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与强汉盛唐相比,富而不强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25浏览:32分类:历史
宋朝与强汉盛唐相比,富而不强的原因是什么?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历史屋小编告诉你。
强汉盛唐,这两个朝代是古代中原王朝文治武功的巅峰,时至今日,仍让无数华夏儿女为之骄傲。但其后的宋朝则颇具争议,一方面,它的技术、文化等成就让任何朝代难以望其项背;但在国防及军事上,则处于持续数百年的被动挨打之中,完全颠覆了“富→强”的思维概念。
因此,如今有这么一种观点:宋朝之所以不如汉、唐,不是输在经济方面,甚至也不是军事方面,而是输在精神上。
这个观点有一定的道理。时代不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两宋时期的经济当然是领先汉唐。但由于敌我形势,以及军事制度上的矫枉过正,宋朝对外体现出的气势完全没了汉唐之风,给人一种精神缺失的印象。
单论经济,两宋超过了汉唐,但综合国力并不占优
社会的发展,最基本的推动力是生产力的进步。由于时代的原因,两宋时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远远超过了汉唐。以最直观的人口对比为例,两汉顶峰时期的人口约6000多万,其中在汉武帝即位之初约4000多万。唐朝时的人口顶峰是在唐玄宗时期,约900万户,具体人口,有说6000万的,也有说8000万的;而在对外强势的贞观年间,由于隋末战乱的影响,人口仅400多万户。
而两宋在这方面就强势的多了,虽然土地面积落后于汉唐,但北宋人口顶峰曾高达1.2亿,偏安一隅的南宋也有8000多万。究其原因,是两宋的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最具代表性的,是占城稻的推广,极大缓解了千百年来的粮食问题。同时,活字印刷术、纸币的出现,也标志着宋朝时期的科技、文化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
但国力的指标不能仅是经济和科技。汉唐两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综合国力的两个顶峰时期;“汉人”、“唐人街”,这两个朝代成为了中国人的标志与象征。这反映出,军事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因素,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霸气、李世民“天可汗”的威名相比,两宋在军事上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远远称不上强国。
因此,由于技术及经济的进步,两宋的军事硬件自然是领先于汉唐的;但由于制度的原因,导致了宋朝的精、气、神远远无法与汉唐相提并论。
相似的王朝建立初期形势,不同的发展走向
汉、唐、宋初期,周边的安全形势都不容乐观。
西汉初年,趁着中原连年战乱,北方的匈奴强势崛起,巅峰时期号称“控弦四十万”,刘邦被包围在白登,则成了汉王朝的奇耻大辱。
唐初,周边形势则更危险:北方的突厥人无比强大,李渊父子起兵之初甚至不得不与其结盟;公元626年,突厥大军一度兵临长安城外围。此外,西边吐蕃王朝强势崛起、鲜卑政权吐谷浑也一度主动挑衅。
北宋初年,最大的外敌无疑是契丹人。与汉唐时期不同,此时的契丹由于占据了燕云十六州,已不是个单纯的游牧民族。
因此,北宋与汉唐一样,成立之初即伴随着外患,而且其敌人还非同一般。但在接下来的走向方面,汉唐高度相似,宋朝却独一无二。
西汉初年,经过几十年的和亲与休养生息,汉武帝开始,汉王朝开始了与匈奴持续上百年的战争,并且在汉宣帝时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其后东汉窦宪封燕然山,更是掐灭了匈奴死灰复燃的苗头。在打压匈奴的过程中,中原王朝首次开拓了河西走廊与西域,为后世奠定了疆域雏形。
唐朝李世民则更加生猛,经过贞观初年短暂的恢复,就趁着突厥内乱,一举突袭大漠,将突厥人连根拔起。同时往西设立安西都护府,往东北打压契丹、靺鞨并讨伐潜在的威胁高句丽,直至安史之乱,唐王朝一直致力于对外开拓,势力一度到达中亚。
而宋朝初年则是另一幅景象。在首度北征不利后,宋王朝通过澶渊之盟与契丹达成了暂时的和平,开始休养生息。这依稀有西汉初年的影子。
但开头相似,结局却差得远。宋朝不仅一直无法解决契丹威胁,在西边拿新崛起的西夏也毫无办法,其后在女真人、蒙古人兴起后,两宋更是接连遭受奇耻大辱。
造成成这一切的原因,是两宋的相关政策与汉唐不同。
宋朝矫枉过正的政策:重文轻武、重内轻外
汉随秦制,对于秦朝商鞅变法建立起来的军功爵制度,汉朝继承得更为彻底,以战功不仅可以在部队中升迁,也可以获得治理国家的官吏职位。大将军一职,是军队最高职务,也是无上的军人荣耀。整个两汉时期,中央王朝一直对外保持着强大的武力;即使西汉末年王莽篡权、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主要是因为土地兼并、政治腐败造成,军事上仍然对外持续碾压。
唐朝则更加尚武,从李世民的贞观年间直至安史之乱前,只要内政没有大问题,历代帝王一直孜孜不倦的对外用兵,使中原王朝的生存空间大为拓宽。
而到了宋朝,为了避免中晚唐藩镇割据、五代十国暴力夺权局面重演,赵匡胤、赵光义兄弟俩采取了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彻底消灭了中原王朝的尚武基因:
打压军人待遇和地位,整个中国封建历史上,只有两宋时军人成了不被人待见的职业;
与之相反,从文则可以名利双收。不仅如此,即使军队出征,也要受文人的掣肘。兵不知将、将不知兵,两宋军队战斗力堪忧。
重内轻外,两宋的统治中心附近常年维持着庞大规模的中央禁军;边镇军力则维持在极低的水平,缺少知敌知彼的精锐对外军事力量。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在政策的引导下,宋朝时期绝大部分社会精英弃武从文,这也是两宋经济、文化、技术笑傲整个封建社会时期的原因。
也正是如此,两宋时的政权极其稳定,虽然爆发了数百次农民起义,但赵家王朝一直牢牢掌控者统治权。但过于重视对内掌控,代价就是失去了对外的进取精神与尚武之风。
可以说,宋朝时是中原王朝与周边游牧民族对抗的分水岭
宋朝之前,中原王朝一直对外持续保持着强大压力,将威胁扼杀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宋朝开始,中原首次失去了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掌控,并且首次被少数民族夺取了全部政权。
失去了燕云十六州只是一部分客观原因,但最关键的还是由于统治者过于强调统治权,没有危机意识与领取精神;安于现状,扼杀了汉民族的尚武之风。结果却极其讽刺:内部的朝代更迭是被消灭了,对外面的新兴力量却毫无掌控权,最终自食其果。
猜你还喜欢
- 11-30 宋朝为何会出现文人士大夫为主的社会形态呢?
- 11-30 究竟是从几时起,宋朝开始患上了这没救的“软骨症”?
- 11-30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官员的行为,宋朝有怎样的老规矩?
- 11-30 古代没有电灯,古人夜读会不会导致近视呢?
- 11-30 宋朝一直都是“看来富裕”的印象,但为何不去发展军事实力?
- 11-30 对于古代的纳妾制度,即使是宋朝时期为何也觉得贵?
- 11-30 在宋朝300多年的统治中,为何没有皇子及宗室乱政的现象?
- 11-30 在北宋初期,宋朝的耕地面积得到怎样的大幅增加?
- 11-30 为了保证公平与公正,宋朝制定了哪些规范的审判制度?
- 11-30 宋朝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建立起怎样的政治制度?
- 11-30 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宋朝对饮食有怎样的精致程度?
- 11-30 宋朝女子能读书识字吗?能,但也只能在家里读书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