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陈胜能起义成功,是因为得到六国旧贵族势力的帮助吗?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07浏览:39分类:历史

  说到陈胜,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历史屋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故事。

  陈胜出身贫农,干过长工,是典型的草根。“苟富贵,勿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与其说是豪迈宣言,更像是无奈的自嘲。

  后来大雨误期,死刑的压力使他和民兵们不得不选择反抗。此时作为屯长的陈胜不可能想到推翻强秦,他的首要问题是怎样将这900多名阶级兄弟发动起来,对其反抗进行合法性宣传。很快,“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等灵异事件就出现了。效果不错,弟兄们的激情被彻底激发出来,暴动开始了。然而,陈胜的宣传根本上不了台面,只能忽悠与自己同处“绝命困境”中的人,对其他阶层和群体完全产生不了吸引力。

  但他运气很好。就在他喊出“天下苦秦久矣”后不久,许多地方的劳苦大众也积极响应。这不能说明他有前瞻眼光,只能说他的举义契合了弱势群体的需求。面对如此盛况,陈胜产生了与“阶级友军”竞争的狭隘想法,因此树起了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大旗,企图赢得正统权威和声望。此举可看作是陈胜构建个人权威的开端。但这不伦不类的强行捏合,正是政治幼稚的表现。

  不过,陈胜的好运仍然延续着。陈家军的实力果然超越了其他各支草根武装,并很快攻占了战略重镇陈(今河南淮阳)。受其鼓舞或刺激,反秦活动也升级了,“诸郡县苦秦吏暴,皆杀其长吏,将以应胜”。大好形势下,陈胜在陈召集了有多支反政府武装代表参加的军事会议,并通过了一项“拥护陈胜称王建国”的重要决议。这是陈胜构建个人权威的第二步。

  表面上看,没什么政治资源的陈胜能够称王,因为他有起义反秦的“首事之功”和恢复楚国的“复国之德”,豪杰们也说“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然而,这帮豪杰可不是草根,他们中的大部分要么是原关东六国的旧贵故吏,要么与旧贵故吏有关系。这帮人拥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宽阔的人脉渠道和上佳的社会声望,亡国的耻辱使他们无时不想东山再起,但他们不想当出头鸟。陈胜举义时,他们在观望;草根武装纷纷起兵时,他们推出了傀儡,并派代表参加大会。把陈胜举荐为王,陈胜就成了出头的椽子,陈胜浑然不觉,甚至感激涕零。而旧贵们可以趁机浑水摸鱼,适时把握动向,还可以避免暴露目标,可谓一箭三雕。

  陈胜建国是他构建个人权威的第三步。不过,其行动并没有长远的规划和正规的操作,完全是自以为是的鲁莽举动。当年一起耕田的人听说陈胜称王便去投靠,只因其言行有损陈王威严便被杀害。这种维护个人权威的极端表现足以使陈胜丧失家乡民众的支持,而乡亲是他唯一可用的资源。不久,吴广被其下属田臧以“不知兵权”的借口杀害,田臧自立为王,逼陈胜立其为将军。这在政权内部瓦解着本就不稳固的人心,田臧的行为也表明了政权内部的混乱和部下对陈胜加强个人权威的不满。

  不过,陈胜的处理也可看作是他巩固反秦军事集团的努力和让步,毕竟田臧拥有“旧贵族”身份。然而已经太迟。集团内部离心,秦廷平叛部队又不断增强进攻,陈胜被车夫杀害,其“平民王政”也很快销声匿迹。与此同时,其他多支草根武装首领也被属下杀害,相继覆灭。与其说是秦军反扑的结局,不如说是自身内部分化的结果。

  在此前后,六国旧贵也丢掉傀儡走上前台,六国相继复国。他们的社会见识、政治视野、军事理念及对社会资源的整合能力都是草根们难以企及的,他们懂得相互妥协利用,并结成了松散的“反秦军事联合体”。正是这个联合体最终推翻了秦帝国。当然,他们的观念也不尽一致,其冲突不可避免。推翻秦帝国后,火拼就成了必然。刘邦是体制内的“亭长”,这种资历加上他那随和灵活的性格,使其避免了陈胜的覆辙。刘邦重视家乡子弟兵和起家老底子,长期低调追随项楚集团,且与其他边缘势力建立同盟关系,并大量接纳知识分子,将当时所有势力的优点集于一身,其脱颖而出、最后统一中国也是理所当然。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