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在历史上有哪些国君是秦国发展的关键转折点?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25浏览:35分类:历史

  在历史上有哪些国君是秦国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秦始皇能平定六国,统一天下,并非仅有秦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这六世之功。而在秦国上下五百余年的历史中,也有不少鲜为人知却处在关键转折点的国君,正是因为他们的长远目光、深思熟虑,秦国才能在西陲边塞崛起,一步步吞并天下。正值内忧外患之际,且看秦国这几位国君如何转危为安,扭转局势。

  一、目光长远,位列诸侯

  秦国并非一开始就是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因为先祖是商朝贵族,在纣王之子武庚叛乱西周时也加入其中,导致部落差点被灭族。好在先祖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分封在秦地,非子便以封地为氏,号为“秦嬴”,秦人有了自己的封地和氏,然而此时的秦国仅仅是西周的附庸。直到秦襄公时,秦国也仅为“大夫”之职,还是得益于秦庄公拼命攻打西戎换来了。无论是商王朝还是周王室,秦人一直是抗击西戎的得力助手,这份血仇延续到了秦襄公这一代。

  但秦襄公并没有和先祖一样一上位就发兵报仇,而是在即位同年就做了一件令所有人都匪夷所思的事:“以女弟缪嬴为丰王妻”,不是攻打西戎,而是通过和亲拉拢西戎丰王。次年,秦襄公再度出手,将都城迁到汧邑。仅此两件事,秦襄公就得到丰厚的回报,汧邑为战略要地,不仅离周王室较近,而且还是膏沃之地,秦国能够安心发展,而和亲也缓和了秦国与西戎的矛盾,双方一度和好相处。正是有着秦襄公的长远目光,秦国度过了这段艰难而有短暂的蛰伏时光。

  与秦国的蒸蒸日上不同,西周王朝已日暮途穷,因为周幽王的昏庸无能,西周最终毁在他的手上。当犬戎的军队进攻周朝都城镐京时,秦襄公果断出兵救援周室,作战得力,立有大功。而在周室二王并立之时,秦襄公也倒向了周平王,因为派兵护送周平王迁都有功,周平王封秦襄公为诸侯,赐给他岐山以西的土地,“襄公於是始国,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乃用緌驹、黄牛、羝羊各三,祠上帝西畤”,秦国正式成为诸侯国。

  二、韬光养晦,迈步东出

  周平王迁都后,周王室风光不再,秦国也失去束缚,在讨伐西戎之战中节节胜利,在秦武公、秦德公时,各项制度近乎完备,版图一直推进至关中东端。秦德公之子秦宣公即位的同一年,碰上了周王朝的宫廷政变,周惠王被卫国、南燕国打败,王子颓被扶立为太子,这样的局面一如当年秦襄公碰到的周幽王之殇而西周灭亡。秦宣公的近臣也因此力劝秦宣公以勤王的名义出兵,但被秦宣公否决,秦宣公认为这是因为周天子以大王之尊强抢臣子的土地,出兵勤王也不占大义,而且王子颓自己也是周王室血脉,这算是周王室的家事,自己没有掺和的必要。事实证明秦宣公按兵不动是正确的,王子颓没有上位多久就被杀了,周惠王被重新送还归朝,这件事闹得不可开交,但秦国却难得为一片净土,又安稳发展了四年。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秦国稳步发展的时候,遇上了可以说是一生最强的劲敌——晋国,两只高速发展的猛虎互不相容,展现彼此的獠牙也只是时间问题。最终还是晋国忍不住了,先对秦国动武,晋献公自恃实力强大数次入侵秦国,而秦宣公则采取防守之姿。秦人忍无可忍,数次请战,但秦宣公都没有应允。这是秦与位于东方诸侯国的第一次交锋,除此之外秦国都是和西戎作战,秦宣公没有贸然迎战,待摸清晋国底细后,秦宣公也明白此时的秦国是败多胜少,但还是凭借剽悍与血性击败了晋国,拉开了双方常年互相征伐的序幕。首次大胜代表秦国能够迈步东方,不再将目光仅限于西陲的蛮荒之地,正式打响了秦国东出的第一枪。

