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蝗灾时,宰相姚崇建议坚决灭蝗,为何唐玄宗会犹豫不决?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07浏览:47分类:历史
姚崇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历史屋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假如某个地区爆发了严重的蝗灾,应该怎么办?今天的人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消灭蝗虫。但是,如果时间上推到唐朝玄宗年间,事情就不那么简单了。
蝗灾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灾害之一。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而蝗灾破坏的就是农作物。大规模的蝗灾,让粮食颗粒无收,老百姓只能忍饥挨饿。在中国古人的思维里,天人感应思想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国家有灾难,必是统治者在某些方面有缺陷,才导致上天降下灾难。在这种思维之下,治理蝗灾就遇上了困难。治理蝗灾,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蝗虫杀灭了,但是这样一来,就违背了"上天的旨意",因为蝗虫是上天派来的,不可杀。但是如果不杀,蝗灾必然会越演越烈,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抉择,考验的就是执政者的魄力了。
开元四年( 716年),刚刚继位不久的唐玄宗就遇上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山东地区爆发了严重的蝗灾。在"天命论"思想的影响下,当地地方官只能焚香磕头,大兴祭祀,乞求上天开恩。民众在官府的带动下,也纷纷烧纸磕头,天天跪拜。但是倒腾了半天,山东地区的蝗灾丝毫不见缓解。这下可把地方官急坏了,急忙报告朝廷。
唐玄宗接到报告后,令大臣议论治蝗方案。
李唐立国之初,一度以道教为国教。武则天时期,又大力提倡佛教。崇佛思想日渐成风。在"天命论"和崇佛思想的双重影响下,没有哪个大臣敢提出捕杀蝗虫的建议。
这时期的宰相是姚崇。满朝文武,只有他提出治蝗的根本在灭蝗。他对玄宗说:"《诗经》上说'秉彼蟊贼,付畀炎火',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也曾下诏说要积极消灭蝗虫,劝督农桑,让老百姓衣食丰足。消灭蝗虫就只治蝗的最好办法,古人都能灭蝗,为何我们现在却不能呢?(" 《诗》云'秉彼蟊贼,付畀炎火。'汉光武诏曰:'勉顺时政,劝督农桑。去彼螟蜮,以及蟊贼。'此除蝗谊也。")
具体该怎么灭蝗呢?姚崇说:"蝗虫生性胆小,见人就飞,很容易驱散。而且田地都有主人,目前要尽快发动天主人到各自的田地里灭蝗。
蝗虫在夜间有趋光习性, 利用蝗虫的这一习性, 夜间设置灯火, 在灯火边挖好大坑, 将蝗虫引来, 捕到后即烧死并埋于坑中。用不了多久,蝗灾可除。"("且蝗畏人易驱,又田皆有主,使自救其地,必不惮勤。请夜设火,坎其旁,且焚且瘗,蝗乃可尽。古有讨除不胜者,特人不用命耳。")他还建议,由朝廷派出御史,名为"捕蝗使",分头督促指导各地灭蝗。
姚崇的建议提出后,就遭到了众多大臣的反对,他们众口一词,蝗虫乃是天降灾害,不宜捕。
焦头烂额的唐玄宗举棋不定。
姚崇有"救时宰相"之称,就相当于现在的"救火队长"。姚崇在武则天朝就官居高位,官至宰相。他为官正直,很有作为,曾极力反对武则天任用酷吏。唐睿宗时间,姚崇被贬为申州刺史。李隆基称帝后,又将姚崇从地方上请回中央,担任宰相。正是在他的辅佐下,李隆基得以快速稳定政局,坐稳皇帝宝座。而在姚崇的建议下,唐玄宗施行轻徭薄赋、重视农桑的政策,国家很快恢复了繁荣。开元能成盛世,姚崇功劳甚大。
在蝗虫泛滥之时,姚崇力排众议,坚决灭蝗,他对犹豫不决的唐玄宗说:"很多大臣只会教条地按照儒家的文章办事,不懂得变通。现在山东蝗虫成灾,其严重程度世所罕见,假如除之不尽,犹胜养以成灾。"("庸儒执文,不识通变。凡事有违经而合道者,亦有反道而适权者。昔魏时山东有蝗伤稼,缘小忍不除,致使苗稼总尽,人至相食;后秦时有蝗,禾稼及草木俱尽,牛马至相噉毛。今山东蝗虫所在流满,仍极繁息,实所稀闻。河北、河南,无多贮积,倘不收获,岂免流离,事系安危,不可胶柱。纵使除之不尽,犹胜养以成灾。")
姚崇见玄宗仍然不能下决心,就说:"陛下好生恶杀,此事不劳烦陛下下令,先让臣下发命令进行处置。若是没有效果,您就削掉我的官爵。"
玄宗又说:"蝗虫是天灾,乃是由不德而致。你现在主动请求捕蝗,难道不担心会违背天意吗?"
