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金川之役后清朝真的停止对外扩张了吗 清朝收敛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02浏览:36分类:历史
还不知道:金川战役的读者,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朝代,清朝带给人们的印象大部分是清朝末期的耻辱与腐朽,然而作为能够统治中国上百年的王朝,清朝也有着自己的辉煌时刻,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共同造就的康乾盛世无疑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个巅峰。
而乾隆皇帝也是对自己取得的功绩颇为得意,甚至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十全武功”的功绩,而在这些功绩当中,最让乾隆皇帝值得骄傲的大手笔之一就是公元1747年发生的“大小金川战役了”,此战历时三十年,成功的维护了西南边疆稳定,使得自明朝时就一直贯彻的改土归流政策实现了最终胜利。
然而令后人不解的是,自公元1747年~公元1776年这场规模浩大的血战结束后,清朝自此没有了扩张动静了,要知道在此之前,清朝的八旗铁骑可是一直四处征战的,势头异常凶猛,那为什么反而在这场战役胜利之后,清王朝的扩张战略会逐渐的遗弃,最终选择安逸内敛呢?
是清王朝已经扩张到极限了吗?这也是很多人所认同的一个观点。
彭陟焱博士也在其著作《乾隆朝大小金川之役研究》中有说道:“仅有弹丸之地、数万人口的大小金川,却致清王朝先后共投入了近60万人力、7000万帑币,其代价远远超过乾隆的其他任何一次武功。
通过上面这个记载,我们可以得知,清王朝在这次战役中耗费了极大的人力、物力,而花费的巨额战资会成为了清王朝一个巨大的负担,这使得我们刻板的认为清王朝受制于这次战争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不能再扩张了。
当然,我们不可否认,大小金川战争确实加重了清王朝的负担。不过要知道的是,即便耗资巨大,当时处在盛世时期的清王朝却依旧是撑得住的。
——由于较先前的君王更加重视商业的缘故,乾隆时期商业发达,使得乾隆二十八年起,也就是公元1764年(这时还处在大小金川战役)国家财政收入开始逐年增长,到公元1778年达到顶峰,足足有八千万两以上,这较之前翻了数十倍。
也就是说,清朝的财政收入相对之前只增不减,它对于这次战争的损耗是绝对受得住的。因此,清王朝抛弃扩张策略,向内敛转变,绝不是因为扩张到极限的缘故,而是另有其他隐情。
那到底是何种隐情呢?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就是:“在中原呆久了的满清统治者,受到汉文化的同化,各方面都开始了转型,尤其是在心态与意识上面”。
当然,这个因汉文化而产生的转型有被动,也有主动。
一、首先来看它的被动转型
自秦始皇一统六国后,便开始着手修建长城,抵御匈奴,中原百姓的生活区域就已经被限制在了长城以内。这种做法其实有利有弊,利就是在中原王朝动荡的时候是极好的,依靠着长城的保护,中原王朝能够将外敌更为容易的抵御在国门之外。
然而它的弊端也是极其明显的,一般中原王朝的统治者几乎从没有想过跨过长城去进行扩张,对于长城以外的地方我们总是称之为蛮夷,心里只有不屑与懒得搭理。
除此之外,古代中国的周围存在高原草原沙漠,喜马拉雅山脉,海洋,这种地形上的限制使得中原王朝一旦决定了扩张,就需要更多的财力消耗更多的国力来进行对这些地区的统治。这对于传统的农耕国家而言,是一种巨大的负担。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造就了其浓厚的区域意识,使得中原统治者不曾有过扩张的想法,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心理束缚,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深。
尽管清朝是作为外来民族占据中原,但是在进入中原之后,由于汉文化存在巨大包容性,使得清王朝统治者也很快的受到了中国传统意识形态的影响,这个最初的游牧民族无法恢复成原来那般说走就走的方式,只好定型下来。最终使得它虽然最初有过对外扩张,但是在后来也逐渐转变成了像中原王朝那般内敛。
