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化妆品都有哪些 古人又是如何化妆的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08浏览:59分类:历史
对古代化妆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屋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从古至今人们就没有停止对“美”的追求,尤其是我们现代颜值至上的时代,人们对于一个人的第一印象往往先取决于长相。其实在古代时也有不少“颜值至上”的例子,所以古人虽然没有我们现代这样化妆的条件,但是各种化妆品也是层出不穷。
从古代女子“对镜贴花黄”到现代梳妆台上的瓶瓶罐罐,化妆品也随着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创新。中国化妆的开端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汉唐时期尤为盛行。“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古人是如何化妆的。
胭脂
若说古代的化妆品有哪些,排在前列中的必定有胭脂。俗话说:“三千宫女胭脂面”,在古代,胭脂和胭脂统称为“胭脂”。胭脂的起源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起源于商纣时期,当时的原料是以“红蓝”花为主,这种花含有红色和黄色两种色素,人们将红蓝花在研钵中捣碎研磨,后来的人们还会在里面加入明矾用来固色。将研磨后的红蓝花加入清水放在纱布中过滤,再加酸离子淘米水过滤花汁中的黄色,制成红色的染料,经过晾干处理便成了胭脂。
后来胭脂不断发展,人们还会用朱砂,紫草或者玫瑰花瓣等制作,相传慈禧太后所用的胭脂,需要挑选上等的玫瑰花瓣,一百斤的花瓣中只能挑选出十几斤。
另一种说法是胭脂是由西北匈奴传来的,匈奴有一座焉支山,山上长有一种红花,女子涂于面上十分好看,而匈奴王的妻子最喜用这种红花布面,所以人们便把匈奴王的妻子称为“阏氏”与胭脂同音,后来汉朝击败匈奴,胭脂传到中原,从此成为中原女子化妆时必不可少的化妆品。
在唐朝《外台秘要》中记载, 关于古代口脂的做法:“熟朱二两,紫草末五两,丁香二两,末麝香一两,上四味,以甲煎和为膏。”
这种口红并没有颜色,可以治唇裂,类似于我们现代所用的润唇膏。
石黛
说完了胭脂,再来说一说在古代尤为重要的画眉。在古代常常以男子为女子画眉而表现两人十分恩爱,而且古代人对双眉是十分看重的,他们认为“天有聂提,人有两眉,为人表候”,可见古人对于眉毛的重视程度。
画眉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到了战国已经广为流传。一开始时,人们以烧焦的柳树枝涂于眉上,但是这样的眉色是十分不自然的,而且极易涂抹掉。后来在《玉台新咏序》中记载了一种画眉工具,名为“石黛”。将石砚研磨成细粉加水调和后凝固,便制成了古人版的“眉笔”,以石黛画出的眉毛十分自然,深受女子喜爱。
除了普通人用的石黛,上层贵族社会的女子更喜爱“螺子黛”,我们在电视剧《甄嬛传》中可以看到,华妃因为小小的螺子黛而争风吃醋,可想而知这种东西是极为珍贵的。
根据《隋遗录》记载:“螺子黛出波斯国,每颗直(值)十金,后征赋不足,杂以铜黛给之。”
一颗螺丝带就价值数十金,也只有地位十分显赫的女子才能享用了。螺子黛其实就是一种青黑色的矿物颜料,制作好的螺子黛只需要蘸水便可以画出黑而不重的眉毛。螺子黛太过贵重,所以稍微富贵的女子也会以“铜黛”代替。
《本草纲目》记载:“铜青又名铜绿,生熟皆有青,即是铜之精华。”
铜黛其实是就是铜锈,铜黛有的色若波斯青黛,有的鲜深娇艳,研磨成青粉,便可用来画眉。
铅粉
古代女子在涂抹胭脂和画眉之前还有一项重要的程序,便是“底妆”。我们现代的化妆品底妆层出不穷,底妆是一切化妆的第一步,有些化妆品不仅能完美遮瑕,还能为肌肤锁住水分,那么古人的底妆是什么呢?
