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北宋灭亡时杨家将在做什么 他们为何没有出现救援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14浏览:37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带来北宋杨家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屋小编一起看一看。

  因为真正的杨家将,随着1074年,准备再拼一把,北夺燕云的杨文广之死,就已经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

  俗话说,历史是历史,演义是演义。杨家将在北宋,其实一直都算不上顶尖的贵族豪门,但是他们即便是位卑也未敢忘国。从骁勇的杨无敌杨业,再到浴血沙场的杨延昭,最后是老年还想要披甲北上收复燕云之地,粉碎辽兴宗威胁的杨文广,他们表现的都是对中原大地的热爱与忠心。

  因此,后世有故事为了纪念杨家将,为了歌颂这份忠心情怀,才在历史的基础上杜撰演义版本的“杨家将”。可真正的公元1127年,早已经没有勇敢、舍生忘死的杨家将守卫汴京、守卫官家了,直到金人俘获北宋二帝,杨家将其实比北宋更早五十多年退出了抗争的舞台。

  其实杨家自领袖杨业起,在北宋朝廷就是非常不得志的。杨业有一个很尴尬的身份,那就是二臣,曾经是隶属于北汉,最后降了宋太宗才归降宋朝。但即便如此,在宋朝杨业的身份也是常被打压。

  而这,间接导致了杨业后来被迫迎敌陈家谷,又无人支援,无奈兵败被捕。杨家将在北宋朝廷的真实地位。公元979年,杨无敌归宋后,立马被任命为代州刺史,且辅助当时的三交兵马都部署,北宋著名开国将领,潘美。

  坦率地讲,杨无敌归降前作为北汉的节度使,来到北宋之后,地位必然也不低。而且杨无敌的“无敌”之称,是来自于一直与北宋的对战之中。

  可是在979年的宋朝廷,随着开国武祖赵匡胤的死去,本来就偏向执政性质的宋太宗把赵普那一套“左文右武”发挥出了威力。宋太宗立即重用杨业的举动,必然招到朝内人的不满。首先是文官,其次是宦官,最后才是北宋的土著武官。

  杨业不是没有被“投诉”过,甚至还被诬告过。据《宋史》记载:主将戍边者多忌之,有潜上谤书斥言其短,帝览之皆不问,封其奏以付业。因为战力高,还会统兵,宋太宗很重视杨业。当时朝堂很多文官都上书胡编乱造这个二臣杨业的坏话,但是宋太宗玩帝王心术,全部都不看,而是交给了杨业。杨业痛哭流涕,表示效忠赵宋。

  可是即便如此,后来杨业升为云州观察使,都仍引起朝内很多人意见,而且杨业还是大败过辽军的人,当时朝堂武将都有被契丹人按在地上暴打的经历,只有杨业是玩骑兵背后大包抄打败游牧军队的将领。为什么他们还是反对?

  很简单,因为从这个时候开始,武将已经不是人了,在之后愈演愈烈。直到公元986年雍熙北伐,作为西路军的副将,杨业一路都没有失败,但东路军曹彬的溃败,逼迫西路军无法不撤退。此时宋太宗要求潘美、杨业要带走四州之民,这奇怪的任务为杨业的死埋下伏笔。

  后来契丹兵马追上,耶律休哥来势汹汹,当时杨业、潘美等人商讨如何拦截敌军。但这个时候,监军王侁出言嘲讽杨业,还说杨业有二心不敢面对敌军。而潘美出奇地没有说话,杨业明白了王侁和潘美的意思,然后哭着留下一句以死明志就出战了。

  在陈家谷,潘美与王侁坐看杨业兵败而不出兵,最后杨业被捕,绝食而亡。这场操作就很明显看出来了,杨业的地位在宋朝廷是很低的,包括王侁的逼迫,潘美的沉默。杨业的死是一场赤裸裸的谋杀。而宋太宗因为此事流放了王侁,降了潘美三级,可见宋太宗是真的生气了。最后追封了杨业同州节度使,中书令以及太尉,如此做,是因为杨业之子杨延昭也已经初露峥嵘,宋太宗想继续收获他的忠心。

  可是杨家将的名望巅峰,本来就在杨业在世的时候才是最高,后来杨延昭也被重用,可惜的是,毕生也没有达到父亲曾经为观察使的官职,更遑论更高一级的节度使。

  再之后的杨文广,就更不用说了。当时北宋已经快忘了杨家人了,而且随着仁宗、神宗时代的文官登上历史主舞台,就连狄青都要跪在韩琦面前,没有丝毫尊严。更遑论杨文广所代表的最后的杨家将。公元1074年,杨文广去世,就没有杨家人再能出头,大书特书记载在历史的书单里了,杨家自1074年正式没落,即便有人参军,也可能在北宋末年只是一个小卒的角色,不可能力挽狂澜。

