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时期的三桓实力那么强 他们为何不学三家分晋瓜分鲁国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02浏览:38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鲁国三桓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桓,即指鲁国卿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在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已经逐渐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了,甚至敢于直接和周王室相抗衡,比如郑庄公就和周王室兵戎相见。不过,让各个诸侯国想不到的是,他们麾下的卿大夫,也是有样学样,有的甚至直接将诸侯国的君主给架空了。其中,就春秋时期的大国晋国来说,就被魏国、韩国、赵国这三国所瓜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而就鲁国来说,三桓,也即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这三家卿大夫,同样把持了鲁国大权。
鲁国的三桓起于鲁庄公时代(前693年─前662年)。鲁庄公父亲鲁桓公有四子,嫡长子鲁庄公继承鲁国国君;庶长子庆父(谥共,又称共仲,其后代称仲孙氏。庶子之长又称“孟”,故又称孟氏、孟孙氏)、庶次子叔牙(谥僖,其后代称叔孙氏)、嫡次子季友(谥成,其后代称季氏)皆按照分封制被鲁庄公封官为卿,后代皆形成了大家族,由于三家皆出自鲁桓公之后,所以被人们称为“三桓”。那么,问题来了,鲁国三桓实力强大,为何不学“三家分晋”,将鲁国瓜分呢?
一
首先,在笔者看来,在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三桓之所以没有学“三家分晋”,将鲁国瓜分,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就第一点来说,在周朝的诸侯国中,鲁国是非常重视礼法的。鲁国(前1043年—前249年),先秦诸侯国,姬姓,侯爵,首任国君为周武王弟弟周公旦之子伯禽。在周代的众多诸侯国中,鲁国是姬姓“宗邦”,诸侯“望国”,故“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鲁国成为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世人称“周礼尽在鲁矣”。
与此相对应的是,晋国虽然也是姬姓诸侯国,不过其不仅没有遵循周礼,反而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宗法制和分封制,这集中体现在“曲沃代翼”上。曲沃代翼,又称为曲沃代晋、曲沃克晋、曲沃篡晋。是春秋时代早期一次晋国长达近70年的内战,最后,晋国的公族曲沃武公攻入了晋都翼城,打败了晋侯缗,取代了晋国的君主,小宗篡夺大宗,成为礼乐崩坏的初始事件。进一步来说,晋国之所以被魏国、韩国、赵国三家瓜分,也和曲沃代翼带来的负面影响存在一定的关系。
二
相对于晋国来说,鲁国是一个严格遵循周礼的诸侯国。因此,鲁国三桓虽然掌权,但对鲁国从来没有露出僭越的心思,甚至到了鲁国晚期,三桓也对鲁国君主毕恭毕敬。也即周礼对于三桓的束缚,或者说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他们没有朝着瓜分鲁国的方向发展。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正是因为太过于遵循周礼,导致鲁国在对外争霸战争中畏手畏脚,更没有在战国时期进行变法图强,从而在战国时期走向衰落,乃至于最终被楚国消灭。而就晋国来说,卿大夫则没有受到宗法制、分封制的束缚,毕竟曲沃代翼这一历史事件,已经是晋国君主破坏周礼的最好体现了。
所以,鲁晋两国的情况不同,直接导致了两国的结局相异。其次,就第二点原因来说,鲁国三桓虽然强大,但是,他们在鲁国也存在一定的制约力量。比如在春秋后期,孔子担任鲁国大司寇的时候,就主张维护鲁国君主的地位,削弱三桓的实力。也即在鲁国内部,还存在不少像孔子这样支持鲁国君主的卿大夫,这可以理解为反对三桓的势力。
三
同时,三桓内部的反对势力也非常强大,在春秋后期,三桓内部甚至出现了家臣掌权的现象。表面来看,三桓对鲁国君主负责,家臣对三桓负责。但是,对于三桓的家臣来说,伴随着势力的增强,已经敢于对三桓阴奉阳违了。比如阳虎原为鲁国季孙氏(季平子、季桓子)家臣,通过控制季孙氏把持了鲁国的朝政。而后在和鲁国三桓的斗争中遭遇失败,逃往齐国后又遭到迫害,辗转逃到晋国,受到了赵鞅的重用。阳虎倾心辅佐赵鞅,壮大了晋国卿大夫的势力,从而推动了三家分晋这一事件的到来。
相对于鲁国三桓,在晋国,卿大夫的家臣则没有这么大的势力,也即魏氏、赵氏、韩氏这三家没有遭到家臣的架空。对于鲁国来说,三桓在内部有家臣的制约,在外部又有孔子等人的反对,而三桓之间也是貌合神离,存在利益上的争夺,这促使他们很难联手瓜分鲁国。而就晋国来说,如果没有晋阳之战的话,或许就不会有三家分晋了,也即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智氏消灭了韩氏、魏氏、赵氏,并取代了晋国君主,从而发生类似于田氏代齐这样的历史事件。
四
最后,就第三个原因来说,则是因为鲁国三桓和鲁国君主同出一脉,没有瓜分的必要,也即鲁国的三桓,都是鲁国的宗室。而就晋国的卿大夫来说,则不是晋国的宗室,而不是异姓卿大夫。春秋末期,晋国国君的权力也衰落了,实权由六家大夫(韩、赵、魏、智、范、中行)把持,另外还包括郤、栾等大家族。他们各有各的地盘和武装,互相攻打。后来有两家(范、中行)被打散了,还剩下智家、赵家、韩家、魏家。这四家中以智家的势力最大。在晋阳之战后,智氏被消灭,魏氏、韩氏、赵氏得以三家分晋,形成了魏国、韩国、赵国这三个新兴的诸侯国,并和秦国、齐国、燕国、楚国一起被称之为战国七雄。
而就鲁国来说,鲁国看似是卿大夫掌权,实际却为宗室掌权。既然是宗室,所以鲁国三桓自身也对鲁公是非常维护的。同出一脉,又同为本家,其篡位僭越更是有违礼法,这一关键的因素也就直接促使鲁国始终完好无损,没有发生类似于三家分晋这样的历史事件。总的来说,鲁国先后传二十五世,三十四位君主,历时795年。因为种种原因,三桓虽然强大,却始终没有瓜分鲁国的倾向。鲁顷公二十四年(公元前256年),鲁国为楚考烈王所灭,迁鲁顷公于下邑,封鲁君于莒。七年后(前249年)鲁顷公死于柯(今山东东阿),鲁国绝祀,从而彻底告别了战国历史的大舞台。
猜你还喜欢
- 11-30 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开始尝试穿怎样的衣服来度过夏天?
- 11-29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间公子为质子的生活是怎样的?
- 11-29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第一个盐商是鲁国的哪位商人?
- 11-29 关羽当时正处于三国乱世,《春秋》对他有很大的实用性吗?
- 11-29 春秋时期各国之间互相竞争,这一时期的货币有多少种?
- 11-29 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宰相一职,它与丞相究竟有何区别?
- 11-29 东胡在春秋战国时期强盛一时,那么它又是怎么消失的?
- 11-29 春秋战国是一个特殊时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哪“四大改革家”?
- 11-29 古代的宝剑真的能做到“削铁如泥”吗?真相是什么?
- 11-29 春秋时期除了是一个大分裂时期,为何还是一个大混乱时期?
- 11-29 周天子没有存在感后,春秋五位霸主的结局有何各不相同?
- 11-29 芮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为何却是被晋国占领了?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