二、接着来分析它的主动转型
1、稳定汉人的心
清王朝之所以能够占据中原,其实一定程度上也存在偶然性。一方面是因为明朝内部纷争不断,另一方面天气出现的急剧变化又使得明朝国力损耗异常严重,这就使得明朝无法发挥出完全的实力,这才让满清逮着机会乘机入关,入主中原。
而满清深知自己能够得到这天下具备了一些偶然性,反对势力依然充斥在版图之内。如是想要统治长久,最好的办法就是稳定住汉人的心,如果稳定不了,那就估计是要重新走蒙古的老路了。
最初的满清占据了中原之后之所以对外扩张,其实一定程度上也是出于稳定汉人心的需要。因为周围存在着许多不稳定的势力,例如沙俄,西藏等势力,所以清朝如果想要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这些不安稳的势力无疑是清朝必须解决的心腹大患。
而且清朝作为少数民族政权,要统治数量巨大的汉人,必须展现出自己强大的实力来使得汉人臣服,所以选择对外扩张的胜利来提升清朝在汉人心目中的地位。
而在大小金川战役之后,周围的邻国势力对清朝不敢窥伺了,自身强大的实力也让汉人看到了,清王朝原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它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转型,适应汉人的新需要,而此时汉人的新需要就是保证国内民生稳定。
因此,此时清王朝激流勇退,改扩张为收缩才是上策。
2、发展经济的需要
再者,对于清王朝而言,他们最初是在草原上生活的民族,物资匮乏,并不善农耕,更多的物资需求还是依靠抢夺中原王朝,这时候的清王朝靠的是以战养战的策略。
然而等到清朝占据了中原之后,并且稳固了下来后,中原百姓都是清朝的子民,清朝自然不能够再依靠抢夺来获取财物。所以清朝必须主动转型和以往的汉人朝代一样,通过各种赋税来充实自己的国库。
而想要充实国库,则必须要从百姓手中收取,然而要对外战争毫无疑问会大幅度提升赋税,这无疑会造成清朝治下百姓的动荡,继而威胁清王朝的统治。
于是清朝只有适应汉人王朝的需要,从对外战争的策略中转变出来,完全的休养生息才能够更好的发展,实现政权的长治久安。
其实看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清朝能够成为我国历史上最为成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不无道理的,它总是能够主动做到与时俱进,适应潮流,这和蒙古建立的元朝显然是有着天壤之别。
总结
其实无论是被动转型也好,主动转型也罢,清朝在后来的的确确全方位成为了一个汉化的王朝,这也使得它已经完全的从之前充满进取心的游牧政权成功转化为偏于守成的农耕政权。
其实这在大小金川战役爆发之前就有了一定的迹象表明。清王朝对于大小金川战役的解决方案,其实与中原王朝处理国家内乱的方式大同小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清朝已经将自己完全代入到中原王朝统治者的形象了。
如今,用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清王朝曾经对外策略上的转变,它无疑是充满了进步性。毕竟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守成远比扩张更加合适,这也是清王朝走向成熟的一个具体体现。
猜你还喜欢
- 11-30 清朝的军队还是比较多的,那绿营兵算是个怎样的兵种?
- 11-30 清朝地方官员有养廉银,那么京城官员也有类似补贴吗?
- 11-30 养廉银作为清朝特有的俸禄制度,它又是怎么创建的?
- 11-30 在中国博大的酒文化中,清朝的皇帝都喜欢喝哪些酒?
- 11-30 与其他朝代不同的是,清朝的亲王们有着哪些权利?
- 11-30 中堂最早出现于唐朝,它在清朝时期是什么品级的官员?
- 11-30 清朝很重视对皇子的教育,那么有什么相关教育制度?
- 11-30 清朝给京官的俸禄非常的低,大多数京官如何想着法子捞钱?
- 11-30 鳌拜都为三代清朝帝王出生入死了,为何还认为他是奸臣?
- 11-30 当我们翻开清朝的历史,皇位为何不按照嫡长子继承制?
- 11-30 在嘉庆皇帝接手清朝后,清朝为何一步步走上没落的道路?
- 11-30 清朝九品十八个级官制体系中,正一品大员都有哪些职位?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