  致命的两个巧合:杨家将断层无法崛起的根源。杨业即便死亡了,但是杨延昭还在继续效命,随着开国大将潘美、曹彬,还有太祖的义社十兄弟中的得力将领逐渐全部死去,杨延昭作为第二代的新生武将,是北宋得以抗衡契丹的重要人物。

  虽然地位不高,但是通过努力一样可以争取。

  例如在对抗契丹的战争时,宋真宗曾经如此说过:"嗣及延昭,并出疏外,以忠勇自效。朝中忌嫉者众,朕力为保庇,以及于此。"。这就意味着,文官们的弹劾从未停止,一直到杨延昭的身上,还有杨嗣(和杨业没有关系)。但是,宋真宗还是力保他们,让他们专心作战,不管这些文官的肮脏手段。这意味着,只要有足够的的功劳,杨延昭一样能够堵住他们的嘴,并且把杨家推向当时曹家、潘家、高家等名门之级别。

  可是命运弄人,公元1004年,北宋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骁勇的杨延昭一下子失业了。失去了战争,杨延昭每天的生活便是对着文官点头哈腰,这个残酷的现实让杨家的崛起无处发力。公元1014年,杨延昭去世,这也说明了,杨延昭浪费了十年的光阴,对此他却毫无办法改变什么。

  这是改变杨家命运的第一个节点。杨延昭之子,杨文广,是杨家的第三代武将,也是北宋的第三代武将。杨文广的崛起要比他爹更难,因为杨延昭是早年跟过杨业北征的,但是杨文广在新时代,已经没有什么仗可以打。

  直到在西北的时候,遇到了范仲淹。但是这个时候,范仲淹已经结束了庆历之战,签订了庆历和议,杨文广慢了一步,无法建功。不过最后又跟随狄青,征战广西,最后才算打出了战绩:

  文广字仲容。以班行讨贼张海有功,授殿直。范仲淹宣抚陕西,与语奇之,置麾下。从狄青南征,知德顺军,为广西钤辖,知宜、邕二州,累迁左藏库使、带御器械。

  可是南征广西后,杨文广的战功还不算很多,也只能是管理广西的南宁地区。而当时南宁地区是非常不受中央重视的地方。

  再到宋英宗时,杨文广监督修筑与西夏对垒的城池,名为筚篥城,此城现在还有遗址。在筑城的过程中,杨文广用计谋大破敌军,获得万众瞩目。但也是仅此而已了,因为宋廷对武官的束缚太重,需要你的时候去挡枪,不需要则在一边等着,不能轻举妄动。

  直到宋神宗时期,契丹为了调和三国平衡,要求宋朝割地。1074年,宋朝竟然同意再加岁币,同年,杨文广病逝,此前他准备上书神宗皇帝,北上攻打燕云,收复祖地。

  这属于杨家没落的第二个重要节点。这两个节点,让忠心耿耿的杨家人无力可用,最后都是属于郁闷而终,这是杨家人在宋朝廷的一种悲哀。

  北宋之灭亡,杨家三代人再世也难救。公元1126年,金人围城。北宋灭亡前,正式来讲是有两次汴京保卫战。都知道汴京城破是金人太过强大,但实际上,靖康元年到靖康二年,两次金人兵临城下,其实都根本没有发生过大战,最后汴京城开,全都是宋钦宗不想给机会宋徽宗和金人碰面,自己去见了金人,最后被金人软禁,这才是北宋灭国的原因。

  金人第一次围城,宋钦宗全程只关注父亲宋徽宗是不是要夺权,对战事毫不关心。放权给主和派,让他们打压李纲等人。而金人第一次只有四万人,勤王大军二十万即将回到汴京城下,其中就有西军。金人闻风而遁,第一次汴京之围金人是被吓跑的。

  但看着国内的主战派太过激烈,宋钦宗决定要强行命令种师中上去追击金军,而种师中追上了金军,朝廷以不给军饷,二不派援军,种师中含泪被斩。削弱了主战派,宋钦宗还调走了李纲,让李纲离开河南。

  第二次金人南下,宋钦宗一直发命令不允许勤王大军回来,要和金人和谈。最后酿成靖康之祸。所以北宋被灭,就是一个很突然的现象,这种突然就是宋钦宗、徽宗两人的愚昧所致。因此,即便杨无敌在世,杨延昭、杨文广,父子孙三人都在,也只会被宋钦宗用手段去葬送掉,毫无悬念可言。

  北宋灭亡后,此事一直被世人诟病。再到明代,演义里多了杨六郎之故事,还有杨家强大的阵容。虽然杜撰得与现实不符,但可以看出,作者对于过去屈辱的北宋历史,委屈的杨家人结局的愤懑和遗憾。

  但其实更多的,是在反讽宋代社会的丑态。如果不是历史中的那样,而是演义中的那样,可能这个民族就会变得更好吧,也不会有靖康之耻,也不会崖山之难。蒙古人不会南下,金人还是在东北渔牧。

  只是这一切,都不可能了而已。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