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 仅仅是为了下扬州那么简单吗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03浏览:40分类:历史
对隋炀帝开运河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屋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动用百余万民工挖通济渠,连接黄河淮河,同年又用十万民工疏通古邗沟,连接淮河长江,构成下半段。三年后,用河北民工百万余,挖永济渠,通涿郡(今北京)南,构成上半段。又过两年,疏通江南河,直抵余杭(杭州)。至此,共用五百余万民工,费时六年,大运河全线贯通,全长两千七百余公里,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隋朝大运河是在已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通的。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但对于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千百年来,民间一直持有异议,明末袁于令在《隋史遗文》中称其“为流连之乐耳”
其中以唐王泠然的观点最有代表性,其《汴堤柳》中称:“隋家天子忆扬州,厌坐深宫傍海游。穿地凿山开御路,鸣笳叠鼓泛清流。”晚唐秦韬玉也认为,隋炀帝“种柳开河为胜游”。明末袁于令在《隋史遗文》中的评价更为直白:“秦政之筑长城,为防胡计,非为游娱也。开河之役,诚有功于后人,若论杨广,则只为流连之乐耳,未可与秦皇并也。”
从古人这些观点来看,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原始动机不过是为了个人“游幸”的需要,即所谓“出于君王游幸之私意”。在大运河尚未全线贯通前,即在南运河通济渠与邗沟刚开通时,隋炀帝便乘龙舟,率领着皇后妃嫔、文武百官、僧尼道士和大批兵士,大张旗鼓,大讲排场,前往其最早封地江都(今江苏扬州)巡游去了。隋炀帝先后巡游了三次,最后就死在扬州。
所以,历代诗人都有隋炀帝“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如杜牧《汴河怀古》:“锦缆龙舟隋炀帝,平台复道汉梁王”;王许浑的《汴河亭》:“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汪遵的《汴河》:“隋皇意欲泛龙舟,千里昆仑水别流。”
但是如果用正常人的思维简单的分析一下,这些观点站得住脚吗?如果隋炀帝只是贪图享乐,大可以用花在大运河上的钱财,人力物力,直接享乐不就好了吗?何苦搞如此大阵仗,害自己留下千古骂名?
其实我觉得出于什么目的真的不可考证,即使隋炀帝活着,你直接问隋炀帝,也未必是实情。看历史还是看事实的好。我觉得站得住的分析,开凿大运河应该是如下几点目的。
1、控制南方,漕运带动军事动员能力和物流能力。
2、利用南方的粮草准备北伐高丽。
3、减少物流成本,提高运输量。
古代交通极为不便,即使到了现代,不也有“要想富,先修路”的说法吗?路不通,经商、贸易、粮草运输,一切无从谈起。所以说,听一个人怎么说不重要,关键是看一个人怎么做。大唐盛世,如果没有南北大运河的铺垫估计是实现不了的。其实一直到现代,南北大运河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样起到了巨大的带动作用。我是天津人,天津就是水旱的码头,如果没有南北大运河,是不可能有天津卫这几百年的繁华的。
其实每个兴盛的朝代,都是在享受前朝大量基础建设的红利。比如汉朝的兴盛就是,战国时修的都江堰,秦朝所修的郑国渠,为汉朝创造了万亩良田,正是秦朝修建的万里长城,帮汉朝抵御了北方匈奴,汉朝才得以发展。正式明朝所修的连通大江南北的驿路网络。才有了清朝空前繁荣的通商贸易。
所以隋炀帝所修的南北大运河,是功是过,后人应该更能有发言权吧?唐朝人怎样黑隋炀帝,我觉得也是合情合理,如果不说隋炀帝是荒淫无道的昏君。那唐朝岂不成了叛军。
猜你还喜欢
- 11-30 李渊为何要对表弟隋炀帝造反?他陷入了怎样的计谋之中?
- 11-30 李渊作为隋炀帝的表兄弟,他为何对隋朝也没有忠心可言?
- 11-29 隋炀帝三次讨伐高丽时,为何不惜血本派出113万大军?
- 11-29 隋炀帝三下扬州可谓是家喻户晓,他与琼花有哪些故事?
- 11-28 从个人经历来看,宇文化及有哪些谋害隋炀帝的必要条件?
- 11-28 隋炀帝的功绩都是利在千秋的,史官为何却着重描写他的残暴?
- 11-28 隋炀帝下令修筑大运河,难道真的是为了贪图享受吗?
- 11-28 从政治与经济上来看,杨广为何还会因修建大运河丢了江山?
- 11-28 隋文帝在临死之前,他到底传给了隋炀帝哪些好牌?
- 11-28 追根溯源,隋炀帝为什么不惜倾尽国力也要征服高句丽?
- 11-28 隋朝到底是什么样的?隋炀帝也像影视中所知道的那样吗?
- 11-27 从先秦时期到南北朝时期,为开隋唐大运河奠定了哪些基础?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