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清初的火炮长啥样?火炮改为铜铸是何原因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11浏览:41分类:历史

  自从唐末发明火器以来,这种热兵器就成了战场上的利器,无论是攻城拔寨,还是野战破阵,都能够见到火器的身影,军前号令一下,顿时火光四射,电闪雷鸣般扑向敌军,令对方心惊胆战,军心动摇。宋代以来,以火器破敌的著名战例有很多,如宋金胶州湾海战,南宋水师就是以“霹雳炮”和“猛火油柜”等火器大败金国水师,使其不敢南下灭宋。

  而后来的蒙古大军除了以骑射闻名天下之外,其装备的火器更是克敌制胜的关键法宝,也正是这个时候,西征欧洲的蒙古大军将火器带到了欧洲,使其在西方得以迅速发展,此时的火器尤其是火炮大多是铜铸的。之后西方的火器制造水平开始赶超中国,直至明朝中后期,欧洲的火器制造水平已经超过中国,当明朝官员查看葡萄牙沉船上卸下的几门被称为“佛郎机”的火炮时,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并经过大量仿制将其装备明军,在日后的万历三大征等战役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明末从荷兰引进的红衣大炮更成为明清双方攻城破寨的主力,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重视。值得国人骄傲的是,此时在一项铸炮的关键技术上,中国还是领先西方多数国家的,那就是用铁铸火炮,当时无论是葡萄牙人还是荷兰人都是使用的铜铸火炮,但凡要用铁铸炮都要请中国的工匠来帮忙,所以当时仿制的红衣大炮,样式尺寸源于西方,而用铁铸炮的技术则源于中国本土。可是令人奇怪的是,清朝统一中国后,铸炮的技术却出现了倒退,由以前的用铁铸炮退回到用铜铸炮的时代,这其中到底有怎样的隐情呢,接下来历史屋小编为您讲解!

  一、铁铸火炮的工艺不成熟,安全性差。

  明清铸造火炮的工艺主要有以下几种:

  传统的泥型铸造法;

  明末从欧洲引进的木模铸炮法;

  后金利用被俘明朝工匠发明的“失蜡法”;

  鸦片战争时期,浙江嘉兴县令龚振麟发明的铁模铸炮法 。

  但从现存的古代大炮来看,大部分还是采用传统的泥型铸造法铸造的,这种方法简单来讲就是用泥制造泥炮,烘干后分段翻制出两开或多瓣的泥型 ,经过精细的雕刻和反复的烘干后,将炮身的铸型装配好,再将熔化的铁水浇注入铸型 ,制成大炮。这种铸炮方法虽然有很多优点如制得的炮管壁薄,重量轻,造价低廉等,但缺陷也很大,由于使用泥膜制造,炮身经常会出现凹凸不平甚至凹坑,再加上早期中国炼钢多使用煤炭,北方的煤炭含硫较高,高温下,硫与金属在空气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硫化物,使得炼成的钢铁杂质较多,延展性较差,脆性较高,导致当时铸造的铁炮都有一个普遍的致命缺陷——容易炸膛。后来虽然经过历代工匠的努力,发明了铁芯铜身炮,但这种铸炮方法工艺复杂,应用受限,不便推广,所以当时的铁质火炮安全性较差,从而限制了铁炮的铸造。

  二、统治者的忽视与限制及吏治的腐败,导致火炮制造水平下降,质量降低。

  清朝统一天下后,火器制造便出现了停滞,这里面有他们对于传统的弓马骑射的追求,也有太平日久,武备不修的恶果,更有统治者对民间持有火器的忌惮,使得火器制造得不到朝廷的重视,导致鸦片战争前,清朝制造火炮一直沿用明末的方法,质量又有所下降。嘉庆四年(1799年),清廷改造了160门明朝留下的神枢炮,改造完毕后颇为引以为傲,将这些火炮命名为得胜炮,可是实验后发现,经过改造的得胜炮射程还不到百步,比原来的神枢炮射程还近,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而道光二十年(1840年)三月三日的一份《澳门新闻纸》,更用轻蔑的语气点评清朝铁炮:

  “中国只知道用铁铸成炮身,不知道做炮膛,且铸成炮身……全无科学分寸,所以施放不能有准头……大约不能为害人物。”

  可见清朝铁炮制造方法的低劣。

  另外,吏治腐败更是导致铁炮制造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清朝时,制造火炮等武器的物料价格和手工价都依据官定价格,如果超出则由制造者自掏腰包,可是清朝自建国以来,物价和工价一直在上涨,可是官价却不能适时变动,导致制造铁炮实际的价格要远高于官定价格,制造方如要谋利一般都会采取偷工减料的方式,这样制造的铁炮质量更差,可靠性更低。

  鸦片战争前夕,关天培为更新虎门炮台的装备,新造大炮四十门。在检验新炮性能时,竟然有10门炸膛,经查看后,关天培发现新铸的铁炮“碎铁渣滓过多,膛内高低不平,更有孔眼”,其中有一孔洞,能“贮水四碗”,可见火炮质量之低劣,后来关天培的牺牲与这些低劣的大炮有很大关系。

  三、当时铜铸火炮的性能在某些方面有优势

  由于以上的原因,使得清朝早期的铁炮质量较差,安全没有保障,朝廷不得不另寻办法铸造火炮。于是就想起重新以铜为原料铸造火炮。与铁质火炮相比,铜炮的理论寿命虽然略低,且较铁炮更重,但却有很多优点。

  第一、从材料的冶炼上,铜元素要比铁元素更稳定,使得在冶炼过程中,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杂质,使得冶炼的铜纯度更高。

  第二、铜的延展性比铁更好,不像低纯度的钢铁那样脆性太强,不易破裂。

  这两个优点使得铜铸火炮的安全性要远高于铁质火炮,降低了炸膛的概率,即使同样有炮身凹凸不平的问题,当时铜铸火炮的使用次数和寿命实际上还是要高于铁质火炮,使得清朝的火炮很多都改为铜铸。像在雅克萨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武成永固大将军炮就是一门铜炮。

  总结

  综合以上几点原因和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来看,清初的火炮之所以改铁铸为铜铸其实是一种无奈,虽然在火器发展史上是一种倒退,但却也是出于对现实的考虑。可是这种方式铸造的大炮只能停留在明末的水平,鸦片战争中,英军用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制造的大炮轻松战胜了清朝的古董火炮,使得清朝天朝上国的美梦出现了裂痕,猛醒之余,清廷上下开始引进西方的技术,发展近代的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著名的洋务运动就此开始,一批批近代的军工企业诞生如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这些军工企业成为了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开端,仿制出了当时世界上很多先进的武器如克虏伯大炮,阿姆斯特朗大炮,马克沁机枪等,但是在量产时由于清朝上下早已腐朽到了极点,导致使用先进技术制造的武器仍然质量低劣,气的李鸿章坚决拒绝国产武器,坚持进口外国武器,这真是一种可悲的讽刺啊!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