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天下三足鼎立 东吴为何在此战之后迅速衰落下去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08浏览:38分类:历史
很多人都不了解赤壁之战后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屋小编一起欣赏。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曹操统领的北方实力雄厚,单独对阵任何一方势力都拥有绝对的胜算。也正因此,曹操才敢于统领众将士南下平定,想一举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
然而事与愿违,三分天下的鼎足之势却在此战中确立。曹操损兵折将仓皇逃回北方,而弱小的刘备势力却悄然兴起,原本拥有绝对实力的东吴也在此战中迅速衰落下去。
或是人才凋零,或是偏居一隅陷入安逸,东吴这颗曾闪耀过东汉末年夜空的星星终究坠落。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两败俱伤
赤壁之战绝对是中国古代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场战役令曹操仓皇北逃,有生之年彻底绝了南下平定的心思。东吴也在这场战役里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如同丧家之犬的刘备更是借此逆风翻盘。
我们在重读这段历史的时候,大抵是沉浸在曹操的失败以及孙刘联军的胜利里,但却忽略了一点,即使是战胜国,东吴也不可避免地损兵折将。战争从来都是最昂贵的生意,被卷入其中的人都要付出代价。
何况是如此倾尽国力的对抗,曹操失去了自己精心打造的水军战船,东吴也被这场战役弄得伤痕累累。虽说东吴地处江南鱼米之乡,物资丰富,但是以中原为中心发展地带的古代时期,此地始终不具备人口优势。
东吴虽然幅员辽阔,奈何开化过晚,所以为了增加人口,常常去江淮一带掳掠百姓。即便如此,面对曹操数十万的大军,周瑜也只得五万水军对战。虽然最终获得了胜利,但从人员损耗上来说,东吴的消耗更大。
孙权
在古代,无论是发展经济还是军事运作,繁盛的人口数目都是这些发展的基石,经历赤壁之战后,东吴依旧缠绵战事,本就耗损的人口根本得不到快速地恢复。
反观曹魏,依托着中原之地的富庶以及人口优势,迅速恢复生产与军队布置。无怪乎,几任江东大都督都英年早逝,与曹军的对抗虽则胜利,但付出的代价也大。除了造成人口的损失,物资的消耗外,也令江东内部的矛盾激化。
主战派与主和派意见分歧,使得东吴内部四分五裂,这些都为东吴日后的衰落埋下伏笔。为对抗曹魏的直面冲击,扶持的刘备势力更是成了江东日后发展的巨大掣肘。
可以说,东吴劳心伤神击败曹魏军队,获得战争红利最大的却不是自己,反而是差点覆灭的刘备势力。正应了那句: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刘备与诸葛亮
刘备势力对东吴的掣肘
若不是东吴的主战派鲁肃施以援手,刘备这支孱弱的势力必定会在曹操南下攻打荆州时一同覆灭。然而历史没有如果。东吴向刘备抛去了橄榄枝,不仅令他得以存活,更是迎来逆风翻盘的机遇。
在鲁肃的战略计划里,三足鼎立的局势势必会出现,也只有如此才能抵抗北方野心越来越强的曹魏势力。原本他是要联合荆州刘表的,自他死后,鲁肃便将目光投向有汉室正统之称的刘备。
借助刘备的名号可得荆州民心,更能以正统旗号向北方施压。鲁肃与刘备于夏口相遇,令刘备成为缓冲地带江夏的统领。
曹操北逃后,只保留下荆州北部一小片土地,刘备看准时机迅速占领荆州南方的长沙、零陵、桂阳、武陵以及江夏部分地盘。原本视刘备为工具的东吴直接被反杀,几乎丢失了赤壁之战所有的红利。
荆州城
面对如此形势,经过讨论最终东吴决定出借荆州,换取孙刘的长久联盟。借荆州这件事情时至今日都被人们诟病为东吴的一着烂棋。
以荆州为本,刘备势力迅速崛起,得以入川蜀,最终建立蜀汉成为三足鼎立里不容小觑的存在。虽然蜀汉与东吴有共同敌人北方的曹魏,但是于国而言从来没有绝对的敌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不断壮大的蜀汉同样也是野心勃勃,它与东吴的联盟看似友好合作,其实互为掣肘。在曹魏的挑拨之下更是生出诸多不合。东吴一手扶持的蜀汉最终成了自己的对手。
若是当时的东吴能够幡然醒悟彻底击溃蜀汉夺回军事要塞,或许这段历史的最终结局会被改写。然而东吴却在这个当口犯下致命的战略错误,自此东吴不断被消耗,江河日下。
借荆州
东吴战略部署失误
赤壁之战后,经过诸葛亮与东吴的战略谈判,最终周瑜率领东吴将士退出南郡,选择继续北上攻打合肥这块难啃的骨头。
