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早的货币是贝壳 古人为何不去捡贝壳发家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01浏览:45分类:历史
对古代贝壳和货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屋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前言
有人说,钱买不来开心,买不来时间,其实这说的也有道理,可在如今的社会中,有钱可能不一定快乐,但是没钱一定不会快乐。
钱能通鬼神之说可不是随便说说的,钱可以买到食物,也可以买到我们想要的东西,有的时候,钱就能买来我们的快乐。
现代的钱其实就是一种货币,货币的概念早在古代时就有了。最初时候的货币并不是今天我们所用的纸币,而是一种海边精美的贝壳。
最开始的时候,人们的“钱”就是一种贝壳,贝壳就是那个时候的货币。说到这里可能就有很多人在想,贝壳既然被用来当做货币,那为什么大家不多捡一些让自己变得富有一些呢?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介绍这其中的原因。
古人最初买东西时的“付款方式”
以物易物是古人最初买东西时的“付款方式”,也可以把这种行为称为交换货物。
原始社会时期,国家没有得到统一,自然就没有后来所说的货币统一,人们买东西时,是根据缺少什么或者别人需要什么,然后以物易物。
不同地方的有着不同的资源,这就使得他们稀缺的东西也就不一样,比如说在海边生长的人,海鲜就不是他们最稀缺的物资;对于生长在大山的人来说,猎物并不是他们最稀缺的物资;对于生长在平原的人来说,五谷并不是他们最稀缺的物资。
原始社会时期,人口很少,因此没有今天所说的集市,人们缺少某种物资时,只需要和邻居或者周围人交换即可,如果周围人也没有,那么就说明这个东西并不是生活必需的物资。
最开始的时候人们以物易物并没有什么弊端,但是随着人口慢慢的变多,需要的资源越来越多,以物易物就出现了弊端。比如说不能很好的判断交换货物的价值,而且携带也不方便,但是这个时期的人们也只知道以物易物可以获取他们需要的资源,因而只能继续这样。随着矛盾的加深,古人智慧的显现,终于,货币诞生了。
古人用贝壳当做货币的过程
用贝壳当做货币
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并没有所谓的审美观,那时候的人们就连活着都很困难。以物易物也是当时的常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和思想也就发生了变化。
用贝壳当做货币其实除了贝壳本身的意义有关系,还与当时社会常态有关系。在当时,女人依附男人,对于女人来说,有一个强壮的男人意味着活下去的几率会很高,对于男人来说,拥有的女人越多,越能证明自己很厉害,因而当时的男人以女人多为荣耀。
贝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很像女人,贝壳里面的肉形似胎儿,对于原始社会的人来说,婴儿就代表着活力,代表着部落欣欣向荣的迹象,所以那个时期的男人为了彰显自己的实力,会在自己的脖子上挂很多贝壳。
当时,社会的人以生存为首要目的,用不短的时间去制作贝壳,很显然是不划算的,但是他们又很想要这个贝壳,就只能用自己的猎物或者粮食去交换贝壳,交换的人多了之后,贝壳就变成了货币的一种形式
古人为什么用贝壳当做货币
贝壳精美不易得。贝壳相信许多人都见过,贝壳在海里时散发着光一样的颜色,拿在手里时,贝壳在太阳的照射下,会反射出优美的光线。对于当时审美观已经初步形成的人来说,贝壳就像今天的钻石黄金一样,不是钱却比钱值钱。
因为贝壳本身形似女人的缘故,喜爱贝壳的人就越来越多。再加上当时以物易物遇到了体积大不好携带、价值不好估量和换算的问题,贝壳的出现刚好能解决这个问题,因而用贝壳的人多了之后,贝壳就成了货币。
《诗经》记载:“既见君子,赐我百朋。”
“朋”在当时是说贝壳的意思,古时候的人们用能够串起来的贝壳当做货币。根据不同的习俗,有的地方用五个贝壳当做一串,有的用三个贝壳当做一串,两串一起的贝壳在当时被称为“朋”。
古人为什么不多捡一些贝壳当做货币
《汉书·食货志下》记载:“大贝,长四寸八分以上,值钱二百一十六,小贝,长一寸二分以上,值钱十。”
贝壳从原始社会时期一直延续到汉朝时期依旧存在,后来虽不是货币,但也值钱,那么古代的时候,为什么依旧有如此多的穷人,人们为何不多捡一些贝壳让自己富裕起来呢?