  三、内忧外患,逆转困境

  在秦宣公之后,秦国迎来了另一位中兴之主——秦穆公,但秦国也难以击败蒸蒸日上的晋国,这座无法跨越的大山死死扎根在秦国东出道路上,让秦穆公、秦康公含恨而终。在“三家分晋”后,秦国的压力不减反增,因为从晋国分裂出来的魏国更强,在魏文侯的带领下,魏国人才济济,以法治国,国力强盛,兴起的魏国成为战国“首霸”。反观秦国,国内动荡,国力疲弱,就连河西之地也被吴起夺去。秦灵公十三年(前415),秦灵公去世后,原本应该继位的公子嬴师隰被叔祖父嬴悼子夺得君位。为以防不测,年仅十岁的公子嬴师隰背井离乡,开始了在魏国的二十九年流亡生涯。与秦国的颓然不同,在魏国,嬴师隰看到的是变法下欣欣向荣,为了挽回秦国近乎亡国的局面,嬴师隰经过二十九的偷师学艺,决心要为秦国带来改变,回国夺位的想法也越来越剧烈。

  在熬死了秦简公和秦后惠公,嬴师隰等到了机会,即位的秦出公嬴昌年仅两岁,由其母主持朝政,为了巩固政权,秦出公之母任用外戚和宦官,与公室之间的矛盾加剧,加上为了笼络他人而赏赐过多,导致国库空虚,她又没有生钱的门道,只有加重税率以增加国库收入,导致秦人愤慨,于是另立新君的呼声越来越高。这对嬴师隰是个好机会,但并不只有他一个人看出来,魏国国君魏武侯因为得罪了赵国,三晋间的同盟瓦解,再加上齐、楚的压力,让魏武侯想到扶持嬴师隰建立一个亲魏政权。有强烈爱国之情和对魏复仇之心的嬴师隰拒绝了魏武侯的“好意”,只身归国。“出子二年,庶长改迎灵公之子献公于河西而立之。杀出子及其母,沈之渊旁”。

  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君位后,秦献公嬴师隰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先是废除了自秦武公起在秦国实行三百多年的活人殉葬制度,之后迁都地近河西地的栎阳,不仅是向国人表明他要夺回河西之地重振秦国国威的决心,也是摆脱旧贵族的束缚。为了推行中央集权,秦献公建立县制,将边境地区改建成县,由自己直接掌握,同时对工商业进行规范管理,增加国库收入。在之后,秦献公又建立了饱受争议的“连坐”制度,但应对当时的情况却是恰到好处,秦国的社会治安明显好转。正当国内欣欣向荣之时,秦献公也将目光放到了国外,此时正值韩、魏两国威胁周天子,正如当初秦襄公、秦简公面临的情况,这次秦献公不惧魏国锋芒,起兵勤王,并且打败了韩、魏两军,得到周天子的赞赏。秦献公二十一年(前364),秦献公再度出兵,“战於石门,斩首六万,天子贺以襜霡”,秦国因此由衰转盛。

  面对嚣张的西戎和底蕴犹存的西周,此时的秦国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稍不留神就尸骨无存,秦襄公左右逢源,让秦国度过了这段最艰难的时期,还借助周王室动荡的机会一跃而上。秦宣公韬光养晦的同时暗藏锋芒,给予势如破竹的晋国迎头痛击,同时也向诸侯们宣布,秦国不再是居于西陲的蛮夷,而是能与中原一战的西方强国。秦宣公隐忍三十年,归心似箭的同时也不屈节折腰,让魏武侯没有可乘之机;回国之后,秦宣公仅凭一己之力逆转颓势,揭开秦国再度东出的序幕。三人的眼光决策都非常人,为秦国的崛起立下大功。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