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诸葛亮明知蜀国国力薄弱,为何还要频频讨魏呢?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03浏览:48分类:历史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便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成为了刘备身边的军师。

  诸葛亮帮助刘备建立了蜀国的政权,可以说是功不可没了,以至于刘备在去世前向诸葛亮托孤时,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由此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后来诸葛亮年年征战,开始了多达五次的北伐曹魏。

  然而当时的情形早已是“魏强蜀弱”,诸葛亮北伐不仅没有成功,反而还加重了蜀国的经济负担,间接地加快了蜀国的灭亡。

  不过对于“魏强蜀弱”这一点诸葛亮其实心里知道得很清楚,《出师表》中他也有提到过:“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那么诸葛亮明知蜀国国力薄弱却还要坚持北伐呢?

  其实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北伐是先帝刘备留下来的遗志,诸葛亮这么做是为了完成这个遗志。

  而第二个原因,是必须的,也是无奈的。

  当年刘备还在世时,诸葛亮只是作为参谋跟随在刘备身边,可以说是没怎么亲自带过兵。而现在刘备已死,诸葛亮则成了被托孤的大臣,手中自然也掌握了兵权。

  出于对兵权的把握,诸葛亮只能选择北伐,而且就当时的情形来看,诸葛亮显然知道国力薄弱的蜀国即使不北伐也会灭亡,只是时间问题,既然如此那么自己领兵北伐或许还有胜算。并且兵权只能交由自己来掌握,否则以当时刘禅的性格,难免会“臣强主弱”,一旦诸葛亮放下兵权,必然会成为政治斗争中待宰的羔羊。

  所以诸葛亮无奈的只能选择北伐。这不仅是为了在当时那种政局下的自保,更是为了实现自己对刘备的承诺,完成刘备统一天下的梦想。于公于私,诸葛亮都必须北伐。只有北伐才能一展自己平生所学,只有北伐才能实现自己平定天下的抱负,只有北伐才能对得起刘备的三顾茅庐。

  也只有北伐,才能匡扶岌岌可危的汉室。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