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张良为什么会帮助刘邦这样一个出身平凡的首领呢?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13浏览:41分类:历史

  张良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历史屋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秦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声势浩大,而刘邦也在其中。原本身为韩国贵族的张良,策划了一场刺杀,结果失败,自己也被迫躲躲藏藏,趁着这次起义,他想要去寻找一个可以帮助自己复国的人,按照当时的势力,自然是项羽最合适,但是为什么张良最终还是选择了刘邦这样一个出身平凡的首领?他为什么没有帮助项羽呢?

  公元前218年,一条西出咸阳东至之罘的驰道上,甲乘如云,旌旆蔽空,按古帝王中月出巡的古制,此中春之季,秦始皇也开始他称帝后的第三次巡游。队伍行至博浪沙,早有当地黔首候于道旁,人头攒动,远远望见秦皇仪仗逶迤而来。此时秦始皇正坐在车中,坦然就道,六辔不惊,忽闻外间大呼“有刺客”,秦皇正欲起身出车,不意耳际风响,一只铁椎擦过御驾,击中属车,车轼立断,及见铁椎竟有百二十斤之重,秦皇大惊。

  观瞻的百姓、护驾的卫士早已乱作一团,投椎的力士也趁乱而走。秦皇下令大索十日,官兵们遍搜博浪沙,大凡相貌魁梧的人似乎都有刺客之嫌,而他们大概想不到主使那位投椎力士的,竟是一位手无缚鸡之力,貌若妇人的青年。这位青年就是张良。

  张良,字子房,其先五世相韩。后来韩国为秦国所灭,一时间君臣授首,百姓屏息。张良自谓世受君恩,久叨荣禄,一朝国破,无以为家,一心想为韩国报仇。于是散尽家财,学礼淮阳,远游东方,终于仓海君处得一力士,愿为刺秦。二人私着铁椎,遂有博浪沙惊天动地的一椎之击。

  其后,张良避祸下邳,每日苦读《太公兵法》,韬光养晦,再期复国。正所谓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十年之后,得遇沛公,又随沛公见到当时反秦势力最为强大的项梁。

  此时,项梁刚刚从民间寻访到楚王后人,立为楚怀王。张良乘机向项梁进言:“今日你已拥立楚王,韩国公子横阳君成甚是贤明,何不也立他为韩王,从而广树党羽。”说起项梁立楚王,与张良请立韩王,动机并不相同。

  张良志在复国,以报君恩。而项氏虽世世为楚将,此时却只图自立。所以要立楚怀王,不过是籍楚王名义争得人心。故而张良广树党羽的建议,正合项梁之意,于是项梁又立韩王成,并让张良作了韩司徒。接下来,张良的复国大业就进入收复失地的实质性阶段。

  国破山河在,物是人已非。收复失地并非易事。之初,张良与韩王成游击于颖川一带,收回过几座城池,转而又为秦军所掠。这时,正值沛公南出洛阳而来,张良引兵从沛公,略地十余城,交由韩王成坐守,自己则因沛公所请,随其转战咸阳。而张良此举非只报沛公略地之助,还因灭秦报韩本就是张良十一年前在博浪沙的未竟之志。

  公元前207年的初冬,沛公用张良计攻入咸阳,子婴出降。授降之日,张良随从沛公行进于大军的前方。走了约三四里,终于在枳道旁看到出降的队伍,为首的正是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神色惨淡。汉军接过被封好的秦皇玉玺与符节,大秦帝国就此谢幕。然而张良报韩的使命却并未就此结局。

  公元前206年,项羽大封诸侯,却扣留韩王成,后又杀之彭城。张良已然在望的复国之志顷刻化为水月空花,无限叹息之中绝然离开故土,一骑征尘归汉而去。而此后数年的东征西讨,灭项平楚也就成了张良报韩的又一任务。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消息报入中军大帐,一片欢腾声中,张良神色若常,没有诸将的踌躇满志,没有军士的群情激昂,这一刻于张良而言,惟在臣子尽节,毕之是终。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