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建立之初属于上升期,为何还会发生农民起义?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14浏览:34分类:历史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一举篡夺后周皇权,建立宋朝。虽然赵匡胤此举有谋朝篡位之嫌,被历史学家称为“得国不正”,但客观上说,赵匡胤此举还是顺应历史潮流之举。
自公元907年唐朝覆灭,中国历史进入分崩离析的五代十国时期。大江南北黄河上下,被大大小小的军阀与小国瓜分,彼此之间为了争夺地盘和财富,连年混战,万里中原变为血火疆场。各种各样的昏暴之君和短命王朝昙花一现层出不穷,又很快陨灭。黎民百姓成为受害最为深重的群体,他们或者被迫加入军阀混战充当炮灰,或者被沉重的徭役赋税压榨而死,可谓民不聊生,饱受摧残。
而赵匡胤建立强大的宋朝,一统河山,彻底终结了五代十国持续五十多年的战乱,化剑为犁,血火疆场变为万顷良田,久违多年的男耕女织场面,袅袅炊烟的田园景象,重现人间。因此赵匡胤建立宋朝,最大的受益者有两个,一个是赵匡胤本人,另一个则是黎民百姓。
然而,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宋朝建立之初,正处在国富民强的上升期,四川却先后发生了多起大小不等的农民起义。中国古代农民是最容易满足的,如《蜀中广记》所说,“若令家畜五母之鸡,一母之豕,床上有百钱布被,甑中有数升麦饭,虽苏、张巧说于前,韩、白按剑于后,将不能使一夫为盗”。只要家里有几只母鸡和一头猪,缸里有几升粮米,炕上有两床被子,但凡有一线生机,即使苏秦张仪亲自劝说,韩信白起仗剑威逼,他们也不肯把脑袋别在腰上造反。
回顾宋朝建立初期,四川农民却一反常态,先后掀起了大大小小十余场起义。乾德三年(965年),宋朝建立的第五年,四川爆发了开国以来第一场农民起义。原后蜀国武将全师雄在绵州揭竿而起,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四川百姓马上加入进来,掀起一场如火如荼的起义,邛、蜀等十六州响应。直到乾德四年八月,起义才在赵匡胤重兵围剿下失败。
全师雄起义还在进行之中,乾德三年,四川遂州农民起义。乾德四年,四川阆州、渝州农民起义。开宝六年,渠州农民起义,太平兴国六年,绵州农民再度起义。淳化四年,四川农民王小波李顺掀起一场大型起义,席卷整个四川,宋太宗耗费三年,调集重兵,才把起义平息下去。
四川农民为什么跟宋朝这么苦大仇深?在五代十国乱世中饱受摧残的农民,好容易迎来太平盛世,为什么又要接二连三发起起义?
原来,这与四川当时的特殊情况有关。宋朝建立之前,五代十国时期,四川先后处在前蜀与后蜀的统治下。四川由于远离中原,蜀道难行,成为一个相对封闭而自给自足的地区。前蜀国君王建、后蜀国君孟知祥、孟昶,都是勤政爱民的贤明之君,把四川当成万世基业认真经营,体恤民力,任贤用能,招募流亡,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百姓尽享荣农桑之利,生活富足安定,使得四川成为五代十国时期罕见的桃源之地。
因此宋朝的统一战争,对其他地区百姓来说,是救民水火解民倒悬。但对于四川百姓来说,却恰恰相反,宋朝军队带来的战火,被视为一种侵略,彻底打破了他们的太平生活和安定秩序,因此他们对宋朝建立并无好感。
更加让四川百姓难以接受的是,宋朝建立后,全国各地其他地区饱受战火摧残,疮痍满目,百废待兴。而四川地区却有着充足深厚的财力积淀,宋太祖和宋太宗就把四川当成了出血筒子,用各种手段频繁大量从四川抽调财富支援其他地区,甚至不惜向四川征收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使得四川农民生活困苦不堪,因而才会激起一场又一场农民起义。
猜你还喜欢
- 11-30 古代官员没有明确的退休年龄,但为何退休后要回老家?
- 11-30 要知道古代是没电没网的,古人在夜晚真就日落而息吗?
- 11-30 宋朝为何会出现文人士大夫为主的社会形态呢?
- 11-30 古代利用护城河来拖缓敌军进攻,那么护城河里会有鱼吗?
- 11-30 潼关作为中国十大名关之一,它在古代究竟有多大的意义?
- 11-30 究竟是从几时起,宋朝开始患上了这没救的“软骨症”?
- 11-30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官员的行为,宋朝有怎样的老规矩?
- 11-30 古代没有电灯,古人夜读会不会导致近视呢?
- 11-30 宋朝一直都是“看来富裕”的印象,但为何不去发展军事实力?
- 11-30 在古代战争中,士兵们在攻城时真的是采用梯子吗?
- 11-30 在古代历朝历代中,有明文法律规定驸马不可以纳妾吗?
- 11-30 对于古代的纳妾制度,即使是宋朝时期为何也觉得贵?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