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朱元璋的免死金牌真的是钓鱼执法吗 朱元璋既然发了金牌为何还要杀他们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13浏览:37分类:历史

  还不知道:朱元璋免死金牌的读者,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丹书铁券,也就是我们民间所说的“免死金牌”,是古代帝王们赐给大臣的最高荣誉。

  大臣一旦得到它,其本人、家族乃至后裔便等于有了免死的护身符,即便是将来有朝一日王法临头,也可让刑罚不沾其身。这种功能,是黄金万两都难以相提并论的。

  现今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的一块丹书铁券,是收藏于国家博物馆的唐代钱镠铁券。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当年为了制作明朝版的丹书铁券,特地找来这块钱镠铁券仔细观摩,为了验证上面镶嵌的金丝的深度,他还用自己的佩刀专门测试了一番,结果却是一不小心把第一行的“朔”字给翘掉了。而今,这块钱镠铁券上确无“朔”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国家博物馆实地探访一番。

  丹书铁券起源很早,它的产生,与中国历史上另一位贫民皇帝——汉高祖刘邦有关。

  据史料记载,刘邦当年“迹汉功臣,亦皆剖符世爵,受山河之誓。”这里的“剖符”,即是丹书铁券。

  刘邦建立大汉以后,虽然确定了“非刘氏不王”的规矩,并除掉了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王,但对于大部分随他出生入死的文臣武将,他还是比较宽容的。

  刘邦不仅通过加官进爵等方式与功臣们分享胜利果实,还把他们的功绩用丹砂刻于“符”上,朝廷保留一半,功臣自己保留一半,类似于打仗用的“虎符”,以便将来能勘验真伪。而这些“符”,也是他们享受各种特权的保证书。

  自汉以降,各个王朝对铁券的态度不一,它时用时废,一直没有形成比较规范化、程序化的典章制度。

  直到大明王朝建立后,同样是贫民出身的朱元璋,也对铁券情有独钟。有人说朱元璋发给功臣免死金牌是在“钓鱼执法”,故意让功臣犯错,通过我们下面的描述,你会发现其实并非如此。

  朱元璋为了巩固皇权,笼络功臣,把传统的封爵与赐券结合在了一起,丹书铁券成为明代最为重要的典章制度之一。这说明他其实非常想与功臣们永远和睦共处。

  “洪武三年,大告武成,论功行赏,公爵者十人,侯爵者二十八人,铁券丹书,誓诸白水,河带山砺,爰及苗裔。”

  前文我们说到,朱元璋制作铁券,曾经参考了唐朝的钱镠铁券,所以在制作工艺上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明朝铁券用铁“质如绿玉”,非同一般,而且上面的字全部用金子制成。

  唐朝时铁券并无统一规格,而明代的铁券则根据功臣爵位之高低,分为了七个等级,由公爵到伯爵,依次递减。

  唐代的铁券为单卷,即只交给功臣自己收藏,而明朝的铁券则如同汉制,一式两份,一份由朝廷内府保存,一份由功臣保存。

  在内容上,明朝铁券与唐朝铁券也有不同。在钱镠铁券上,我们可以看到唐朝皇帝对钱镠的褒奖之辞。但在朱元璋的铁券上,除了功臣履历、赞美之词、免死次数等常规内容以外,还记载了功臣以往的历史错误。

  比如朱元璋在给汤和更换铁券时,就把他当年在常州城内信口开河般的“不忠之语”镌刻于券上,以示惩戒。

  由于朱元璋为丹书铁券制定了一套程序化、规范化的制度,它已不再是前朝皇帝们心血来潮时给大臣的奖品,因此,其权威性也大幅增加。

  而朱元璋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通过颁发铁券的方式,允许他的功臣也如皇家一般世代富贵,以此来换取他们对大明王朝的中心,希冀他们将来能够奉公守法,竭力保护朱家的万代江山。

  然而,事实却让朱元璋大失所望。他赐予功臣们的种种优待,并不能满足他们无穷无止的欲望。这些大多数同样起于布衣的朝廷勋贵们,一旦成为王朝的统治阶层,便开始运用各种非法手段,无节制的为自己攫取利益。

  而让他们有恃无恐的,除了自己滔天的权势以外,就是朱元璋赐给他们的“免死”之权了。因为在那一块块黑乎乎的铁家伙上,明摆写着:“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除谋反大逆,一切死刑皆免”......在大明朝,除了功臣们再次拿起刀枪跟朱元璋对着干,否则,已经无人能判处他们死罪了。

  曾经,大明的勋贵阶层,是朱元璋赖以依仗的力量。而现在,当他们胡作非为,极大激化了朝廷与庶民百姓之间的矛盾之后,明王朝的统治根基也渐渐随之动摇。

  朱元璋为了维护国之根本,不得不采取一项举措,那就是铸铁榜。

  洪武五年,朱元璋亲自撰写了一篇《申诫公侯文》,在文中,他彻底删除了原来“除谋反大逆,一切死刑皆免”的优惠政策,并具体规定了功臣勋贵的哪些违法行为将会受到何种处罚,有些罪行可以减少免死次数,而有些罪行则直接被排除免死之列。原文有九种,我们只略举三例:

  “其二,凡公侯等官,非奉特旨,不得私役官军,违者,初犯、再犯免罪附过, 三犯准免死一次。其官军敢有辄便听从者,杖一百,发海南充军。”

  这段话的意思是,功臣敢有私自役使官军的,头两次可以免罪,但过错要记录在案,犯三次就等于失去了一次免死机会。“其六, 凡功臣之家屯田佃户,管庄干办。火者,奴仆,及其亲属人等,侍势凌民,侵夺田产财物者,并依势欺殴人民律,处斩;

  其七,凡公侯之家, 除赐定仪仗户、及佃田人户已有名额报籍在官, 敢有私托门下, 影蔽差摇者,斩”

  从这两段话来看,功臣敢有侍势凌民、侵占田产,或者私自招募佃户、破坏徭役政策者,一率处斩。

  朱元璋对功臣们的不法行为如此深恶痛绝,因此才不惜“出尔反尔”,收回自己的“金口玉言”,不但减少了免死次数,有些罪行也明令不在免死之列了。

  他对这份《申诫公侯文》极为重视,成文后将它刻在一个大铁板上,因此成为“铁榜”。

  面对这份冰冷的“铁榜”,有的人已经嗅出了这位铁血帝王的冷酷,也察觉到了这是朱元璋在给他们的一次机会,于是开始收敛。而有的人则依旧我行我素,视朱元璋的警示为无物。

  于是,这原本象征特权的铁券,也就成为了他们的“催命符”。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