退出南郡令刘备的蜀汉势力得以迅速崛起,东吴亲手在自己的卧榻之内安放了这颗定时炸弹。不顾眼前安危,却急功近利陷入攻打合肥的泥潭里不可自拔。
由于合肥对江淮战线绝对重要,曹魏军对此地的驻守与防控非常到位。合肥此地前后6次爆发的魏吴冲突都非常惨烈,全部以东吴的败逃终结。
主战的孙权是想乘着赤壁之战的胜利,一鼓作气获得对抗北方的战略位置,可惜他高估了自身,低估了曹魏的实力。
虽然曹魏军队在赤壁之战里败落,但是对于诸如合肥这些地方的布局还是十分谨慎的,即便东吴强攻也不得破。
合肥之战
东吴的战略布局有两大错误,除了退出南郡,便是以自身的短处攻击他人长处。东吴擅长水上作战却无法与陆战娴熟的曹魏军对抗。
对于合肥的盲目攻击,令东吴损兵折将消耗自身的同时,更令东吴内部主和派颇有微词。人们会因为成功而获取勇气与自信,也会因为失败而落寞与灰心。
东吴的多次失败令它失去了成为大国的自信与野心,除了安于现状与貌合神离的蜀汉互为掣肘,似乎再无出路可以选择。
战者危事也。这次错误的战略部署令东吴的威信与实力迅速下滑,外忧不断的同时,更有内患这样的附骨之疽难以剔除。看似强盛的东吴在各大家族的势力倾轧中最终沦落为“打酱油”的存在。
孙权与各大世家
孙权与江东大族的权利倾轧
孙权是赤壁之战以及后续很多事宜的决策者,他亲手将东吴送入高光时刻,也最终看着东吴在内部势力的争斗中衰落。
十八岁继位的孙权早年间绝对称得上英明神武,然而许多年少英明的君主在晚年都不可避免地陷入昏庸。面对东吴内部复杂的派系斗争逐渐失去制衡的耐心。在与江东势力的角逐中,错失定立继承人的时机,令东吴陷入朝纲混乱的局面里难以挣脱。
孙权一家不算是江东大族,他们祖籍在富春。其父孙坚只是此地的微末县丞,根本不能与江东本土的虞魏顾陆相提并论。
然而时局动乱里,孙坚抓住了时机,凭借着自身的勇猛与果敢成为江东势力的领头羊。虽然孙家成为江东的君王,但这些江东士族大家并不与其同心。这些士族大家乐于安稳反对扩张与战乱。
是以,两者之间矛盾重重,历经孙家三代这些内部矛盾都未能妥善处理,当孙权在立太子后又尊崇鲁王时,这些士族大家在“从龙之功”面前陷入无边地争斗中。
他们纷纷站队,支持自己所认为会登临帝位的人选。而这正陷入孙权这位野心勃勃帝王的圈套之中,一直令他们孙家头痛的士族大家纷纷在这场混战里陨落。然而这场混战根本没有赢家,东吴的实力更是由此产生雪崩似的衰退。
陆逊作为拥有真才实学的大都督,更是成为了君权与江东士族大家争斗的牺牲品。随着东吴士族大家之间的争斗与打压,东吴的人才迅速凋零。
毕竟在那样的年代,只有拥有权势和物资的士族大家才能源源不断地培养出杰出的人才,然而孙权却亲手将这条供给人才的道路损毁。晚年的孙权,倾尽全力,牺牲了自己、儿子甚至拿国家的根本作为赌注,最终赢得了君主与士族大家对峙的胜利。
自此,东吴的朝堂之上几乎都是寒门子弟以及外来者,虽然这有效确保了后来的孙家人权利集中,不必受制于人,但是覆灭的江东士族大家也带走了这个国家的安稳与根本。
东吴并没有按照孙权设想的那般进入正轨,而是在内耗严重的情况下不断走向落寞。在外面有敌人虎视眈眈的时候,血腥清洗内部势力并不是上策。
并且,完成清洗后,年老的孙权已经无力为东吴制定完备的运行策略,终究多年的经营与盘算都付之东流。
孙权称帝
结尾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东吴的衰落并不是从赤壁之战结束开始的。在其建立之初,便埋下了君主与士族大家的重重矛盾。大战的消耗以及战后的错误部署都令东吴陷入四分五裂的混乱衰落之中。
一招失误,满盘皆输。国人之心不聚拢,更是会令国家陷入万劫不复之中。
猜你还喜欢
- 11-30 诸葛诞手握两张王牌,他对东吴孙氏造反为何却失败了?
- 11-30 要知道东吴从来不缺乏帅才,关羽为何对其完全不屑一顾?
- 11-30 在孙权执政后期,东吴如何严重到需要下猛药的地步?
- 11-30 刘备攻打东吴为何会惨败?是因关羽乱了心性、失去方寸?
- 11-30 赤壁之战时孙刘已是盟军,这个时期的刘备有哪些表现?
- 11-30 蜀汉被曹魏灭亡后,东吴因为谁的坐镇支撑了17年?
- 11-29 为何说孙权父兄孙策的死,是东吴这个势力最大的遗憾?
- 11-29 如果孙策还活着,三国时期的东吴还会更换战略目标吗?
- 11-29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主角是曹操,但却有怎样的本质差别?
- 11-29 曹操在赤壁之战还是败下阵来,那么他总共损失了多少兵力?
- 11-29 刘备在赤壁之战中也是出了力的,那他的存在感为何却不强?
- 11-29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占据人数优势,但曹军却损失了多少人?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