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古代将军造反叛乱的时候 手下的士兵为什么不阻止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11浏览:43分类:历史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将军叛乱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屋小编一起欣赏。

  古代的中国,将君臣、父子、夫妇这三种关系定为人伦的重中之重,臣子对君主不忠,就是儿子对父亲不孝。在古代王朝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观念深入人心。一个王朝统治疆域内的所有人,都是皇帝的臣民,统治疆域内的一草一木,都是皇帝的财产。

  所以不管是这个国家的文武官员,还是普通百姓,还是披甲带剑的士兵,都该对皇帝保持绝对的忠诚,就算是背叛自己的亲人,也不得背叛皇帝。

  儒家思想影响中国几千年,尊君、忠诚的理念,也刻在了古人的骨子里。但是古代为何还是会出现叛乱的将军呢?为何将军叛乱,他手下的士兵不阻止,反而还要为其赴汤蹈火呢?

  一、假装正义

  为什么古代很多将军叛乱明明是针对皇帝的,他非要打出个“清君侧”的口号,表明自己是针对皇帝身边“奸臣”的呢?

  举个例子:你有事想请别人帮忙的话,如果轻声细语地向他请求,他可能很痛快地就答应了;如果你一副找你帮忙是看得起你的样子,傲慢无礼地胁迫他,别人可能理都不理你。

  同样的事用不同的方法去做,得来的结果就不同。

  一个将军,就算他深得将士们的信任,如果他敢放言说:“将士们,我想当皇帝,所以请你们为我而战,事成之后我会用金银财宝和良田美宅赏赐你们。”

  那必定会遭到失败!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毕竟是小部分的人。大部分人都是有正义之心的,在古代尊君的思想教育之下,忠于皇帝就是最重要的伦理道德。

  不论国君多么昏庸,你都不可以反他,否则你就是乱臣贼子。你敢明目张胆地去当乱臣贼子,必定会让手下离心离德。

  七国之乱发生在汉景帝的时代

  以七国之乱举例,吴王刘濞明明是自己想当皇帝,他起兵时打出的口号却是“清君侧”,说自己是要攻入长安以铲除汉景帝身边的“奸臣”晁错。

  他联合其他诸侯叛乱时,也说“自己忠心耿耿却被御史大夫晁错削了封地,可见晁错是个奸臣,这种人留在皇帝身边必定要行不轨之事,我们一起攻入长安解救皇帝吧!”

  有六个心怀不轨的国君响应刘濞,一时间,整个东方都不在朝廷的掌握中了。汉景帝觉得势头不对,马上把晁错斩了,以此来安抚七国。

  这下可把刘濞给吓懵了,你把晁错给斩了,我起兵的理由不就没了吗?干脆就自称皇帝了。

  二、对军队的控制力

  有“正当”的起兵理由是不够的,比这更关键的在于对军队的控制力。

  控制力的强弱在于两点:

  士兵是否爱戴主将。将领和军官们是否信服主将。举一个起兵失败的例子,三国时,魏将钟会灭蜀后,想要借着自己手下这十多万精兵自立,就假称自己有魏明帝郭皇后的遗诏,说她令自己起兵废掉意图篡夺魏国的司马昭。

  然而司马氏已经经营魏国很久了,钟会带去灭蜀的将领大多忠于司马氏,而不是曹氏,郭皇后的遗诏并不能打动他们。

  钟会让将领们发誓与自己协心并力,将领们都不听从,钟会就把他们都囚禁了起来。然后军中就开始流传这样的言论:“钟会想要谋反,他还要杀死你们的将军。”

  那些士兵惶恐不安,深怕自己的将军会遭遇不测——他们更爱戴自己的将军,而不是主将钟会。

  于是就一齐进攻钟会的大营,钟会也在乱兵中被斩杀。

  什么样的将领对军队有控制力呢?例如秦朝时期的蒙恬将军,统帅35万大军长达十几年,在军中威望十足,将领和军官都是他手下的人。这样的军队,军中只知道有将军而不知道有皇帝。

  例如秦朝末年的楚将项羽,他手下的将领和士兵都效忠于项氏,而不是楚怀王的熊氏。所以项羽才能擅自分封天下,并驱逐楚怀王。

  显然钟会对手下军队的控制力,不如蒙恬和项羽那般强力。

  结语

  所以,宋朝为了避免将军叛乱,就不让他们长期统帅一支军队,隔两年就把他们调动一次。这样就能避免将军在军中积累威望,保证军中威望最高的人是皇帝。

  现代有些大公司也采取了这种做法,一个分部的经理隔两年就调动到别地当经理,美名其曰是“让你们能在更多的地方积累经验,培养更全面的能力”,实际上就是为了防止经理在某分部长期培养亲信,势力根深蒂固,以至于他能为所欲为。

  这样做的确有不小的好处,但也有一个明显的坏处:将军在一两年的时间里,无法让将士对他产生足够的爱戴和敬畏,军队在经历生死鏖战时,将士们就很可能抛弃主将而逃亡,就可能产生遇敌即败、不战而败的情况。

  这就像你给别人一张银行卡让他拿去消费,却不把密码给他,别人拿什么消费呢?给将军兵权,却不给他积累威望的机会,将军拿什么去打仗呢?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