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荀彧与曹操为何会产生巨大分歧?荀彧的死对曹操有什么影响?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26浏览:32分类:历史

  下面由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带来荀彧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荀彧是三国时期,曹操的一位重要谋臣。公元191年,荀彧放弃了原来投奔的袁绍,转而投奔曹操。曹操见到荀彧投奔自己,兴奋地称荀彧为“自己的子房”,子房也就是张良的字。由此可以看到,曹操看重荀彧。

  在此后的21年里,荀彧也确实帮助曹操建立了霸业,只不过荀彧选择曹操,是希望曹操可以挽救汉室。荀彧忠于汉室的政治思想与曹操意图代汉的政治抱负发生了巨大的分歧。这也最终导致了荀彧悲剧的落幕。

  荀彧为何如此忠于汉室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市)人。荀氏一族是荀子的后人,世代士族。出生在这样一个名门望族,荀彧在少年时代就已经显露出了过人的本领,被人称为是“王佐之才”。

  荀彧最开始投奔的是袁绍,只不过他很快就意识到袁术不是一个明主,于是转而投靠了曹操。作为一个士族家庭培养出来的人,荀彧带有那个时代士族身上最鲜明的特点,尤其是在一个混乱动荡的时代,他希望可以辅佐一位明主来恢复汉室。不得不说,曹操在看到荀彧投靠自己时,是非常欣喜的,把荀彧比作是自己的“张良”, 任命他为行军司马。

  荀彧具有治国安邦、辅佐君主的才能,作为曹操最早一批的谋士,荀彧在曹操建立伟业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使得曹操可以在三足鼎立的局势中占据了一定的优势。而且,荀彧还为曹操推荐了一批谋士,如荀攸、程昱、郭嘉等。他们为曹操攻破袁术、灭袁绍等战争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只不过,作为从小接受儒家传统礼制教育的荀彧,他的头脑中保有着非常正统的思想,就是忠于一君。所以在他头脑深处是存在着匡扶汉室的愿望的。他之所以从袁绍转而投奔曹操,是因为他觉得曹操具备恢复汉室的能力,他觉得曹操可以结束割据、恢复汉室的兴旺。也正是如此,当初他提出了“奉天子以令诸侯”而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计划,希望曹操把汉献帝接到许都,迎奉天子,维护制度的正统。当曹操显露出篡汉的意图时,荀彧义无反顾地反对,只因为他心中的忠于汉室。

  从反对、失语到以死明志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军与袁军相持于官渡,此战曹军大胜并最终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在官渡之战之前,曹操的谋士们积极地出谋献策、帮助曹操取得了胜利。但是,仅8年之后,在赤壁一带,曹军被孙刘联军打败。而且在这一战役之前,曹操的谋士们,特别是荀彧、荀攸等却没有为主公献策,甚至表现出了“失语”。其实在这个时候,荀彧心中的忠于汉室、恢复汉室梦以及与曹操的目标出现了一定的分歧。

  在荀彧心中,一直坚定地维护着汉室,他投靠曹操也是希望曹操可以结束军阀混战的局面。只不过,在曹操击败袁绍之后他的野心也逐渐显露出来。曹操先后废除了汉室的八国,还罢黜三公官,复设丞相并出任丞相。这些做法都体现出了他膨胀的权力欲望,也让荀彧洞察到了这一点。

  因此,在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想要进爵国公、加封九锡的时候,荀彧表示出了对此举的反对。他觉得曹操应该以匡扶汉室为己任,秉承臣子的忠心,懂得退让的基本礼度。也是这样的反对,让曹操和荀彧的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分歧。一年之后,荀彧选择了以死明志。

  关于荀彧的死,历史上也是有很多争议和讨论的。我们熟悉的《三国演义》还有三国题材的影视作品,如《军师联盟》中都讲述了曹操给荀彧送空食盒,最终荀彧选择自杀的故事。

  在《三国志》中则记录荀彧“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

  无论荀彧是被曹操逼死,还是因为忧郁而死,荀彧的死从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以荀彧为代表的,忠于汉室的士族,他们随着汉室的衰落一同走向落寞。

  荀彧之死对曹操的影响

  虽然说,荀彧在曹操进爵国公、篡汉上是非常反对的,两个人的政治态度也不同。但是不得不说荀彧在曹操建立霸业的过程中,对他帮助很大。荀彧的死对曹操来说,也是一个冲击。

  从结果上来看,曹操最终并没有称帝,而是把这个任务留给了自己的儿子。虽然说,曹操没有称帝,是多方面的结果和现实选择,但不可忽视荀彧对他最终不称帝,而做像“周文王”一样人的影响。

  纵观荀彧的一生,作为士族的他与曹操因为政治理想和政治价值而暂时结合。曹操用荀彧,是因为荀彧可以为他出谋划策。而最终形势的走势和两人政治理想的区别,让他们分道扬镳。荀彧是以忠为行事准则,他让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是希望可以做天子之臣。但是,当他看到曹操给他的空食盒时,就想到了他想忠于的汉室已经没有俸禄了,他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不就是接受曹操,要不就只是以死明志。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