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刘禅成年之后 诸葛亮为什么不还政给刘禅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02浏览:38分类:历史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还政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屋小编一起欣赏。

  《晋书·桓温传》中有一句话:“诏温依诸葛亮故事,甲仗百人入宫”。这句话虽然是关于东晋大臣桓温的,但也说明了一件事,诸葛亮曾经带着数百名手持兵器的士兵进朝面见皇帝。为什么呢?你进宫的时候怎么能带士兵,而且还携带武器?作为世人眼中的忠臣,诸葛亮为何如此无礼,甚至做出威胁皇帝的举动?而且他不把权力交给已经成年的刘禅呢?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在《出师表》中记载:“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一开始,关羽镇守荆州,就要攻打下在这里的曹魏势力时,一方面可以打击其气势,还能扩大自己的实力。谁曾想到本来是同盟的东吴,在关羽北伐时,与曹操勾结,攻打关羽后方。与此同时,镇守江陵和公安的糜芳和士仁叛变,更加是雪上加霜。之后,关羽父子被俘丧命时。刘备不光失去了一位大将,还失去了荆州的地盘。恼羞成怒的他起誓要孙权付出代价,于是率军攻打东吴。然而,7月出征,在次年6月就败北了,不得不匆匆收兵。

  在这场战役中,他不光没有如刘备所料为关羽讨回公道,并且被打败了。蜀汉的军队被消耗了,他自己也病倒,身体每况愈下。不光如此,新建立的政权还面临着曹魏和东吴的虎视眈眈。想到这里,刘备更是整夜失眠,身体发虚弱。而这不就是“败军之际”或者“危难之间”。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诏亮于成都,嘱以后事。”。刘备知道自己快撑不住了,就把诸葛亮诏来,托付后事。他嘱咐他好好照料蜀国,顺便辅佐他的刘禅。他甚至说,如果刘禅用不堪大用,“君可自取”。面对君王如此的厚望和信任,诸葛亮自然不敢辜负,心里十分震动和感激。他下定决心,今后用毕生的心血回报刘备的信任和赏识,

  “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之后,他在内主持朝政,教导刘禅,在外北伐曹魏,誓要平定中原以了刘备心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是对他一生最好的诠释.那么,这么一个一生为蜀国的人,为什么不还政给刘禅,还带着士兵和武器进宫呢?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带兵带武器进宫的事。事实上,我们误解了这句话。古代文言文一般省略主语的“诏温依诸葛亮故事”这句话就是这样。“昭”是一个动词,这里是谓语,它的主语是朝廷,是皇帝。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朝廷下诏,要给诸葛亮恒温同等待遇。

  诸葛亮的待遇是什么?据记载:“亮率军南征,诏赐亮金鈇钺一具,曲盖一,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这说明是朝廷自己给这些武器和士兵的。斧钺这一类事物,不单单是武器,同时也是权力的象征。实际上,对这些大臣的奖励,代表着朝廷对忠臣的信任和赞扬。因此,诸葛亮的赏赐,实际上是刘禅对他的尊敬和信任的表示,也是他忠贞和崇高品格的体现。

  至于还政这个问题,诸葛亮当然考虑过,但让刘禅一人独揽大局,真的令人担心。当时的蜀汉确实是“危急存亡之秋”,其自身实力弱于曹魏和东吴。朝堂也不太平,各势力都有自己的小九九。面对复杂的局面,诸葛亮都要谨小慎微,况且是年轻人刘禅。因此,为了蜀汉的大局和长治久安,诸葛亮没有让刘禅独自掌权。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想取代刘禅。从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对刘备父子的诚挚言辞和为君之道,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刘氏父子的诚挚之心。

  诸葛亮没有把政权还给刘禅,而是打算教刘禅一步步长大,不断成长。等他成为一个有能力有胆识的君主。不幸的是,他还没等到那一天他就离开了。带着他满腔抱负,宏图伟业,带着遗憾和疲劳,在地下沉睡。从三顾茅庐开始,一生的在为蜀国谋划,知道死去的那一刻,想着的还是如何为蜀国保留更多力量,无愧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八字。在诸葛亮的一生中,为国为民。他赤胆忠心、淡泊名利、为国鞠躬尽瘁,都值得大家敬仰。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