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董仲舒为什么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对汉朝有什么样的影响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26浏览:44分类:历史

  很多人都不了解董仲舒黜百家,接下来跟着历史屋小编一起欣赏。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提出的一个治国理念。但是这句话不是原话,董仲舒的原话是“推明孔氏,抑黜百家”。一开始这个思想是在汉武帝的时候开始实行,但是汉武帝也没有完全按照这个理念去做,而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这个理念也不全是包含儒家思想在里面,而是加入了许多其他大家的学说在里面。现代社会对于当初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又有了许多不同的声音,每个时代,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解读一起来探讨下。

  图1

  董仲舒推崇儒学的历史背景

  在西汉年间,因为汉高祖不喜欢儒家学说。以至于儒家学说在汉高祖时期都快要失传了。到了汉惠帝时期,各家学说又得到了复苏,儒家和道家的学说依然保持着影响力,但是那个时代,社会上没有涌现出什么新的思想,学术界也没有出现什么大有造诣的文人志士,依旧秉承前人的思想,缓慢的发展着。

  当时处于支配地位的思想也是来自道家的,“无为”思想。这个思想的提出人是黄老。在汉代初期,一些没有门派的学者们,都比较喜欢黄老的“无为”论。随着时代的不断更迭,到了文、景帝时期。社会思想又发生了转变,从一开始的“无为”逐渐向有为转变,慢慢地从道家开始转向儒家。

  图2

  汉文帝之时。全国博士之人有70多个,百家学说之中,信奉儒家学说的人比较多。而且儒家学说的作品也多。《论语》、《书》、《诗》等7部之多,而博士中的《诗》只有三大家。其中董仲舒就是《春秋》博士二家之一。如此看来,儒家学说还是比较占上风,这就为了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提供了必要条件。

  在汉武帝还没有继位之前,文景二帝在位之时,社会已经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到了汉武帝之时,西汉空前的繁荣。地方经济增长的也比较快,地主阶级的力量也开始壮大起来,统治者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思想来集中自己的权利,巩固自己的地位。

  于是董仲舒就登上了历史舞台,他在朝堂上提议,所有不属于儒家学派的博士们,就要除名。董仲舒的这一操作,深得汉武帝的欢心。汉武帝大力支持董仲舒的这一思想改革。为了加强儒学在官场上的统治地位,汉武帝罢黜治申不害、商鞅、韩非、苏秦、张仪等人所言的贤良,但是这个操作遭到窦太后的反驳。

  图3

  她非常不喜欢儒家学说,因此还找借口把推行儒家学说的官员给关进了监狱,这对汉武帝在官场上推行的儒家学说遭到重大打击。

  因为窦太后中意的是黄老的“无为”之说的思想。但是汉武帝依然没有放弃对儒家学说的推崇,后来还制作了《五经》。进一步提升了儒家学说在朝堂的位置,后来窦太后去世了,儒家学说又在朝堂崛起。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将朝堂之内不支持儒家学说的博士都罢黜了,任命奉行儒家学说的贫民出身的公孙弘为丞相。公孙弘还为朝堂招揽了数百名儒家学说学生。这些儒家学生要按照成绩的优异,分别选拔和分配职务。

  这一系列推行儒家叙说选拔的过程就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汉武帝的这一系列操作,使得儒家思想成了历代帝王家的统治思想,足足影响了后世2000多年,儒家思想已经成为统治人们的正统思想。凡事有利有弊,儒学的盛行固然是好,但是遏制了其他学派的发展,但是又有利于封建社会的当权者的统治。

