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金匮预盟?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07浏览:30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带来什么是金匮预盟,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宋太祖赵匡胤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其一生经历的两大事情,至今还是迷雾重重:第一是怎么当上皇帝的,第二就是怎么死的。这两件事,不仅对他本人来说是人生的大事,而且对于整个中国历史来说都是大事,成为中华民族至今无法完全解破的千古谜团。
当皇帝这件事,他做的天衣无缝,兵不血刃,如此成功,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罕见,这件事的意义非常重大,不仅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半个多世纪的政权频繁更迭,结束了兵荒马乱、百姓流离失所的乱世,而且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安定的统一新王朝,其意义是重大的,影响是深远的,也让宋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王朝。
对于第二件事,就是他人生的一大遗憾了,功成名就后当了16年皇帝,最后却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留下了“烛光斧影”的历史谜团。随后带来的更大的问题是谁继任皇帝,没有父死子继,而是兄终弟及。
这就令我们质疑了,自己下面还有两个儿子,而且都已经成年了,为什么没有让自己的儿子继位,而是让给自己的弟弟了呢?这个谜团已经困惑了我们很多年。这也让赵光义刚刚登基的时候被质疑过,幸好赵光义有高超的政治手腕,解决这个问题就靠一个字“封”,在一系列的封赏中,顺利的摆平了当时大大小小的质疑和反对者。
不过到了宋太宗即位的第六年(公元981年),这个谜团被赵普解开了,他拿出了一样东西,帮助赵光义摆脱了即位的困境,这就是著名的“金匮预盟”。
在宋太祖的即位的第二年,其母杜太后病危,去世之前把赵匡胤、赵光义和赵普叫到床边,她对赵匡胤说:他能当皇帝就是因为周世宗立了一个年幼的儿子当皇帝,他才能趁着周世宗死后,趁着主幼母薄,趁机夺去了人家的江山。鉴于这个教训,杜太后务必让赵匡胤去世后传位给自己的弟弟,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江山被武将篡权的局面。母命不可违,赵匡胤只得答应下来。
赵普公布了这件事,也算是让赵光义的即位有了合理、合法的解释,能够名正言顺的当皇帝,不用再为这个巨大的难题如坐针毡了,但是没想到“金匮预盟”一出世,随之朝廷里出现了更多的质疑!
在众人看来,这本质上就是一个传位诏书,大家都在质疑,这么重要的一个传位诏书,为什么宋太宗刚即位的时候不拿出来?那个时候拿出来就可以很好地堵住众人的悠悠之口,这样也对自己继位的合法性有个合理的解释。
况且我们再来看一下,981年赵普当时在做什么?他为什么宋太宗即位六年的时候才拿出“金匮预盟”来“讨好”宋太宗呢?
我们知道在宋太祖时期,赵匡胤、赵光义、赵普三人关系是微妙多变的。尤其是到了赵匡胤后期,赵普是坚决反对传位给赵光义的,赵光义对此事也是心知肚明,但是又不能明着和赵普对着干。但是不久,赵普被卢多逊、雷有邻等一伙人在一系列的告发中被罢去宰相,远离京城开封,调到外地去当了节度使。
其实赵普这次被罢相,背后一定是有一个幕后的总操纵人,这个人无疑就是赵光义。这次罢相,最重要的意义就是为赵光义即位扫除了一个最大的障碍,为赵光义顺利的登基客观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矛盾总是会变化的,赵光义顺理即位后,又面临一个即位合法性的问题,还有既然你这个皇位是兄终弟及得来的,是不是以后要传位给弟弟赵廷美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是大问题,也是赵光义的痛点所在,正好此时的宰相是赵普的政敌卢多逊,他这些年来一直不遗余力的攻击赵普,赵普哪能忍得住这口气,他一直想翻身打击卢多逊。
就在这个时候,赵光义和赵普的所思所想就达到了空前的一致和默契,宋太宗密招赵普回京谈了一番话,于是“金匮预盟”就出炉了,这就为赵光义解决了他一直忧虑的即位合法性的问题,同时赵光义投桃报李,随即罢去卢多逊的宰相职位,任命赵普为宰相。
赵普是一个很能干的人,通过他的进一步调查,他查出了卢多逊担任宰相时还有谋逆大罪,那就是和当时的魏王、开封尹赵廷美联合谋害当今皇上赵光义,以便夺取皇位,这可是一件大事,宋太宗大怒,赵光美被贬谪任西京留守,卢多逊则被降为兵部尚书。这只是处罚他俩的第一步,此后他们二人被一贬再贬,最后流放而死。
同样在查处赵廷美的前几年,我们再来看一看赵匡胤两个儿子的命运,979年赵匡胤的大儿子赵德昭死,981年赵德芳死,两个人死的不明不白,况且赵德芳只是比哥哥赵德昭的死晚了一年零五个月。作为两个20岁左右的年轻人,史书上也没有明确记载两个人有生病的情况,就这么一前一后的死去,不得不令人感到蹊跷?
