步进行整顿的想法。
其实,此时的李鸿章发现,除了很多官场陋习外,财政也十分紧张。对于上海官场的整治已是迫在眉睫。
那么,要怎么彻底根除这些官场恶习,将腐败分子清理出去呢?
李鸿章表面不动声色,心里却在苦苦思考对策。最终,李鸿章下了三步大棋:
1.人事关系调查,寻找突破口
官场上最复杂的是人事关系,而最脆弱的也是人事关系,因此,寻找突破口就要从人事关系上开始寻找。
李鸿章开始让人调查吴煦、杨坊等人的关系网。
当时的江苏,仅恩赏的从一品、正二品顶戴就有3人,从二品的官员竟达七八位,吴煦与杨坊,就都是从二品的顶戴;最不济的团练帮办刘郇膏,也是三品的顶戴。
李鸿章一听这些官级头都大,他自己也只是二品,要整掉自己头上的官谈何容易。
更何况,吴煦、杨坊二人在上海势力根深蒂固,有薛焕和洋人做靠山。
但李鸿章不气馁,他继续调查到底,终于让他找到了突破口。
原来,绿营副将冯日坤是薛焕的心腹,此人仗着薛焕的势力,强抢民女,行贿贪污,对百姓作威作福,遇见太平军却如惊兔奔逃,还曾打伤过刘郇膏。
刘郇膏对他恨之入骨。这是一个惊喜的发现,李鸿章终于可以行动了。
2.掌握证据,先折后奏
刘郇膏是一个有利的证人,于是李鸿章在自己府中设宴,把刘郇膏找来共饮,席间探知刘郇膏的态度,让他出面指控冯日坤。
刘郇膏有些胆怯,李鸿章又拿话激他,并保证为他担责。
刘郇膏大受鼓舞,一一控诉冯日坤的罪状。
李鸿章掌握了一些证据,又把江苏提督曾秉忠传来核实。
曾秉忠作为一省最高军事长官,早对冯日坤不受节制、胡作非为感到不满,现在见李鸿章下了如此决心,便毫无保留地列举了冯日坤的劣迹罪行。
李鸿章心中暗喜,一边给总督曾国藩发了一封快函,一边继续暗查。
为保险起见,他将刘铭传的几营人马调到冯日坤的驻地附近。
一切准备就绪后,他将冯日坤诱至上海县城内捕捉,打入县大狱,随后请王命,将他处斩。
一个二品巡抚竟斩了一个从二品绿营将官,李鸿章不得不向朝廷上奏解释,但他在奏折中除了指控冯日坤四大罪状外,还保举湘军淮扬水师统领黄翼升暂署江苏提督,刘铭传暂署总兵,张树声升副将。
通过这样的人事清理及安排,军事大权掌握在李鸿章的手里。
3.假装酒醉,诱得罪证
军队处理好,而政治、经济大权还未就拿到手,吴、杨、俞三位恶声远扬的腐败分子还没处理。
这次,李鸿章自己亲自上场,收集证据。
一天,李鸿章喝了酒后,来到吴熙家中,假装酒醉对吴熙说:“有人说你账目不清,现在总理衙门正要查你呢。你现在跟我讲实话,你的账目到底有没有问题?如果真有问题,那我想办法帮你找人疏通一下。”
吴熙见李鸿章满脸通红,说话有点结巴,心里没有半点怀疑,拿出账本交给李鸿章说:“抚台大人你看看吧。”
李鸿章接过账本,随手翻了几页说:“本部院今天喝酒喝得头疼,看不清楚。我回去好好帮你看看账面,怎么样?”
吴熙就这样轻易地把自己的罪证交给了李鸿章。
李鸿章回去后,马上找了几个精通财会的幕僚仔细审核,发现账目中确实存在很多问题。
第二天,李鸿章就下令免去吴熙的苏松太道一职,改派黄芳和刘郇膏掌管海关和布政使司。
杨坊见李鸿章收拾了吴熙,吓得主动辞去了苏松粮道的职务。
李鸿章又把这个职务交给了自己的老同学郭嵩焘。
经过这些人事清理,李鸿章把上海的军、政、经济大权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这是李鸿章在官场的一段经历,也是他的一段人生履历。
李鸿章传奇的一生经历,从一位"万里长江作浴盆"的懵懂少年,一步步跻身封疆大吏的行列,他一生中为人为官的处世人生智慧值得世人学习。
猜你还喜欢
- 11-30 清朝的军队还是比较多的,那绿营兵算是个怎样的兵种?
- 11-30 清朝地方官员有养廉银,那么京城官员也有类似补贴吗?
- 11-30 养廉银作为清朝特有的俸禄制度,它又是怎么创建的?
- 11-30 在中国博大的酒文化中,清朝的皇帝都喜欢喝哪些酒?
- 11-30 与其他朝代不同的是,清朝的亲王们有着哪些权利?
- 11-30 中堂最早出现于唐朝,它在清朝时期是什么品级的官员?
- 11-30 清朝很重视对皇子的教育,那么有什么相关教育制度?
- 11-30 清朝给京官的俸禄非常的低,大多数京官如何想着法子捞钱?
- 11-30 鳌拜都为三代清朝帝王出生入死了,为何还认为他是奸臣?
- 11-30 当我们翻开清朝的历史,皇位为何不按照嫡长子继承制?
- 11-30 在嘉庆皇帝接手清朝后,清朝为何一步步走上没落的道路?
- 11-30 清朝九品十八个级官制体系中,正一品大员都有哪些职位?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