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什么是杨文干谋反?事情的真相是什么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07浏览:48分类:历史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历史屋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杨文干谋反的故事。

  武德七年六月壬戌,镇守大唐西北边陲的庆州都督杨文干起兵反叛了,这让躲在仁智宫避暑的大唐皇帝李渊又惊又怒!

  惊的是,庆州地处长安城、仁智宫的西北方,在当时属于大唐的前沿边防重地,只要庆州军有一支足够强大的骑兵就可以长驱直入。

  何况突厥还在北疆虎视眈眈,万一杨文干和突厥有了联系,那才是大唐真正的危险之境,不要说夹在庆州和长安之间的仁智宫,整个关中都有可能处于突厥人的肆掠之下。

 

  怒的是,杨文干的背后站着的是太子李建成,这不是什么秘密。此人胆敢谋反,李渊无法相信留在长安城处理政务的太子的屁股是干净的。华阴杨文干素凶诐,建成昵之,使为庆州总管,遣募兵送京师。---《新唐书》

  何况,自己也是得到东宫郎将尔朱焕、校尉桥公山的密报,太子和杨文干往来频繁,疑似有谋反的迹象。本意是想召唤杨文干询问,却不料杨文干居然就这么干脆的反了。

  而让李渊更为恼怒的是,李建成何苦要做出这种无君无父的忤逆之事,真的太不懂事了,根本没有体察到他的苦心。

  他之所以避个暑还要把李世民带在身边,目的就是想把李世民调离,让李建成能够安心的在长安处理政务,所以他不理解李建成的心思。

  恼怒之余,李渊囚禁了李建成。(李渊)手诏召建成,建成惧,不敢往。师謩劝遂举兵,詹事主簿赵弘智谏建成捐车服,轻往谢罪。乃诣行在所,未至,屏官属,径入谒,叩头请死,投身於地,不能起。帝怒,夜囚幕中,使兵卫守。---《新唐书》

  太子是被囚禁了,但叛乱还是要平定的。那么谁来带兵平叛,自然是跟随他一起到仁智宫避暑的秦王李世民了。

  为了提高李世民平叛的积极性,李渊许下了他这一生中最重要的诺言,即只要李世民平了杨文干,就废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改立李世民为太子。

  不得不说这是极具诱惑力的。

  毕竟武德七年的李世民,早已是封无可封,身为“天策上将”的他,在大唐的权位已经是仅次于皇帝、太子(皇帝为君,太子是储君,对臣子而言都是君主),如果还想再进一步,汪郎不说,大家也都明白。

  有什么比李渊的亲口承诺更让人兴奋,李世民自然接下了这份平叛的工作。会文干陷宁州,帝惊,以宫近贼,夜率卫士南趣,山行十馀里,明乃还宫。召秦王问计,对曰:“文干竖子耳,官司当即禽之,就使假刻漏之久,正须遣一将可办。” 帝曰:“事连建成,恐应者众。尔自行,还,吾以尔为太子,使建成王蜀,蜀地狭,不足为变,若不能事汝,取之易也。” ---《新唐书》

  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杨文干谋反看上去极为凶猛,来势汹汹,但实际上成不了气候,李世民的平叛大军刚到达被宁州,还没攻城,杨文干就被自己的手下给杀了。秦王率众趣宁州,文干为其下所杀,以其首降。---《新唐书》

  一场莫名其妙的叛乱,一场不费吹毫之力的平叛,就这样戏剧性的结束了。

  然而更戏剧的是,平叛事件结束后,李渊居然出尔反尔,闭口不再提改立太子之事,反而放出了囚禁中的李建成,让他重新留守长安。

  李渊的这一番操作,按照史书上的说法,是李元吉联合李渊的爱妃为李建成求情,以及封德彝私下向李渊游说,至于封德彝说了什么,没有人知道。秦王之行,元吉及内嬖更为建成请,封德彝亦阴说帝,由是意解,复诏建成居守。---《新唐书》

  到此,问题就出现了。

  杨文干谋反,到底是不是接到了李建成的命令?

  如果是,那为什么李建成在得知杨文干谋反后,不接受太子舍人徐师谟的建议,起兵占据长安,反而接受詹事主簿赵弘智的建议,跑到仁智宫去认错了?

  如果不是,那杨文干为什么不好好做他的庆州都督,为李建成蓄积力量,反而招呼不打一声就谋反了?

  当然,有一种史观认为,杨文干谋反是李世民一手策划的。

  作为定鼎大唐江山的李世民,为了夺取皇位,收买了东宫的人对太子和杨文干进行污蔑,想以此激起杨文干反叛。这样,一可以削弱太子的亲信势力,二是想借平叛之力,获取皇帝亲口许诺的太子之位。

  那么问题是,在此之前,李世民又如何肯定李渊会因为急于平叛,而许诺改立他为太子呢?