还有更不可思议的事情,就是宋太宗对她嫂子宋皇后的薄情态度,活着的时候近乎不管不问。等到995年,年仅44岁的宋皇后去世,宋太宗对她葬礼的态度也是相当冷淡,他不仅不为皇嫂守孝,也不许群臣奔丧,更不准他与宋太祖合葬,甚至把她的灵柩停放在普济寺,直到20多年后宋真宗即位才葬在太祖陵旁边。宋太宗对嫂子如此薄情寡义,这无疑与宋太祖去世的当夜他紧急召赵德芳入宫即位有莫大的关系。
那么话说回来,“金匮预盟”到底存在不存在呢?我觉得应该是存在的,但是它的真实内容不一定是赵普公示的那样。此外我们还可以从一些史料中来做进一步的考证,“金匮预盟”这件事无论是在《宋史》、《太祖新录》、《太宗实录》、《续资治通鉴长编》和《谏水记闻》都有明确的记载。
但是《太祖旧录》却没有明确的记载,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时杜太后确定的是“三联传”,也就是赵匡胤→赵光义→赵廷美→赵德昭。只是到了赵光义在位时候,不想再这么传下去了,想在自己的儿孙中传下去。如果那样传下去不仅于己不利,更不利于政局的稳定,而且赵光义的儿子已经年长,可以接班即位了。这样两个侄子和弟弟的命运就悲催了。
《太祖旧录》成书于太宗即位第五年(980年),如果此时公布这个秘密,一定会让世人知道赵光美是下一任皇帝,这样就完全违背赵光义的个人如意算盘,于是太宗六年(981年)他就和赵普修改成二连传后,才公之于众,这样在宋真宗(997年)即位后编纂《太祖新录》时,就记载这件事了,这恰恰反映了“金匮预盟”的真相,是宋太宗为了一己之私,苦心修改后设计的骗局。
猜你还喜欢
- 11-30 宋朝为何会出现文人士大夫为主的社会形态呢?
- 11-30 究竟是从几时起,宋朝开始患上了这没救的“软骨症”?
- 11-30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官员的行为,宋朝有怎样的老规矩?
- 11-30 古代没有电灯,古人夜读会不会导致近视呢?
- 11-30 宋朝一直都是“看来富裕”的印象,但为何不去发展军事实力?
- 11-30 对于古代的纳妾制度,即使是宋朝时期为何也觉得贵?
- 11-30 在宋朝300多年的统治中,为何没有皇子及宗室乱政的现象?
- 11-30 在北宋初期,宋朝的耕地面积得到怎样的大幅增加?
- 11-30 为了保证公平与公正,宋朝制定了哪些规范的审判制度?
- 11-30 宋朝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建立起怎样的政治制度?
- 11-30 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宋朝对饮食有怎样的精致程度?
- 11-30 宋朝女子能读书识字吗?能,但也只能在家里读书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