宋代《事物纪原》中记载:“周文王时,女人始傅铅粉。”
铅粉和米粉就是古代女子底妆的两大法宝。米粉是以高粱米或者粟米研磨成粉后,再经过不断的冲洗,直到水色清透没有米色,再加入冷水,发酵后磨成米浆,晾干成型再研磨成细粉即可。这种纯天然的米粉虽然对身体没有什么伤害,但是不能很好的持妆,需要经常补妆,而且到了夏天,脸上出汗以后很有可能在脸上出现“面疙瘩”。
直到后来人们发现了“铅粉”,铅粉又称“胡粉”、“铅华”。“洗尽铅华”这一词原意就是指洗掉脸上的妆容,后来引申为去掉虚伪的外装。铅粉细腻白皙,附着力强,而且易于保存。在北魏《齐民要术》一书中就记载了铅粉的制作方法,根据其中的记载可以看出,铅粉中包含铅,锡,铝等矿物质。因为铅是一种有害的重金属,过量摄入有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在我们现代化妆品中“铅”是要严格控制的。
古代女子喜爱化妆,不过化妆并不是人人都能化。在传统男尊女卑的思想下,女子地位低下,她们常常是一种处于一种低下的取悦男人的姿态“女为悦己者容”,虽然现代的女子化妆也是为了让别人更喜欢,但是大部分女子就是为了让自己开心,为了提升自己。可是在古代似乎就没有这层含义,女子化妆就是为了取悦男子。
俗话说:“好女不嫁二夫”,古代女子“守节”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如果女子的丈夫死了,女子就不可以再化妆。“发罢香油,面绝铅华”,守节的女子要“屏绝人事”,丈夫不在了,再化妆就是“不贞洁”的表现。
花钿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在古装电视剧中尤其是唐代电视剧,我们经常看到唐代女子额间有一个小小的花钿,花钿一开始的出现带着是带着对图腾的崇拜的,人们将图案装饰在脸上以此表达自己的信仰,不过到了后期,花钿的装饰性作用就越来越强。
关于花钿的由来还有一个很美好的传说,话说在南朝时,南朝的宋武皇帝有一位很疼爱的公主,公主长的倾国倾城,有一次公主在御花园里玩耍,困意来袭就在花园里睡着了,微风拂过花枝,一朵小小的梅花恰巧落在了公主的额间,公主醒来之后,额间的梅花留下了印子,洗了三天才将梅花印洗掉。因为梅花印在公主额间显得公主更加倾城动人,于是人们纷纷效仿,并取名为“梅花妆”。
花钿妆有红色,绿色,黄色三种颜色,其中以红色的颜色最多。女子们将金箔,纸或者鱼鳃骨剪成想要的形状,再用鱼箔胶粘在额间,卸妆时用热水一敷便可以轻松取下。女子眉间一点花钿,更衬得风韵无比,美丽动人。
古代女子化妆步骤
我们现代人化妆时,护肤,防晒,粉底,那么古人又是如何化妆的呢?
唐代女子化妆的第一步就是底妆,敷铅粉,铅粉一般都放在未开的白玉簪花花苞内,用线将花苞绑好,用时只需取出铅粉,不仅能使增白肤色,还会有淡淡的玉簪花的香味。
第二步,画胭脂。用制作好的颜值晕涂在双颊之上,古代人认为脸颊越红润越好看,所以有些女子的脸颊会涂的十分红艳。
第三步,画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的双眉各个时代流行的眉形也是不一样的,汉武帝时期“武帝令宫人描八字眉”,而魏武帝曹操更喜欢黛眉。不过中国历史上数百位皇帝中最喜欢黛眉的当属唐明皇李隆基,因为皇帝的喜欢,唐朝一时间兴起女子纷纷画“黛眉”。“秋娘眉”、“嫦娥眉”、“新月眉“、“黛玉眉”各式各样的眉毛,各有风情。
第四步,贴花钿。唐代女子的花钿以金箔或者纸裁成各种形状,甚至女子们会将蜻蜓翅膀剪下来,贴于额间。
第五步,点面靥。在脸颊以点上黄色圆点或者月牙形状,称为面靥。
第六步,描斜红。在眼角处画出红色弯弯的月牙称之为斜红。
第七步,点口脂。古人化妆的最后一步就是涂口红了,根据当时的流行的唇形,涂上以红色为主的口红。
整整七个步骤,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女子在化妆时对于护肤是很随意的,而在脸颊上的装饰更多,不仅有额间的花钿,还有脸颊的面靥,最后眼角还要画上斜红。
结语
从古代以鲜花汁子调制的胭脂到现代各种腮红,口红,化妆品和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的变化,我们现在重新看到古代艳丽的妆容时,可能会十分惊讶,但若古人看到我们现代人的妆容必然也是十分的不理解。
其实,我们对于美的定义本身就不完善,“美”是因人而异的,但是最重要的其实不是表面的美,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善良的人在与别人接触时,即便长相普通,但是别人也会觉得她很美。所以也希望大家能够“腹有诗书气自华”,内心充实,心地善良,才是真正的美。
参考文献:
《隋遗录》
《齐民要术》
《事物纪原》
猜你还喜欢
- 11-30 古代官员没有明确的退休年龄,但为何退休后要回老家?
- 11-30 要知道古代是没电没网的,古人在夜晚真就日落而息吗?
- 11-30 古代利用护城河来拖缓敌军进攻,那么护城河里会有鱼吗?
- 11-30 潼关作为中国十大名关之一,它在古代究竟有多大的意义?
- 11-30 在古代战争中,士兵们在攻城时真的是采用梯子吗?
- 11-30 在古代历朝历代中,有明文法律规定驸马不可以纳妾吗?
- 11-30 古代语言有着丰富的含义,古人互相见面时如何称呼对方?
- 11-30 古代假期长短的变化,与朝廷对社会的管控有何关系?
- 11-30 在古代的战争中,有些士兵为什么被射一箭基本就死了?
- 11-30 在发展比较落后的古代,古人出门远游都靠走路吗?
- 11-30 古代那些建大功立大业的名将,都是如何在军中立威的?
- 11-30 作揖作为中国古代礼仪之一,女性与男性有怎样的区别?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