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揭秘:古人真的随随便便就能举起百八十斤的武器?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14浏览:42分类:历史

  喜欢读历史的人,对古代那些叱咤风云的历代名将、勇士、大力士都会留下深刻印象。在古代,衡量一个人的勇武程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就是他的力气的大小。因此古书上描写猛将或者勇士,十有八九都会加上四个字:“膂力过人”。

  俗话说“一力降十会”,在古战场上,谁拥有一身过人的体力、耐力、爆发力,谁就更容易在搏斗中占据优势,因此古人才会把力气也作为衡量某人武艺高低的重要标准。就连古代的武举考试中,也有专门测试力量的科目:举石锁或者“抱石”,如今成为民间传统健身项目。

  史书记载中,有很多这样力大无穷的大力士。如战国时期的秦国国君秦武王,好勇斗狠力大无比,曾经举起过大禹留下的“龙文赤鼎”,虽然因此身负重伤,但他毕竟还是把硕大沉重的青铜鼎举了起来。

  秦始皇灭掉六国一统河山,韩国贵族后人张良,为了给被秦军杀死的父老乡亲报仇,找了一个大力士准备刺杀秦始皇。这个大力士的武器就非常沉重,是一柄“铁椎重百二十斤”,一百多斤的大铁椎。他们预先埋伏在博浪沙,等秦始皇车队经过时,大力士猛然发力,居然把一百多斤的大铁椎远远抛出去,当场把秦始皇御辇旁边的马车砸得粉碎。虽然未能击中,但这力度实在惊人。

  像这样的人和事,在古代史书中司空见惯。三国时代的大将典韦,武艺高强,天生神力,他手中的一对大戟,竟然重达八十多斤。正史《三国志》也记载,民间流传一首歌谣赞美典韦:“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南宋时,抗金名将岳飞的儿子岳云,也是一位威震天下的虎将,每逢作战他都不避生死,冲锋陷阵,杀得遍体鳞伤血染征袍,他却不以为然。《宋史》记载,岳云的力气也很大,他每次作战,“手握两铁椎,重八十斤”。

  岳飞的后代中,也出了一个猛人,他就是清代雍正时期名将岳钟琪。《清史稿》记载,“钟琪长身赪面,隆准而骈胁。临阵挟二铜锤,重百余斤,指麾严肃不可犯”。他的一对铜锤也有一百多斤,经常挥舞大锤冲锋陷阵,无人能敌。

  以上所列举的例子,都是正史中所记载的真实人物。演义小说中,这样的大力士更是斗量车载,比如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重达八十一斤,鲁智深的水磨禅杖,重达六十二斤,李元霸的大锤一个就重达400斤,虽然这些都是文学作品,有很大夸张成分,但也从侧面证实,古人拿着百八十斤的兵器冲锋打仗,确实司空见惯,稀松平常。

  那么问题来了,古人的营养水平和锻炼水平、综合身体素质等等指标都不如现代人,为啥他们的力气那么大?他们挥舞百八十斤的兵器如同儿戏,为啥如今很少有人能做到?

  其实这也并不奇怪。一是因为古代和现代度量衡体系存在重大差异,古代的一斤与现代的一斤差异甚大。比如汉代一斤只有250克左右,也就是说汉代的一斤只等于现代半斤。因此他们的兵器重量,不能按现代标准来衡量。

  二是因为古代几千年一直是冷兵器时代,战场上以近身搏击为主要作战手段,对古代军人的力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战胜敌人保存自己,古代将士们在日常训练中往往会侧重体能方面的训练,用进废退,他们身体的爆发力、耐力显然会随之达到较高水准。

  而现代人在日常生活中有大量先进机械辅助,作战中也以远程打击的热兵器为主,那些百八十斤的兵器已经毫无用武之地,脑力和科技水平才是制胜关键,对体力的要求自然大为降低。因此出现这样的结果也就不足为奇了。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