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探索中原四大古寺之一——香严寺的前世今生,唐宣宗曾在寺内避难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06浏览:29分类:历史

  对香严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屋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来到位于河南淅川的香严寺时,天空下着细雨,淅淅沥沥。香严寺里的游客不多,缕缕青烟飘散在雨雾中。一名僧人在我们面前一闪而过,只留下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

  香严寺名气很大,与登封少林寺、洛阳白马寺、开封大相国寺并称为''中原四大名寺''。

  香严寺历史悠久,迄今为止有1300多年历史,千年古刹名副其实。

  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1300多年前,去触摸香严寺的斑驳往事吧。

  一

  开元二年(714年),一个其貌不扬、面容微胖的中年僧人,云游来到了淅川白崖山。白崖山风景秀丽,人烟罕至,是一个难得的修行场所。这位僧人便在白崖山党子谷修建了一座简陋的茅草屋,作为道场,从此定居下来,潜心修行,一住就是40多年。

  这个道场就是香严寺的前身。

  僧人的来头不小。他原名冉虎茵,法名释慧忠,生于675年,是诸暨(今浙江绍兴)人。慧忠禅师自幼学习佛法,通达经律,是禅宗六祖惠能门下的五大宗匠之一。他在来到白崖山之前,就已经云游过四明山、天目山、武当山、罗浮山等名山道场。他能够选择白崖山作为道场所在地,说明这里的确有独到之处。

  深山古寺,却不能逃脱尘世的纠缠。有一年,几个盗贼闯进白崖山,拿出刀来挟持慧忠禅师。慧忠禅师却不惧威胁,视若未见。盗贼见此,大为佩服,自动退去。

  此后,慧忠禅师声名远播,连唐玄宗都听说了。开元八年(720年),唐玄宗下了一份诏书,派人将慧忠禅师接到长安来,为自己讲解佛法,并敕命他担任南阳龙兴寺的主持。慧忠禅师在南阳龙兴寺弘法35年,直到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方才离开龙兴寺,回到香严寺。

  上元二年(761年)和大历三年(768年),唐肃宗和唐代宗先后将慧忠禅师召入长安,入宫传法。唐代宗批准慧忠禅师在白崖山党子谷道场的基础上,修建寺庙,并赐名为长寿寺——明朝时改名为香严寺。不仅如此,唐代宗还将这座寺庙定为国家寺庙的规格,赐予大量田地。

  香严寺,有了发展壮大的坚实基础。

  二

  ''青灯伴黄卷,晨钟随暮鼓。''香严寺与皇家的特殊关系,注定了它难有真正的寂寥。

  开成五年(840年),香严寺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他就是30岁的光王李忱。李忱是唐宪宗李纯的第十三子,生于810年,11岁就获得了光王的爵位。唐宪宗去世后,皇位传给了第三子李恒,是为唐穆宗。之后,皇位先后流传给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

  从辈分上来说,李忱是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的皇叔;但从年龄上来说,李忱比唐敬宗、唐文宗还小。因此,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对他很不尊敬。李忱沉默寡言,他们却偏偏强迫他在宴会上说话,搞得场面非常尴尬。

  唐武宗生育有5个儿子,年龄都比较小。唐武宗担心自己去世后,李忱会抢夺皇位,便有意将李忱杀掉。李忱察觉到危险后,潜逃出长安,悄然来到香严寺,剃度当了一名和尚。正是在香严寺的庇护下,李忱逃过了一劫。

  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患上重病,危在旦夕。掌控权力的宦官马元贽认为李忱懦弱无能,比较容易控制,适合继任皇位,便将李忱迎接回京,拥立为帝。是为唐宣宗。

  唐宣宗即位后,一改以往懦弱无能的形象,勤于政事,杀伐决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努力改善中唐以来所遗留下来的种种社会问题,将唐朝日益颓败的国势扭转了几分,竟然出现了中兴的局面,人称''大中之治''。老百姓则将唐宣宗尊称为''小太宗'',意思是说,他有唐太宗李世民的风范。

  三

  唐宣宗没有忘记香严寺,没有忘记自己当年避难的窘况,以及受到香严寺内僧人的热忱关怀。他拨付钱粮,对香严寺进行大规模改扩建。当年,在香严寺藏经楼东西两侧,各有一间内屋,是唐宣宗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叫望月亭,也得到了重修。后来,人们将望月亭改名为''宣宗殿''。

  岁月的流逝,没有摧残香严寺的容颜。由于在明朝、清朝时期,朝廷两次对香严寺进行大规模修建,香严寺的规模变得更加宏大,呈现了''万顷香严寺''的盛景。

  如今,香严寺还保存了100多余处寺舍、石塔碑林、石牌坊、山门、大雄宝殿、韦驮殿、接客亭、法堂、藏经楼等古建筑,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

  在古建筑内,还珍藏着不少道家、佛家壁画,极具史料价值。

  香严寺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每年都有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当他们徜徉在香严寺的青砖之上时,有没有想起千年前一个叫李忱的僧人呢?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