姚崇丝毫没有畏惧之意,他针锋相对地回答说:"捕蝗之术,古人行之于前,陛下用之于后,古人行之,所以安农,陛下行之,所以除害。臣闻安农,非伤义也,农安则物丰,除害则人丰乐,兴农去害,有国之大事也,幸陛下熟思之。"
玄宗这才下了决心,下令说:"吾与贤相讨论,已定捕蝗之事,敢议者死!"
地方官在朝廷政令的逼迫下,才开始积极灭蝗。
但是,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地方上的很多官员仍旧抱着"蝗是天灾,岂可制以人事?"的观念,对朝廷政策阴奉阳违。
当时,汴州刺史倪若水在皇帝下诏灭蝗后,仍旧坚持不同意灭蝗。他的观点是,蝗虫不可灭,对付蝗虫最好的的办法是加强道德修养。他还举例说十六国时期的汉赵皇帝刘聪曾下令灭蝗,结果蝗虫未除,为害却更大。姚崇听后大怒,狠狠地训了倪若水一番,他说:刘聪是个伪主,所以德不胜妖。但当今圣上宽厚仁慈,因此妖不胜德。他又反问倪若水:如今,在你的治下爆发了蝗灾,你看到蝗虫啃吃庄稼而坐视不管,将来老百姓没有吃的,你安心么?你还是赶快动手灭蝗吧,免得将来悔之不及!
倪若水见自己的话没能引起皇帝的注意,又惹怒了宰相,便不敢再违抗,只得安心捕杀蝗虫。而其他地方官也再没有谁站出来反对捕杀蝗虫。
在姚崇的主导下,捕蝗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仅汴州一州,就捕蝗十四万石,投入汴渠顺流而下者不可胜数。把蝗灾减少到最低限度。于是,虽然开元年间山东连年发生蝗灾,但是并没有造成很大的饥荒。
姚崇忧国忧民,他的治蝗行动受到人们钦佩,当时就有人评价说:"姚元崇为相,忧国如家,爱民如子。"
猜你还喜欢
- 11-30 李辅国作为唐朝一介宦官,权势地位如何超越前辈高力士?
- 11-30 李纯这位唐朝皇帝,真是因怕外戚干政而选择不立皇后吗?
- 11-30 在唐朝时期,入仕为官除了需要考试外还要什么推荐?
- 11-30 神童在每个朝代都有,唐朝如何创立了科举的童子科?
- 11-30 与周代不同的是,唐朝的鹿鸣宴具备了儒家哪些功能?
- 11-30 有汉朝宦官干政的教训在前,唐朝为何还这么宠信宦官?
- 11-29 在唐朝时期,哪八位诗人被时人称之为“酒中八仙”?
- 11-29 骈体文在唐朝时十分古板,因此韩愈发起了怎样的改革运动?
- 11-29 对于古代的军事制度,在唐朝以后逐渐暴露出哪些弊端?
- 11-29 白居易的《长恨歌》究竟恨谁?为何源头与唐玄宗有关?
- 11-29 按照唐朝政府的官方规定,最紧急通讯要求日行多少里?
- 11-29 在唐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骑兵起到了怎样的重要作用?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