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争霸刘邦和项羽打着热火朝天 韩信为何一点作为也没有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26浏览:43分类:历史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屋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韩信和刘邦项羽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刘邦虽然能力不及项羽,却善于用人,所用之人,堪称人中俊杰,后有萧何主政,内有张良主谋,外有韩信主兵,纵使屡败屡战,终可获得天下。不过驭人之术并非寻常本领,需要胆大心细,才不至于玩鹰的被鹰啄瞎了眼。
刘邦玩的鹰,可谓是危险无比的雄鹰,他的名字是韩信。身为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是替刘邦掌控兵权,征伐天下的雄鹰。他的出现使得秦末的战争不再只由项羽一人主宰。有一个成语“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充分说明了韩信用兵如神的特点。
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韩信一直奉命在外征讨,刘邦几乎难以对他节制。当年韩信井陉之战中,刘邦陷入困境,多次命令韩信前来救援。可是韩信通过分析局势后,拒绝了刘邦的命令。气得刘邦立马派人前往韩信军营夺取兵权,从而暂且保住了性命。
不过不抢不知道,一抢吓一跳,刘邦突然发现韩信的部队竟然如此精锐,根本不和自己所辖的老弱残兵一个级别。从此刘邦对韩信产生了顾虑。而韩信那边也不是吃素的,手下的谋士立即劝说韩信找机会自立为王,韩信只是沉默以对。
刘邦和韩信的第二次隔阂产生于垓下之战的前夕。那时候韩信刚刚夺取齐国的地盘,刘邦为笼络他,封其为齐王。而此时刘邦正和项羽对峙在鸿沟一带,汉军根本不是精锐的楚军对手,几次激战打得刘邦不敢还手,只能向韩信求援。
而韩信再一次抗命了。这一次刘邦没法再派人去没收兵权,而韩信手下的谋士们却纷纷劝说韩信拥兵自立,不再受刘邦驱使,以免将来杀身之祸。韩信此刻是矛盾的,他想成为一世英雄,又不愿背弃刘邦知遇之恩,更不想背负千载骂名。最终,他选择了沉默。
经过历时三年的鏖战,楚军终于后继无力了。韩信此时抓住时机,分兵布阵,形成合围之势,一举将楚霸王击溃在垓下,成就不世之功。那么韩信如果在齐国举兵自立,有没有成功的可能呢?楚汉相争的局面一直是楚国看似强大,大汉却后劲十足。
韩信虽然统兵在外,但那是大汉的部队,他们的领袖是刘邦,而不是项羽。三足鼎立的时局拼的是国力,而不是一战定乾坤,以当时三家的状况来看,没有谁能够一次性吃掉对方,而论发展,韩信和项羽都不是刘邦萧何的对手,试想刘邦屡败屡战却还能东山再起,靠的不就是强大的后续实力。
而且韩信是刘邦部下,如果此时趁刘邦有难造反,定会背负不义的罪名。而韩信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当年胯下之辱让他痛不欲生,在楚军不得重用就愤然投汉。只有在那个凄凉的月色下,汉军的萧何赏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卒,也只有在大汉的军旗下,刘邦把他推向了点将台拜他为将。
这等知遇之恩,是韩信毕生报答不完的,如若反叛,迎接他的是无尽的谩骂和怀疑,以这样不义的行为起兵,是不会有部队跟从他的。天下大势,一直掌控在有德者手中,韩信深知孰可为,孰不可为。逆天而为的下场就是和项羽一样,甚至比项羽还惨。
总结: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有无数人称王称霸,可是能在混战中统一全国的英雄少之又少。刘邦获得天下不是侥幸,更多的是他用帝王般的智慧驾驭着一匹又一匹的千里良驹。记得刘邦在分功的时候曾经举过功人与功狗的例子,这就是刘邦的驭人之术,他不害怕放权,害怕的是所用之人不尽心竭力。
就像韩信一样,大权在外,任其发展,刘邦不吝封上,就是在不断鼓舞韩信再立新功。因为刘邦知道,无论韩信功劳多大,所有的成绩都属于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属于自己。
猜你还喜欢
- 11-30 刘邦对刘肥有补偿心理,但为何不能将其立为皇太子?
- 11-30 为何《史记》还是《汉书》都认为,韩信的死是因为谋反?
- 11-30 即使项羽能够回到江东,他能阻挡刘邦大军的围剿吗?
- 11-30 很多人认为刘邦比不上项羽,但在真实历史上又是怎样的?
- 11-30 韩信情愿受人胯下之辱,为何就是不拔出身上的宝剑?
- 11-30 韩信没有接触与指挥过战争,为何能统御汉朝百万雄师?
- 11-30 曹氏是刘邦大儿子刘肥的母亲,其身份究竟有何特殊之处?
- 11-30 雍齿可是背叛了刘邦,张良为何建议刘邦给他一份赏赐?
- 11-30 刘邦手下还有着哪些大将?竟能让韩信不敢起兵造反
- 11-30 为何许多高人都舍项羽而去?难道刘邦有着别样的魅力?
- 11-30 刘邦四十多岁才起兵反秦,他如何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功业
- 11-30 秦末天下大乱之际,萧何为何对还没出名的韩信如此重视?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