  图4

  董仲舒推行儒学的必要性

  首先在封建王朝的统治时期,思想上的统一是十分必要的,这是治民的根本所在,至于“独尊儒术”之说,则是帝王家在改善民治方法上的一个革新。旧的思想如果不能更好的统治人民,那么这个思想可能就要面临淘汰。新的思想在统治人民的过程中,如果起到积极作用,就会被沿用,儒家思想正是这样被推崇的。以至于影响人们2000多年至今。现代的社会人们的思想大多还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在总结先秦时代灭亡的经验,秦虽然统一中国,但是不善于治理,没有正确地意识到人民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关系。没有明确从人民的思想出发,反而做出了“焚书坑儒”这种错误性的思想改革。以至于农民奋起反抗,覆灭的秦朝。因此拥有一个健康正确的统治思想,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汉武帝深刻吸取了秦亡的教训,在他看来,秦王不懂顺应民心,一味地逆风操作。用强权压制。国家表面上的统一不是真正的统一,民心不和,则易生大乱。秦王没有对百姓实施仁政,这是其覆灭的根本原因。汉武帝知道儒家学说以仁为政,这正是底层百姓最渴望的。再加上儒家学在社会的接受度高于其他学说,所以在思想上,选择了更加容易被接受的学说,但是也并不全是儒家,只是以儒家为本,又根据国情加以改革,这也可以体现儒家思想的包容性。

  图5

  在汉代初期,道家的“无为”之说,治国已经不能满足当时社会的需求了,任意让农民发展,社会得到了短暂的繁荣,但是没有关于发展目标和规范这种学说,任意发展也会导致各种各样的矛盾产生,最主要的还是农民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道家、法家等其他学说对于治国,发展农耕、处理阶级矛盾上都没有明确的治理方案,唯独儒家思想,在修身、养家、治国、平天下上都有着一套成熟完整的学说理念,因此这也是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的必要性之一。

  但是董仲舒所推崇的儒术,已经不是纯正意义上的儒家学说了,董仲舒为了顺应当时的时代发展,将神学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再加上百姓本身就喜欢鬼神之论。于是“君权神授”就更加彰显了帝王的位置不容冒犯,同时在百姓心中也提高了君主的威望。虽然这一学说的提倡遭到无神论的“法家”所鄙夷,但是高度集中了君主权利,也符合当时社会的发展,某种程度上来说,达到了思想上的高度统一,也推动了儒家学说的发展。

  关于董仲舒提议的争议

  图6

  虽汉武帝完成了中国朝代历史上的统一的思想框架,也给后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汉武帝时推崇儒家学术,并且做到了思想统一,把专制制度发挥到极致,但是终归到底人治,孔子在人治细想中提出“德治”和“礼治”,君主做任何事都要以身作则,为人民做榜样。但是话是这么说,思想也不无道理。可是毕竟是“人治”。这个人就是君主,君主要如何治理好这个国家,完全看这个君主的“仁、德”如何。

  如果君主开明,但是在思想上“罢黜百家”,抑制了其他思想的萌芽和发展,那么又如何算得上“德”,人治本就是封建专制,这种制度只能体现帝王的专权。一个有专权的时代,肯定是一个残酷的时代。无论在民间如何实施“仁”政,都是在固定的思想圈套里想方设法让人民臣服与朝权。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是在汉武帝之时,在封建社会的统治时期,是一个有利的思想输出,也并不是董仲舒一人的成果,还有汉武帝对儒家学说的革新。可以说是二人的天作之合。凡事有利有弊,儒家思想在集权专制上的统一得到了2000多年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但是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图7

  首先思想上的禁锢,注定人们不能有战国时期那种“百家争鸣”的场面出现。这就抑制了人们思想发展,也影响了民族的创造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这一点通过中国近代史就可以看出来。封闭的思想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我们陷入百年的战争之中。

  结语:

  人们在战争中接受改变,也在战争中解放思想。虽然历经百年沧桑,可是现在的中国依然吸取了儒家学说里的积极部分,有了焕然一新的面貌。后世学者对于董仲舒和汉武帝奉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这一观念,有颇多的看法,既然汉武帝能做到“罪己诏”,那怎么还能提出“独尊儒术”的概念。当然众说纷纭,汉武帝提出的这“独尊儒术”,更大程度上是为了顺应当时社会的发展,推崇儒学。

  图8

  万事万物都是有其发展规律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真理。能延续几千年的,必然是精华,但是我们也要努力地甩掉几千年来的陋习,还有几千年来的负面思想对精神的禁锢,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多元化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也是多民族的一起融合的。对于传统的思想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扬光大也是必需的。

  参考文献:《史记》《汉书》《汉纪》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