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经济那么的繁荣 统治者为什么不转化为军事能力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07浏览:37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宋朝军事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说起宋朝的历史,虽然“积贫积弱”的标签十分知名,却也有一个让后人倍自豪的亮点:繁华的经济。
以学者漆侠的估算:宋代的垦田数量是汉唐时期的两倍,单位亩产量是战国时期的四到六倍,手工业发展更是井喷,全国仅从事丝绸业的机户就有十万家之多,远远超过之前历代的规模。宋代生产力更是中国古代“一个高峰上”。而放在煌煌史册记录里,无论是汴京临安风情万种的城市生活,还是欧亚海洋上纵横的大宋海船,卖火世界的丝绸瓷器,无不惊艳历史上千年。“富宋”的历史形象,至今惹来后人不少追忆仰望。
但哪怕是这风光形象里,有个憋屈事也是绕不开:“我大宋”这么有钱,为何仗却越打越烂。以至于多年花钱买和平,先丢了半壁江山又被人赶下海。难道真的是“越有钱越怂”?
当然不是这样,确切说,大宋繁荣的经济“转化不了”强大军事,致命的原因,是下面两条。
第一、宋朝繁荣,却真没多少钱。
一直以来,宋朝都给人以“看上去很有钱”的模样,比如北宋英宗年间,宋朝的财政收入就达到了一点一亿。而且整个北宋中后期,宋朝的财政收入都保持在“上亿”的规模上。乍一看去,大宋从这么多钱里拨出点零头出来,富国强兵甚至洗雪国耻都该绰绰有余。事实是,这“零头”真不好拿。
首先一个事实是,大宋别看“挣得多”,花的却更多。就拿天下承平的北宋中期来说。宋英宗治平二年,北宋收入一点一亿,支出却是一点二亿,等于是亏一千万贯。而且这“亏钱”状态,也是宋朝的常态。宋神宗刚登基时,满以为国库盆满钵满,想兴冲冲干点大事。一查才发现“百年之积,唯存空薄”。这才知道自己是穷光蛋。
至于偏安半壁,却传说中“外贸发达”“工商业发达”的南宋呢?“宋金和平”了没二十年,就是“官府库无旬月之储”。发展到南宋中后期,作为外贸“黄金港口”的泉州,南宋末期只有四万贯的“市舶”收入,只相当于南北宋之交时的二十五分之一。另外南宋的铜产量只有北宋的五分之一,铁产量更只有六分之一。南宋每年铸钱20万贯,这个数字,也只相当于北宋的十五分之一……
也就是说,哪怕比起“入不敷出”的北宋来,野史里“经济繁荣”“财政充足”的南宋,都是穷得多。
为什么会穷成这样?公认原因是花钱太多。就以“官员数量”来说,北宋的官员数量,宋真宗年间时才九千多人,宋仁宗年间就接近了“一万八”大关。南宋别看偏安一隅,官员数量却只增不减,到了绍熙年间时文武官员竟多达四万多人。这么多官要养,还要养得好,花钱当然海了去。
而且所谓宋朝“破亿”的财政收入,其实也很水。比如宋仁宗年间,北宋年收入曾达到一亿两千万贯。但这“巨额收入”并不是钱,而是由“铜钱、白银、丝绸、粮食、茶叶、草、木炭、羊”等各种物资构成。其中作为“硬通货”的白银,也不过是88万两。但宋朝每年的“岁币”,要交的却恰是白银丝绸这类“硬通货”。
所以哪怕是大宋“最有钱”的年月,白银等“硬通货”也稀缺。比如靖康之耻时,打进汴京的金军狮子大开口,索取两千万两白银。全汴京城都翻遍了,连汴京城的乞丐和孤寡老人都要上交白银,就这么七拼八凑,才只凑了200万两,连十分之一都没凑上,最后只能挨家挨户抓人,把汴京城的女子抓去“抵债”。
而比这更要命的原因,却是两宋病态的财政收入方式,正如宋仁宗年间的直臣包拯所说,宋朝为什么能保持“上亿”的高收入?全靠对平民老百姓的盘剥,甚至“重率暴敛,日甚一日”。宋朝城市繁华的背后,更是占宋朝人口百分之八十五的农民们,那说不尽的血泪:不但要承受巨额赋税差役,土地也常不得不典卖。发展到南宋年间,土地兼并更到了白热化,北宋自耕农平均占地尚有50亩,南宋自耕农只有10亩,“十居六七”的土地都被地主兼并。
如此一来,有钱人不交税,穷人家“一岁之耕,供公仅足”,等于是严重的贫富分化加收入失衡,两宋三百年间,农民起义高达四百多次,所谓“富宋”,一直都挣扎在这恶性循环里,还拿什么“转化强大的军事力量”?
