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古代通缉令为什么真的能抓到人吗 画像不像,为什么还能抓到人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06浏览:30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通缉令,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现代社会在网络与监控摄像头出现后,人类社会几乎遍布了“天网”,大街小巷商店等公众场合均安装有摄像头,使得犯罪分子无处遁形,被抓是迟早的事。那么在古代社会,没有监控摄像,官府是如何抓捕犯人的呢?据说官差先是发布通缉令,然后会念出一段话,之后犯罪分子就几乎插翅难逃?

  古代的通缉令真的能抓到人吗?官兵:看看通缉令上写的信息,跑得掉算你厉害!

  根据参考的历史资料和古装电视剧我们得出,古代衙门想要抓捕罪犯,一般会在市井特定区域张贴布告,以悬赏方式号召百姓提供线索以便抓拿罪犯,由于古代没有照相机,唯有请画师帮忙把描述的罪犯体型、相貌特征等画出来。

  所谓的海捕文书,就是其中一种擒拿公文,与现代的官方法院批准的文书相似,拿到它就有权去抓目的。一般的通缉令会写上逃犯的姓名地址年龄性别等信息,还配置一张人工画像,以利于官差方便缉拿。

  这里就有些人认为,凭一张画像很难辨认真人,逃犯容易乔装打扮远走他乡。

  但其似乎忽略几点因素,首先古代的户籍制度非我们今日的身份证,他们从出世起就由当地人把个人资料写进户籍簿中,以此来记录一个人的存在,上报朝廷,并且会根据户籍的人口数量收税。

  而古代人的出行自由也受到一定限制,他们就算去其他城镇都需要到当地官府申请,办理好“护照”才能放行,改“护照”叫做“路引”,有了它才能过关进城。所以,一个犯人就算躲过衙门的通缉令,自己也会因没有路引,而举步维艰,逃都逃不远。

  古代衙门的捕快虽然人少事多,不可能整日都花费在缉拿一个罪犯身上,故此衙门在通缉令里会列出赏金鼓励广大江湖好汉协助抓拿逃犯,普通老百姓提供有效线索者亦可获赏,而古代人民除了耕田吃睡,空闲的时间略多,为了重赏必出勇夫,这等于是全民协助缉拿逃犯。如此说来,衙门只要把悬赏通缉令一发,逃犯只能在规定范围内四处躲藏,被抓住的几率很高。

  不过,有时候一些蛮横的逃犯就算没有“路引”也要拼死躲避,但依然很难逃脱官差的手掌。主要是古代人口数量较少,百姓活动的范围不大,邻里街坊互相熟悉,一旦有陌生人路过或躲入本村,就快就八卦得通街都知道,那么有心人一合计就能发现此陌生人与通缉画像的逃犯有几分相似,因此会为了重赏而主动去报官。

  所以犯人不能去其他城市,想躲到野外山村也很难,主要是自古以来中国的村庄都有一种异常的团结与排外习性,外人入村总是备受关注,很多村民都会用异样的眼光盯着你,怕你是偷鸡摸狗之辈,乱进村者弄不好还会被打。所以如果一个逃犯没有朋友亲戚敢躲入某村的话,无疑是自投罗网。那么还有山林、荒地、破庙可以躲,这些地方荒凉贫瘠,吃喝取暖都是问题,几乎无人能熬得过几天。

  古代有一种能够威胁犯人不敢逃跑的制度,就是“连坐”,这种法制显然很残酷,若一个人发现通缉令里的犯人不主动报官的话,一经发现就会被连带处罚,甚至罪及家人亲戚,如果是包庇犯人则犯罪加一等,而犯人逃跑的话,自然亦会牵连到自己的家人父母,如此一来孝顺点的犯人就会考虑到“连坐”,从而只能认命。何况敢逃跑的犯人一旦被抓回来都要被施以极刑,还要罪上加罪,本来是罚你流放,抓回来可能是被处死。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