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军:被大唐遗忘的一支军队,在生命最后一刻依旧守护着大唐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07浏览:51分类:历史
你知道唐朝的安西军吗?今天历史屋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海外华人华侨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唐人。大唐盛世时期的中国空前繁盛,对海外也有巨大影响。通过“唐人”这个词,我们可以想象到华人提起唐朝时有多么的骄傲自豪,也可以想象大唐王朝的强盛。
提到盛世我们总会想到经济发达、百姓安居乐业。但是扛起盛世的是一个个浴血奋战的士卒。大凡盛世,军事实力绝不会弱。如何才叫军事实力强?除了军用器械先进、有忠臣良将外,更重要的是军人的血性。战力强盛固然重要,但战心与战力都强才是无懈可击的强大。那么大唐盛世军卒血性到底强到什么地步。我们可以通过一群白发苍苍的老人看出来。
想象一个画面,一座孤城里,一群白发苍苍的老人,拿着生锈的铁剑,与蛮夷戎狄的千军万马死战到底。这些老人是安西都护府的军卒,也正是他们用血肉之躯撑起了大唐最后的荣耀。
一、安西都护府
唐朝在西域推行的军政合一的都护府建制,其组织系统完备,职责明确,执行政令统一。都护府的存在履行了保卫祖国疆域、有效管理西域的历史使命。且都护府也是大唐王朝与西域各国交流的枢纽,它的存在繁荣了丝绸之路南北道,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进步。在所有都护府中,最有名的便是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安西都护府是唐太宗于贞观十四年(640)在西域设立的(原名西州都护府),同年9月在交河城设安西都护府。
安西都护府是唐朝在西域的最高政治军事机构,有镇兵二万四千人,为了维护大唐王朝在西域的主权,安西都护府有着强大的军事实力支撑。
当然,都护府都是充满腥风血雨的。毕竟没有一个王朝可以长盛不衰,王朝的发展就像一个抛物线,爬上去艰难,理由是有各种势力阻挠;摔下来却容易,因为有各种各样的野心浮现。在你强盛的时候尚且有邻边小国居心叵测,在你衰落的时候这种心思自然就浮到了明面上。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三十三记载:“及三葛禄、白服突厥皆附于回鹘,回鹘数侵掠之。吐蕃因葛禄、白服之众以攻北庭……贞元六年(790)……回鹘颉干迦斯与吐蕃战不利,吐蕃急攻北庭。北庭人苦于回鹘索求,与沙陀酋长朱邪尽忠皆降于吐蕃。……安西由是遂绝,莫知存亡,而西州犹为唐固守。”
安西最后陷落的时间,史料并无确切记载,有学者推论,安西最后的陷落时间是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冬。
二、悲壮的安西军
历史会掩埋很多英雄,安西军便是一群被掩埋的英雄。
安西军的主将名叫郭昕,是名将郭子仪的侄子,他的父亲郭幼明和郭子仪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郭昕虽不如郭子仪有名,却也是尽毕生之力挽救大唐。
唐肃宗时期,由于大唐国力开始走下坡路,吐蕃开始屡屡进犯大唐疆土。上元元年(760),郭昕奉命踏上了巡抚西域河西、安西等边陲重地的道路。后来他任职安西四镇留后,负责起了戍守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个军镇的职责,为大唐守着那一份最边缘的疆土。
吐蕃侵扰又如何?大唐的精兵良将可不是吹的,大唐士兵的血性绝非异族能想象。尽管吐蕃多次进攻,终究像那一句“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盗寇莫相侵”,任你狂风巨浪,我自屹然不动。
可后来,安禄山举旗造反,大唐王朝终究回不到那个大唐盛世。
中原有难,皇帝流落在外,各地得起兵勤王,所以安西精兵也必须奔赴国难。有人走,有人留。走了一批精锐士兵,留了郭昕和其他的大唐将军继续镇守在王朝的边疆。
再后来呢,战火越烧越烈,一批又一批将士离去。终于,这里只剩下郭昕这最后一支部队了。
此时的吐蕃早已蠢蠢欲动,他们觊觎河西走廊很久了,无奈唐朝军队长期驻扎在河西走廊,他们无法得手。现在大量唐军赶回内地,对吐蕃来说正是攻下河西走廊的大好机会。
河西走廊陷落,内地与安西都护府的联系被切断,被孤立的安西都护府成为了吐蕃眼中的羔羊。
然而郭昕面对成千上万的吐蕃大军,仍旧奋力抵抗。同时一直让人想办法与长安取得联系,也不断地派出亲信士兵前往长安。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终于有士兵回到长安城,他告诉皇帝,安西军还在,他们没有投降,还在奋力守护大唐的疆土。听完安西守军的话,满朝皆震惊,大臣们哭声一片,连唐德宗自己都感动不已。但是此时的大唐王朝已经自顾不暇,哪里有多余的军队去支持安西。皇帝也只能给予安西军精神上的安慰。
帝王对他们的精神安慰,是所有边关将士均连升七级,任命郭昕为安西大都护,封武威郡王。
唐宪宗元和三年(808),西域万里疆土上,只有龟兹这座孤城上还飘扬着大唐的旗帜。坚守近半个世纪的安西军,铠甲早已裂了,铁剑早已生锈,士卒早已白发苍苍。可是战鼓响起,所有安西军仍旧拿起破损的兵器,向吐蕃发起进攻,这也是他们最后一次进攻了。
但是奇迹最终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敌我悬殊下,安西将士们均惨烈牺牲,无一存活!
他们等待了半个世纪,没有等到那长安故土的援军,他们自己也知道,自己早已被遗弃了。可是在这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还是选择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誓死捍卫这大唐的疆土。
“满城尽白发,死不丢陌刀。独抗五十载,怎敢忘大唐”这是郭昕的诗,也是描写战争最为悲壮的诗。于安西军人而言,或许大唐不是一个王朝,而是他们心里的一束光,一束他们能让人舍生忘死、至死不渝追逐的光。或许这种至死不渝的执着这也是大唐盛世时的血性的来源。可惜正史却抹去了这支军队。英雄不该被遗忘,他们的光辉永远在中华的山河大地之上闪耀。
猜你还喜欢
- 11-30 李辅国作为唐朝一介宦官,权势地位如何超越前辈高力士?
- 11-30 李纯这位唐朝皇帝,真是因怕外戚干政而选择不立皇后吗?
- 11-30 在唐朝时期,入仕为官除了需要考试外还要什么推荐?
- 11-30 神童在每个朝代都有,唐朝如何创立了科举的童子科?
- 11-30 与周代不同的是,唐朝的鹿鸣宴具备了儒家哪些功能?
- 11-30 有汉朝宦官干政的教训在前,唐朝为何还这么宠信宦官?
- 11-29 在唐朝时期,哪八位诗人被时人称之为“酒中八仙”?
- 11-29 骈体文在唐朝时十分古板,因此韩愈发起了怎样的改革运动?
- 11-29 对于古代的军事制度,在唐朝以后逐渐暴露出哪些弊端?
- 11-29 按照唐朝政府的官方规定,最紧急通讯要求日行多少里?
- 11-29 在唐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骑兵起到了怎样的重要作用?
- 11-29 对于阿拉伯帝国的名称,中国的唐朝为何称呼他为“大食”?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