更重要的,却是第二条原因,大宋养兵,钱花的不是地方。
其实,要说“经济繁荣”的大宋,舍不得拿钱养兵,那简直是冤枉。宋朝三个世纪,长期保持规模庞大的禁军,以北宋名臣蔡襄的话说,大宋每年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五,都几乎用来养兵。“强兵”这事儿,真是不惜血本。
要是看场面的话,大宋这钱不白花,就以禁军来说,宋初的时候大宋只有22万禁军。宋仁宗年间时就膨胀到125万,之后也长期保持在七八十万的规模。似乎“养”得很有成果。但要看质量就水了,就以基本的武器制造来说,以欧阳修的话说,北宋各地军队的兵器,简直“精好堪用之器,十无一二”。宋仁宗自己更承认,就算北宋京城作坊里的兵器,也是“多不精利”。所谓装备精良的“百万禁军”,手里拿的都是废铜烂铁。
就连士兵,也是十分水:早在宋初时,北宋散文家兼名臣王禹偁,就生动形容了宋军的战斗力:享受高薪水的禁军,战斗力还不如边境当地的民团。能打仗的兵没几个钱,废物兵却享尽优待。宋仁宗年间名臣田况,曾描绘过大宋“精锐”的作战水平:能骑马走两步的就是精兵,且“挽弓不过五六斗”,简直是没法看。
要说起当时最稀缺的战略资源:战马,那更是一把辛酸泪。都说北宋丢了燕云十六州,以至于战马稀缺,其实北宋对于养马这事儿,也一直玩命花钱,从繁殖培育到引进马种,都是毫不含糊,结果由于各个机构人浮于事,一匹匹战马看着膘肥体壮,其实全是废物草包,一旦上战场就是“未战而冻死者十八九”。
也就是说,从养兵到造装备甚至养马,大宋样样不少花钱,可到头来都是白花钱。
尤其是在耻辱的“靖康之耻”前后,宋朝更把“钱花不对地方”演绎到了极致。由于宋军吃空额成风,毗邻宋金边境一线“诡名冒籍者无所不有”,全都是冒名顶替的“冒牌兵”。诸如定州这样的战略要地,连这个程序都省了,账面上驻扎了十万大军,其实连两三万都不到,一打就稀里哗啦。
至于认真打仗的好部队?在这场国难里,更是处处被刁难。种师道率领的西北军奉命救援太原,竟然连粮草军备都没备足,打起仗没多久,弩箭竟都打光了。驻守要地平阳府的宋军,冬天里竟然还打着赤膊,连衣物都没有,领的军饷是铁钱,吃的军粮是豌豆,气的这些本想保家卫国的战士,一怒一哄而散。把这战略要地白白丢给了金人。
到了“更穷”的南宋,南宋的“军器所”规模,只有北宋的三分之一,铁器等原材料更是稀缺,大宋的“强兵”,状况更是可以想……
本身钱就不富裕,咬紧牙关养兵,钱花的全是歪地方。这样的大宋朝,可不就是“积贫积弱”的虚胖?
这样的虚胖,已是历史,可抛开历史的恩恩怨怨,从“富宋”到“虚胖”的全过程,又有多少回味在其中。
参考资料:漆侠:《宋代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顾宏义:《天裂:十二世纪宋金和战实录》,黄燕生:《宋仁宗、宋英宗》,程民生:《试论南宋经济的衰退》,梅毅:《宋辽金夏:刀锋上的文明》,杨硕:《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何忠礼:《宋代政治史》,为国钓鱼:《宋朝花钱买和平的外交手段到底正不正确》,何玉红:《禁军缺额与北宋军政》
猜你还喜欢
- 11-30 宋朝为何会出现文人士大夫为主的社会形态呢?
- 11-30 究竟是从几时起,宋朝开始患上了这没救的“软骨症”?
- 11-30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官员的行为,宋朝有怎样的老规矩?
- 11-30 古代没有电灯,古人夜读会不会导致近视呢?
- 11-30 相对于北宋来说,南宋的经济与军事实力是强还是弱?
- 11-30 宋朝一直都是“看来富裕”的印象,但为何不去发展军事实力?
- 11-30 对于古代的纳妾制度,即使是宋朝时期为何也觉得贵?
- 11-30 在宋朝300多年的统治中,为何没有皇子及宗室乱政的现象?
- 11-30 在北宋初期,宋朝的耕地面积得到怎样的大幅增加?
- 11-30 为了保证公平与公正,宋朝制定了哪些规范的审判制度?
- 11-30 宋朝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建立起怎样的政治制度?
- 11-30 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宋朝对饮食有怎样的精致程度?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