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建立初期,为什么会发生苗刘兵变?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14浏览:37分类:历史
北宋末年靖康年间,由于之前宋徽宗在位时期昏庸无能,北宋的政治军事发展都陷入困境。因此面对金国的进攻,北宋并不能组织起有效的防守,最终丢掉了汴京,徽钦二帝被掳走,北宋至此灭亡。
在北宋灭亡的时候,皇室成员大部分都被掳到了金国境内,宋徽宗的儿子只剩下时任兵马大元帅的赵构还保持自由,其自然被推举为天下新主,众多北宋大臣聚集到了赵构的身边,重组了新的中央政府。之后不久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宣布登基,改年号为建炎,这也是南宋的正式开端。
在这样的情况下,赵构的正统统治地位应该是十分稳固的,但是在建炎三年的时候,却发生了军事叛乱。苗傅,刘正彦二人带领麾下士兵起义捉住了赵构及其身边的内侍大臣。他们杀死了宦官,并要求赵构禅位给自己的儿子赵旉。那么在南宋建立初期的时候,拥有极高地位的赵构又为什么会被推翻,这对他之后的政治生涯又有何影响呢?下面历史屋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苗刘兵变前南宋的政治形势
在靖康之变后,中国黄河流域的大多数地区丧失了有效的地方政府的管理,陷入到了混乱的局势之中。徽钦二帝的被掳更是让政治秩序的恢复变得十分困难。不过当时各地的百姓却在没有政府组织的情况下举起了义旗,他们纷纷建立起山水寨,抵御金人的南下进攻,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战绩。
与此同时,北宋名将宗泽也在东京一带积极组织抵抗活动,他收揽了许多溃散的官兵军队,建立了新的防线,并击退了金兵的进犯,维护了河南地区的相对安定。在赵构即位之后,以宗泽为首的北方抵抗势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宗泽多次上疏希望赵构能够还都汴京,组织河南地区的抵抗事业。他多次强调当时河南地区民间武装力量的兴盛,以求说服赵构北上。
但是赵构对于宗泽的呼吁却充耳不闻,以南巡为借口一路南逃,最终在扬州落脚。而到达扬州之后,赵构也没有在这里经营政治的打算,而是贪图享乐,任由自己亲信的宦官帮助自己搜刮钱财美人,这让当时的仁人志士颇为不满。
在南宋初期政府的构建上,虽然赵构在一开始的时候任用了当时名望极高的主战派官员李纲,但是在李纲提出要宋高宗不要南下,而是留守中原的提议之后,高宗便不再信任李纲,并且起用了主和派大臣黄潜善和汪伯彦担任宰相,制衡李纲的权力。不久之后,这两名新相更是对李纲发起的弹劾,导致其愤然辞职,南宋的主战派在朝中立即失势。
在这样的情况下,宋高宗更不会响应宗泽的号召了,这让中原地区的抵抗力量始终难以得到良好的整合。而宗泽本人也在不久之后去世,在死前留下了三声"过河"的呼号。在宗泽死后,中原地区的抵抗力量群龙无首,在对抗金军的时候开始处于明显了劣势。
而此时的金国将领则秉持着"斩首"的战略,对赵构追赶不休,希望彻底消灭赵氏政权,来让自己的傀儡政权取得立足的机会。因此在建炎二年的时候,金军在完颜宗翰的带领下,对扬州发动了袭击。当时负责防卫的将领王渊并没有领兵抵抗,而是选择率先渡河南逃,赵构也慌忙出逃,并没有顾及身后的百姓。这让金军很顺利地就进入了扬州城内,在他们到达的时候,还有大量扬州百姓聚集在河岸上,他们只能选择跳江逃生,最终死亡大半。
扬州之变的发生让百姓和官员对于赵构的南宋政府十分失望,而这也是苗傅和刘正彦发动兵变的根本原因,他们希望肃清南宋政府的政治风气,来改善军民的气象,寻找光复失地的机会。
苗刘兵变后的政治改革
由于赵构在之前的一系列昏庸决定,让南宋政府中的部分将领对于赵构十分失望,于是他们发起了推翻宋高宗统治的兵变并取得了极大成功。在控制住赵构之后,他们先是诛杀了鱼肉百姓的内侍宦官,又逼迫赵构禅位给其子赵旉,并改元明受,因此苗刘兵变也被成为明受之变。
在兵变发生之后,苗刘二人并没有掌控大权的打算,他们只不过希望废去赵构这个不得人心的皇帝,将政治主动权交还到可以依靠的大臣手中,这从他们兵变之后的政治举措中就可以看出来。
首先他们让张浚这一主战派的代表人物掌控朝政大权,这足以表明二人并没有篡权自立的打算。而在此之后,苗刘二人又对之后南宋的发展路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先是否认了赵构建都临安的打算,因为临安虽然有长江之险可守,但是却很难与北方的主战场形成联系。因此二人提出南宋应建都建康,这样不但可以将防线拓展至淮河流域,更可以和上游的襄樊地区形成呼应,是进可攻,退可守的选择。
与此同时,他们还提出南宋应该加强在长江一带的防守,而不是一味南逃。这说明两人对于宋高宗之前的逃避政策十分不满,力求在长江一线站稳脚跟,以寻求渡江北伐的机会。
