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李陵兵败投降了,为何司马迁还会为他抗辩?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25浏览:41分类:历史

  说到李陵,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历史屋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在历朝历代,叛徒通常都是为人不齿的,史书中对其评价通常也非常低,尤其是对于那些投降异族政权的叛徒。然而在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个极为特殊的例外,此人投降了异族政权,但对他的评价却颇为复杂,这个人就是李陵。

  李陵,可能大家最开始听到这个人还是从司马迁这里,当李陵投降的消息传到汉朝后,汉武帝震怒,满朝文武都吓坏了顺着皇帝说话,唯独司马迁为李陵抗辩。结果呢?司马迁受了宫刑。现在课文中通常是赞扬司马迁不畏强权据理力争的,所以潜意识是认为汉武帝做得不对,也就是说,对李陵并无太大恶名。

  那为何李陵投降了,评价却不低呢?

  咱们来看看李陵是怎么投降匈奴的。天汉二年(前99年),李陵奉汉武帝之命出征匈奴,其率领5000步兵出居延千余里,结果浚稽山遇到匈奴主力,匈奴3万多骑兵围攻李陵。李陵凭借汉朝强悍的弓弩结阵防御,一波波击杀,杀死大量匈奴骑兵。匈奴单于惊讶之下,召集八万多骑兵围攻。

  李陵节节抵抗,终于弹尽粮绝。李陵无奈,解散军队,令军队分散突围。大概有400多人成功突围到汉朝,而李陵本人自觉无脸回去,投降了匈奴,受到厚待。

  可以看出,李陵是血战力竭而被迫投降了,其带领5000士兵击杀匈奴上万,且没有带队整体投降。所以相对而言,李陵投降的性质并不那么恶劣。在军事才能上,后世对李陵的评价一般都颇高,司马迁就说他“虽古之名将,不能过也”。

  但关键是道德评价,这个人究竟算不算负面人物呢?

  理论上,投降的行为当然没有自尽殉国壮烈,但李陵的投降似乎又情有可原,所以对李陵的评价也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历史上很多人似乎都同情李陵,但又不能直接肯定他的投降行为,所以通常会设想“其投降是诈降,是还希望留机会报效汉朝”。比如司马迁、班超都有此观点。

  但是,在特殊时期,对李陵的评价便会非常尖锐,这主要是在“华夷之辩”激烈的时候或者特殊历史时期。

  比如到了唐朝,白居易便尖锐批评李陵,顺带把前人同情李陵的观点一起批判了,白居易说李陵是:不死于王事非忠,生降于戎虏非勇,弃前功非智,召后祸非孝,四者无一可,而遂亡其宗。给他的定性是:不忠不勇不智不孝。但白居易所在的中晚唐,藩镇割据危害巨大。当时的知识分子对于加强中央集权是非常重视的,自然不可能对李陵宽容。

  而到了明末,民族矛盾尖锐,对李陵自然评价更低,王夫之就痛骂李陵的背叛。而到了清朝,由于异族政权的敏感性,这种讨论在明面上绝迹。

  在经典演义文学作品《杨家将》中,对李陵的评价最经典,《杨家将》虚构了一个杨业撞“李陵碑”而死的经典情节,以李陵叛降反衬杨业忠义。不过,由于李陵本人身上的确有太多令人同情的因素,所以,即使对李陵的评价是负面的,但通常也不会将其作为典型的负面人物看待。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