不易制作
用线把贝壳串起来,听起来似乎很简单,其实不然。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极其低下,使用的工具也很粗糙,用尖锐的石头当做武器才是常态。
贝壳本身就很小,加上硬且脆的性质,想要用粗糙的工具在贝壳身上留下一个小孔,很难。
那个时候的人们虽然有了一定的审美观,但是生存依旧是他们最大的难题,他们选用贝壳当做货币,只不过是当时以物易物出现了弊端,加上贝壳本身代表的意义,因而贝壳才被当成货币。
当时,食物才是硬通货,有了足够多的食物,就可以换自己需要的东西,而贝壳不一样,贝壳虽被大多数人认为是货币,但也有一部分人不承认贝壳是货币。
简而言之,当时贝壳是货币这句“真理”并不是很靠谱,因而没有人想花费一天或者更长的时间去制作能够挂起来的贝壳,除非制作贝壳的时间能够缩短。
路途遥远
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的栖息地是更加容易生存的地方。居住在海边的人只是很少一部分,更多的人是居住在比较适合种植粮食的内陆地区,海边的人虽然用贝壳当作货币来使用,但是对于原始社会时期的所有人来说,海边的人只是此时期很少一部分人,也就是说此时的贝壳还是很少的。
那个时候被人们用来当做货币的贝壳,是海边生长的一种贝壳,也就说内陆地区是没有这种贝壳的。如果内陆人想自己制作贝壳的话,那么也只能到海边去,但是对于当时的人来说,生存就是他们的一个难题,想要跨越千山万水到海边,可以说是痴心妄想。
路途太远,对于一些想自己制作贝壳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大难题。因而古代想自己去捡贝壳,是很难的。
没有去捡贝壳的必要
贝壳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样的?没有人能说出一个具体,人们用贝壳来买东西用的价值是制作贝壳所需要的多少时间。比如,制作一个贝壳需要花半天时间,而打猎了一头猎物花的时间也是半天,那么就可以交换,如果价值不对等,那么就用其他东西弥补。
因此,如果出现了能够快速制作贝壳的方法,那么只会出现一个结果,就是贝壳失去成为货币的结果。原始社会时,能够被当做货币的贝壳,一定要是能串起来的。
人们用贝壳当做货币,是因为贝壳精美,且制作较难,如果贝壳可以快速的串起来,那么自己就可以制作贝壳,满足自己的需求,就没有必要用自己的货物去交换贝壳。
就算贝壳能够继续当做货币,那么其价值又怎么换算呢?当时的贝壳价值是根据制作时间来衡量的,如果几分钟就可以制作出一个贝壳,那么贝壳的价值就要重新衡量了。加上制作贝壳真的很困难,于是去捡贝壳来自己制作,其实就很没有这个必要。
贝壳被当做货币形成了一些文字习惯
今天我们所用的“财、费、贫”等文字,其偏旁都带有贝字,可见贝壳当做货币对于整个原始文明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
《西洋番国志》记载,郑和下西洋时来到了马尔代夫,发现这里的人使用金银当做货币,但却对外售卖贝壳当做外国的货币。
对于当时的人来说,自己国家不把贝壳当做货币,那么可以把贝壳对外出售,换取钱财。从某一方面来说,这也算提供了工作,提升了百姓的生活水平条件。
总结
贝壳被用来当做货币,其实在当时是一个必然,却也是一个偶然。
首先,当时的以物易物出现了矛盾,人们不知道怎么去解决这个矛盾;其次,原始社会时期靠近夏商时期的这段时间,人们有了一定的审美观,贝壳被他们认为是精美的宝贝;再次,由于工具的缺少使得制作贝壳的难度加大;最后,贝壳本身带有的意义。
这些种种原因加在一起,才使得贝壳在原始社会时期乃至夏商时期被当做货币来使用。
那时候的人们不捡贝壳让自己发家致富,就像今天的人不去赌石发家致富一样,虽然说法有些夸张,但不可否认当时去捡贝壳自己制作的风险太大了。
参考文献:
《诗经》
《西洋番国志》
《汉书·食货志下》
猜你还喜欢
- 11-30 古代官员没有明确的退休年龄,但为何退休后要回老家?
- 11-30 要知道古代是没电没网的,古人在夜晚真就日落而息吗?
- 11-30 古代利用护城河来拖缓敌军进攻,那么护城河里会有鱼吗?
- 11-30 潼关作为中国十大名关之一,它在古代究竟有多大的意义?
- 11-30 在古代战争中,士兵们在攻城时真的是采用梯子吗?
- 11-30 在古代历朝历代中,有明文法律规定驸马不可以纳妾吗?
- 11-30 古代语言有着丰富的含义,古人互相见面时如何称呼对方?
- 11-30 古代假期长短的变化,与朝廷对社会的管控有何关系?
- 11-30 在古代的战争中,有些士兵为什么被射一箭基本就死了?
- 11-30 在发展比较落后的古代,古人出门远游都靠走路吗?
- 11-30 古代那些建大功立大业的名将,都是如何在军中立威的?
- 11-30 作揖作为中国古代礼仪之一,女性与男性有怎样的区别?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