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蒲松龄考了44年的试,为什么举人都中不了呢?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08浏览:29分类:历史

  在历史长河中,蒲松龄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历史屋小编为您讲解。

  古代的时候,想要走入仕途,凭借的是科举高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寒门子弟才能够走入仕途。隋朝时期,隋文帝发明了科举制,在这样的情况下,寒门子弟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值得一提的是,在隋朝时期,科举制并没有得到实施。

  真真正正的让科举制发展起来的,是唐朝的武周时期,正因如此,武则天需要笼络一批人对抗朝中的关陇集团,由此武则天重用科举制,从此之后,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科举制。由此说来,科举制能够得到应用,与武则天肯定是有很大关系的。

  在历史上,科举制为朝廷输送了很多人才,包括唐朝时期的狄仁杰就是其中之一,狄仁杰在唐朝时期,做出的功绩有很多,单单从狄仁杰劝诫了武则天将江山还给李家来说,这一点对李唐的贡献都是不可磨灭的,否则武则天恐怕不会轻易交出权力。

  从隋朝开始,一直到清朝末年,科举制都是存在的。也就是说,科举制存在了一千多年的时间,在这样长的时间中,科举制输送了数不胜数的人才。即使是没有走入仕途,通过科举制也能够成为教书先生,总之科举制的出现,让古代社会得到了一个充分的发展。

  古代的科举制是非常难得,一般人不用功读书根本考不上,清朝时期的蒲松龄就是一个例子。在蒲松龄的一生中,写出了一部尽人皆知的作品,这就是《聊斋志异》。值得一提的是,《聊斋志异》属于古代的六大名著之一。

  时至今日,人们对《聊斋志异》的内容都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作为清朝时期的文学家,蒲松龄的一生无疑是非常可惜的。在蒲松龄的一生中,参加科举考试的时间长达44年,但是蒲松龄连一个举人都没中。在蒲松龄的一生中,除了《聊斋志异》,还有很多作品。

  包括13卷文集、诗6卷、词1卷,以及杂著5种,3出戏,曲14种。他的才华被后来称为“观书如月,运笔如风”。通过这些作品就可以看出蒲松龄的才华横溢。蒲松龄19岁进入科举考场,反反复复地考了44年,竟然连一个举人也没考上。

  直到蒲松龄71岁的时候,朝廷才给了他一个“岁贡生”,4年后蒲松龄就去世了。为什么蒲松龄没有金榜题名呢?首先来说,蒲松龄自幼好学,19岁那年,他就以县、府、道第一考中了秀才,一时名声远扬。此后的科举过程中,蒲松龄接连失败。

  根据史料的记载来看,蒲松龄的失败有很多客观原因,就是清朝的考试办法经常改,这样一来,蒲松龄就损失了很多有利的机会。蒲松龄48岁时,他决定背水一战,发誓一定要考中。在这一年的科举中,蒲松龄写的文章字数超过了规定字数。

  由此蒲松龄失去了中举的机会。在这样的过程中,蒲松龄一直没有放弃科举。此后的蒲松龄到了63岁,决心再次向科举考试发起冲击。可问题是,这时候的蒲松龄已经步入老年,已经没有了精力去攻读,后来放弃科举考试。除此之外,蒲松龄还有人为因素。

  这就是乡人贿赂考官的事,根据当时的情况来说,蒲松龄有可能是没有贿赂考官。蒲松龄当时并不富裕,也没有多少钱。即使是蒲松龄死后,家产也是非常少的,仅仅20亩薄田和三间破屋。其次蒲松龄还有四子一女,日子过得很拮据。

  古代科举考试写八股文,不允许自由发挥,字数有严格的规定,不能超过550字。蒲松龄在科举的过程中,没有掌握八股文的写作技巧,或者在试卷中写的文字不符合朝廷要求,这样一来,蒲松龄就不可能中举,因此蒲松龄没有中举是很正常的。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