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作为一只强盛的民族 为何被北周灭亡后就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30浏览:44分类:历史
你真的了解北周后的鲜卑吗?历史屋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曾经出现过许多的大分裂时期,魏晋南北朝就属于其中之一。这个时期,政权的交替非常频繁,格局也非常混乱,在三百六十余年间,就接连出现了三十余个不同的王朝。
而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中国北方有一支游牧民族迅速崛起,并且先后建立了十余个国家及政权,风头极盛一时,那便是鲜卑族。
有关于鲜卑族最初的起源,史学界一直以来都定论不一,其中最早对于鲜卑族的记载,是《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第八十》当中的一段文字:鲜卑者,亦东胡之支也,别依鲜卑山,故因号焉。
所以据此推论,鲜卑族很有可能是出自东胡,并且逐渐衍生成为了一支独立的游牧民族。
鲜卑族的民风彪悍,而又崇尚武力,《隋志》中曾经提到:简华人之勇力绝伦者,谓之勇夫,以备边要,则宿卫兵之士,自系简任鲜卑也。
由此可见,鲜卑族人的战斗力向来都非常强劲,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特点,才使得他们在纷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趁势崛起,占据了中原大部分地区,并且相继建立了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南凉等多个国家。在此之后,鲜卑族的势力更是不断膨胀。公元439年,由鲜卑族的一支拓跋氏建立的北魏政权,基本统一北方,至此中国北方正式进入了北朝时期。
自从北魏之后,接下来的东魏、西魏、北周等王朝,也全部都是由鲜卑族建立。所以在北朝将近两百年的时期之内,鲜卑族几乎一直都处于称霸的局面。
可是在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北周灭亡之后,鲜卑族就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且从此再也没有称霸过中国。但是像这样一支强盛的民族,却为何会消沉的如此之快呢?
其实总结下来,应该有两个原因,导致了鲜卑族最终的没落。在二者当中占据主要的原因,就是鲜卑族受到了民族大融合的影响。
在我国历史上,大约先后出现过三次民族大融合,其中一次正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段时期,包含鲜卑族在内的各支少数民族,都开始和汉族人民通婚,并且逐渐转变了生活方式。
尤其是在北魏孝文帝时期,他积极推行汉化改革,就更是加快了鲜卑族的汉化速度。据吕思勉先生的《两晋南北朝史》记载:孝文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大和十八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明年六月,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又明年,正月,诏改姓元氏。又为其六弟各聘汉人之女,前所纳者,可为妾媵。
可以见得,孝文帝推行的改穿汉服、改讲汉语、改称汉姓,以及与汉人通婚等一系列举措,必然使得大量的鲜卑族人被汉族同化。这样一来的话,鲜卑族就逐渐脱离了当初彪悍尚武的民风,生活重心开始向农业生产的方向倾斜。
所以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从根本上改变了鲜卑族,等到了隋唐时期,大部分的鲜卑族人,几乎已经完全融入到了其他民族当中。
而导致鲜卑族没落的第二个原因,则是由于在南北朝时期,鲜卑族人曾经遭到了几次大规模迫害的缘故。
北魏孝明帝时期,权臣尔朱荣率兵进入都城洛阳,对鲜卑族皇室进行了大规模的杀戮。《魏书·尔朱荣传》记载:因纵兵乱害,王公卿士,皆敛手就戮。死者千三百余人。皇弟、皇兄,亦并见害。
从这段史料当中可以看出,当时尔朱荣诛杀了大量北魏鲜卑皇室的贵族,这使得鲜卑族的上等血脉遭受了非常重大的损失。而那些侥幸逃过一死的鲜卑贵族们,数量已经是少之又少。
等到后来杨坚创立了隋朝之后,同样也对北周的鲜卑族皇室展开了大规模的杀戮,所以直到最后,血脉纯正的鲜卑贵族们几乎是被赶尽杀绝了。
除此之外,南北朝时期连年不断的战争,也使得不计其数的鲜卑族人死在了战场上面。例如在历史上著名的沙苑之战中,鲜卑族人就战死了将近十万人之多。
综上所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的平民百姓们逐渐融合进入了其他的民族群体,而鲜卑贵族们又在南北朝后期遭到了大规模的杀戮。所以在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北周灭亡之后,鲜卑族就慢慢的销声匿迹了。
猜你还喜欢
- 11-29 对于古代鲜卑族而言,其样貌在唐宋诗词中有怎样的记载?
- 11-29 北周的鸿门宴你听过吗?杨坚又是如何成为跑路的“沛公”?
- 11-29 孝文帝为了学习汉文化,对鲜卑族进行了哪些激进的改革?
- 11-28 赵匡胤在取代北周之后,他又相继灭掉了哪些政权?
- 11-28 杨坚当上丞相以后,就开始了怎么篡夺北周大权的计划?
- 11-28 西魏大丞相宇文泰接受谁的建议?在北周实行了六官制度
- 11-27 南北朝一直呈对立状态,而北朝中的北周建都在哪里?
- 11-27 金吾卫的职责是什么?它在北周以后被隋与唐如何改革?
- 11-26 杨坚是如何让北周静帝禅位的?杨坚最终能称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11-02 宣华夫人是谁?独孤皇后为何会容忍她呢?
- 11-02 独孤伽罗的身世如何?他是如何成为杨坚的皇后的?
- 11-02 高颖是什么人?为何能被称为“隋朝第一功臣”呢?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