两人的政见显示出他们有着积极进取的精神,并且对于权力没有任何欲望。可是他们十分看重的张浚深受儒家正统君臣观念的影响,从内心中认为苗刘两人乃是犯上作乱的叛逆,因此并没有与他们进行合作,还在暗地里联系韩世忠等人勤王。在这样的情况下,苗刘两人并不是名将韩世忠的对手,最终被勤王军队所击败。而随着宋高宗恢复皇位,苗刘二人在政治上的努力也全部化为泡影。
苗刘之变对于赵构的影响
苗刘兵变虽然只持续了很短一段时间,而且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革。但是对于被赶下帝位的赵构来说,还是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首先是赵构在苗刘兵变之后,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一定的收敛。虽然苗刘兵变的主因是因为赵构对于抗金事业的一味逃避,以及扬州之变的发生。但是赵构之前沉迷享乐,重用宦官的行为也对苗刘之变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重新登上帝位之后,赵构在个人享受的层面上,有了一定的收敛。
在苗刘事变后的第二年正月里,出现了雷暴的现象,高宗就在上朝的时候说去年也有类似的天象,然后就发生了苗刘之变。因此应该"朕与卿等宜共修德,以实应天",这足以说明苗刘之变的发生对高宗的私人行为有所钳制。
另一方面,苗刘之变中两人诛杀了大量宋高宗身边的宦官,这对于宦官干政的现象起到了遏制的作用。而且由于讳言高宗之失,后世的官员都将苗刘之变的发生归因于王渊与宦官的过度勾结:
建炎间,王渊交结宦官,不恤军士,遂激成苗刘之凶逆。
因此在南宋后续的政治发展过程中,宦官也成为了重点防范的对象,这让南宋一朝基本没有出现的宦官乱政,对于政治秩序的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
而苗刘之变对于赵构最大的影响,还是让他看到了将领们控制君权对于皇权的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赵构在稳定了临安政局之后,便着手削去了岳飞,韩世忠等人的军权,这让南宋的北伐事业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让南宋只能接受金国的和议,成为偏安江左的地方性政权。
结语
宋高宗赵构作为在靖康之变后,唯一拥有自由的徽宗子孙,因此他也成为了众臣严重的希望所在,并在应天府继承了帝位,建立了南宋王朝。但是在其即位之后,却忽视了宗泽等重臣的建议,放弃了对于河南地区的经营,将中原的大好河山拱手送人,自己却一直南逃享乐,这让赵构的声誉出现了极大的下滑。
在金军攻击扬州的时候,赵构再次放弃了自己的子民只身南逃,这让许多将领对赵构十分失望,最终激起了苗刘之变。在事变发生之后,苗傅,刘正彦对于南宋的消极政策提出了改良建议,并且提出了积极的防御政策,还将朝政大权交到主战派大臣张浚的手中,这足以说明两人并无篡位的打算,只不过希望匡正得失而已。
不过碍于两人的能力有限,苗刘之变很快就被平定了,不过其对于南宋的政治走向还是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其好处是赵构确实收敛了自己的胡作非为,并且远离宦官,让南宋的政治秩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赵构在事变之后,开始不相信身边的军事将领,并利用多种手段削去了他们的兵权,这让南宋的军事实力严重受损,最终不得不放弃北上收复失地的计划,这也让南宋始终在和北方政权的对峙中处于劣势。
猜你还喜欢
- 11-30 相对于北宋来说,南宋的经济与军事实力是强还是弱?
- 11-30 金国的力量已然超过南宋,为何却始终无法灭掉南宋?
- 11-29 福州漆器始于南宋时期,它大致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 11-29 既然南宋有着重铠甲步兵,是否也有“拐子马”一样的部队?
- 11-29 徽派古园林始于南宋,它自己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 11-29 在面对积贫积弱的南宋时,蒙古铁骑遭受到了怎样的损失?
- 11-29 岳飞对南宋的卓越贡献,大致可以表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
- 11-29 南宋迁都是经过多少次反复论争后,才将临安确定为都城?
- 11-29 粟就是今天的小米,南宋时期士兵们为何“遗弃粟米山积”?
- 11-29 端平入洛被认为是南宋毁约在先,那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 11-29 蒙军比起宋军没有多少优势,那么南宋端平入洛为何会失败?
- 11-28 如果南宋权相韩侂胄没那么心急,他力主的北伐能成功吗?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