  所以这种种的背后逻辑,汪郎认为并不成立,也不合理,但历史总是会留下蛛丝马迹的。

  事实上,在杨文干仓促起兵前,见过一个名叫宇文颖的人。

  这个人是李渊接到太子和杨文干疑似谋反的密报后,派到庆州诏杨文干去仁智宫询问的使者,杨文干就是在见了宇文颖后起兵反唐的。

  但宇文颖的背后并不是秦王李世民,而是齐王李元吉。

  也就是说,策划杨文干谋反的幕后黑手是李元吉,他想借一箭双雕之计射杀李建成、李世民,从而除掉阻挡自己夺取皇位的绊脚石。帝遣司农卿宇文颖驿召文干,元吉阴结颖,使告文干,文干遽率兵反。---《新唐书》

  什么是当局者迷?李渊、李建成、李世民就是!

  父子三人都是这场皇位争夺战的当事人,对于杨文干谋反,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会有局外人参与进来,所以李渊的失信,反而促使东宫和天策府之间的斗争进入了白热化。

  那么,李元吉这一箭双雕之举高不高明呢?汪郎以为,非常高明!

  因为他成功的用自己的外表和言行迷惑了自己的父亲和哥哥,搅混了大唐的水,差点捞到了一条大鱼,太子之位。

  李元吉,李渊第四子,封齐王!

  他虽然是太穆皇后亲生的,是为嫡子,但并不受窦皇后喜爱。成年后,爱好军事,为人骄傲奢侈,桀骜不驯。

  这样的李元吉,自然让李建成、李世民放松了警惕。但他并非庸才,相反,还颇有才干,对皇位也是虎视眈眈。

  只是李元吉非常清楚,论身份不及嫡长子的大哥李建成,论功绩比不过定鼎大唐的二哥李世民,所以要想夺取太子之位,就必须除去自己的两位哥哥。

  这个过程必须小心,必须把自己摘除出去,而且必须要有人背锅。

  李元吉最高明的地方就在于,他选中的背锅侠不是别人,而是太子李建成。

  他想借李建成的手除掉李世民,就能腾出手专门对付李建成,这比先除掉李建成,再对付李世民容易得多了。

  在策划杨文干谋反之前,李元吉就打算以太子之名刺杀李世民。初,齐王元吉劝太子建成除秦王世民,曰:“当为兄手刃之!” 世民从上幸元吉第,元吉伏护军宇文宝于寝内,欲刺世民;建成性颇仁厚,遽止之。元吉愠曰:“为兄计耳,于我何有!”---《资治通签.唐纪七》

  有人要问,李建成又不是傻子,怎么就想不到李元吉是借刀杀人呢?朋友们,我们需要明白一点,李世民的天策府几乎汇集了当时大唐最优秀的文臣武将,势力已经远超李建成的东宫。

  面对天策府日益膨胀的势力,李建成的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前文汪郎已经说过,李世民已经封无可封,如果再进一步,那就只有太子之位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建成急需增加自己的力量对抗天策府,在面对李元吉的主动投靠时,他又如何拒绝得了?

  即使李建成意识到李元吉是在借刀杀人,但当时的很多东宫谋臣,如魏征,也一直鼓动他要先下手为强,杀了李世民。

  这样一来,就算李建成想到了李元吉的小九九,也会抛之脑后。

  所以,李元吉策划杨文干谋反,可谓是下了一盘大棋。

  他的计划是先买通东宫的人,放出李建成意图和杨文干谋反的风声,并通过宇文颖策动杨文干谋反,然后自己带兵平叛,再由宇文颖背后捅杨文干一刀,干净利落的完成平叛任务,从而把李建成拉下马。

  拉下李建成后,再通过李渊身边的宠臣,如封德彝进行游说,把杨文干谋反的原因全部推到李世民的身上,根由就是李世民窥视太子之位,故意收买东宫部将诬告太子,又借杨文干对李建成的忠心激怒人家谋反,借平叛之名谋取皇位继承权,漠视兄弟手足之情。

  李元吉能生出一箭双雕之计,关键就在于他在人脉上的拓展是极有成效的,如中书令封德彝就甘愿为他驱使。内结宫掖,递加称誉,又厚赂中书令封伦以为党助。由是高祖颇疏太宗而加爱元吉。---《旧唐书》

  实事求是的说,李元吉的谋划大体上是可行的。

  只是他算漏了一招,李世民毕竟是定鼎大唐的第一人,所以就算有封德彝为他奔走,游说,李渊第一时间想到的平叛大将还是李世民,为此还许下了改立太子的承诺。

  而太子李建成也没有因为胆惧、慌乱,就起兵占据长安,反抗自己的父亲,反而跑到仁智宫向李渊认罪。

  眼看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不保,李世民就要从天策上将晋升为太子了,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他李元吉这一生恐怕都没有机会了。

  无奈之下,他只能更改策略,站出来保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为下一次谋划寻找机会。

  而正是漏算了这一步,使得李元吉留下了历史的遗憾。

  因为两年后,面对李建成、李元吉的咄咄逼人,已经到达忍耐极限的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大唐开始进入了贞观时代!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