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期的择婿观念有着怎样的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变化?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25浏览:44分类:历史
你知道宋朝的择婿观念吗?今天历史屋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自古以来,门当户对的婚姻模式一直为人们所尊崇。因为婚姻并非只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两家人之间的事情。两家结秦晋之好,大多时候都需要有相当的经济基础,有共同的话题,才能长长久久地维持着和睦的关系。而在宋代,这种门当户对的择偶观已经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对于女子来说,很多时候仕宦人家的女子或是富家女往往会下嫁家境贫寒的男子,而不是在同圈层中寻找夫婿。
这种择婿观念的转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才选拔制度的改变,科举制度在宋代盛行。纵观历朝历代所实行的人才选拔制度,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因其自身制度设计上存在着缺陷,在后期都成为了名门望族进入政治的工具。尤其是九品中正制。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造就了许多门阀世族,阶级固化,男女的联姻对象也多在各自的交际范围中寻找。
而隋朝开创的科举制,经隋唐两代发展,到了宋朝已基本完善,再加上统治者赋予了科举与入仕为官的紧密联系,使得世间男子都对科举中帝趋之若鹜。当科举成为入仕的正途时,随之而来的就是对门阀的冲击,门阀世族无法凭借家族的力量去影响皇帝的决策,也就无法将自己的人安插进朝廷,若是家中没有才能出众的人,也只能逐渐没落。而通过科举为官的人,会从底层一跃而上,摇身一变成为官僚阶层中的一部分。
故而,“自五季以来, 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男子的家世在女子择婿过程并不成为主要观察点,因为通过科举制度白丁可以成为官身,一举改变自己的命运。
“今虽贫贱, 安知异时不富贵乎?”。
女方家人更为看重的是男子的才德和未来的发展潜能,有没有可能科举中第入朝为官,有没有良好的品德善待自家女儿。如宋朝人杜衍,他少时家贫,但被富豪相里氏看中,不仅将女儿许配给他,还资助杜衍完成科举;还有程朱理学的主角二程之一程颢,就被当时的户部侍郎彭思永“许妻以女”。
而宋朝“榜下捉婿”的现象则更能说明这种“高女嫁低男”的风气。在宋代,即使位居宰相,如生有女儿,也会在科举发榜之时,尽快为自己的女儿抢得一佳婿,并早日促成这桩婚姻。
因此,在“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的政治局面下,将女儿许配给这些新科进士,其实是一种对未来的投资。无论是仕宦人家还是普通富豪,结识新科举人与他们来说都是一件有利无害的事。于仕宦人家,他们希望借助婚姻来为家族笼络人才,发展政治势力,从而使自己的家族在复杂多变的政局中立于不败之地。于普通富豪,他们需要一个为官的女婿改变家族的商人地位,从士农工商中的末位跳到首位。为此,他们“使之俯就, 一婿至千余缗”。
而另一方面,父母对于女儿未来的婚姻生活是否幸福还是有所在意的。
“三十始可出身, 四十乃得从事”。
这也就是说,大多数读书人取得功名时已不再是热血冲动的少年了。这时的他们更加稳重,不会轻易为情爱之事冲昏头脑,做出一些不利于家庭和睦的事。另一方面,为女儿选择一个门第较低的夫婿,有家族在背后支撑,嫁入夫婿家也更有底气,不会因家世而遭受冷遇。相反,夫家会因其受到妻子家人的帮助,而对妻子礼遇有加。
其实,宋代择婿观念的改变,“高女嫁低男”的现象以渐成风气。一场婚姻背后的操作者,实际上是男女双方的父母,这其中可以看出婚姻已经成为一桩生意,既然是生意,那么缔结婚姻更多是为了家族的利益,而非是男女双方的两情相悦,自由恋爱。当然,这其中有人能在婚后的相处中日久生情,生活越过越美好,但也有人会在婚后生活相看,最后男子出门寻花问柳,女子成为这深闺怨妇,一生都在无尽的怨恨中度过。
猜你还喜欢
- 11-30 宋朝为何会出现文人士大夫为主的社会形态呢?
- 11-30 究竟是从几时起,宋朝开始患上了这没救的“软骨症”?
- 11-30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官员的行为,宋朝有怎样的老规矩?
- 11-30 古代没有电灯,古人夜读会不会导致近视呢?
- 11-30 宋朝一直都是“看来富裕”的印象,但为何不去发展军事实力?
- 11-30 对于古代的纳妾制度,即使是宋朝时期为何也觉得贵?
- 11-30 在宋朝300多年的统治中,为何没有皇子及宗室乱政的现象?
- 11-30 在北宋初期,宋朝的耕地面积得到怎样的大幅增加?
- 11-30 为了保证公平与公正,宋朝制定了哪些规范的审判制度?
- 11-30 宋朝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建立起怎样的政治制度?
- 11-30 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宋朝对饮食有怎样的精致程度?
- 11-30 宋朝女子能读书识字吗?能,但也只能在家里读书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