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李世民杀死李元吉和他儿子,不怕弟媳杨氏报复吗?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30浏览:51分类:历史

  历史屋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李世民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李世民纳弟媳杨氏为妃这件事情做的很低调,甚至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因为那是玄武门之变几年后的事情了,由此足见李世民的谨慎态度。但就该事件而言,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其影响力甚至还不如李世民娶隋炀帝之女受到关注。因此,我们可以推测,李世民纳杨氏为妃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其本身意义要大于可能受到身体上的伤害,或道德伦理上的谴责。

  首先是年龄。李世民比李元吉年长5岁,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28岁,李元吉23岁。古人有早婚、纳妾的习俗,介于达官显贵有先天的优渥条件,谨在此方尤其突出的表现,因此推测杨氏当时的年龄并不大,应该在20岁之下。这样一来,假如李世民是在五年后纳杨氏为妃,那么当时的杨氏不过是一个花信之年的美少妇。这可能就是李世民一直惦记杨氏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生育问题。因为史书对于李元吉家室的记载很是模糊不清,究竟是谁为李元吉生下五个儿子也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即杨氏并没有为李元吉生孩子子,或者是还没有来的及生,李元吉就去世了。而唐朝延续南北朝风俗,皇室遗孀是不允许改嫁,也不遣散回家,而是送入寺庙,度过余生。对于杨氏的美貌,李世民可能垂涎已久,因此他会做暴殄天物的事情。也不忍心眼睁睁看着杨氏青灯古佛,寂寥一生。

  另外就是杨氏的身份问题。唐朝是一个崇尚贵族风气的朝代,特别是在唐朝的前半期表现的最为突出。因此,唐朝贵族婚姻多讲究“门当户对”,或干脆就是赤裸裸的政治联姻。而杨氏的身份高贵自不必说,因为关陇杨氏家族是一个从东汉时期就延续下来的世袭贵族。同时,其政治影响力更不容小觑。因此,于李世民来说,纳杨氏犹如锦上添花。

  所以,通过上述几点分析,于李世民来说,无论是生理享受,还是心理的满足,亦或是政治力量的获取,纳杨氏为妃的利要大于弊。

  那么,李世民不怕杨氏报复吗?

  其实这是一个最不用担心的问题。因为题目中所提到五个儿子被处死事件与杨氏并无直接关系,简单说就是遇难的不是杨氏自己生的儿子。既然没有丧子之痛,何来的仇恨报复!当然不排除杨氏对李世民的做法怀有的成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杨氏心中的不悦会逐渐烟消云散。更何况,如果李世民没有把杨氏放在心上、“回炉再造”,那么于杨氏来说将是一种丧夫后的雪上加霜。因为她年轻的生命之花还没有完全绽放就被无情凋谢。因此,被李世民俺爱,接受李世民,是杨氏最好的选择。所以,李世民也完全没有被报复的顾虑。

  总之,李世民心思缜密,每做一件事情都要深思熟虑、权衡利弊。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不光处死了李元吉的五个儿子,而且大哥李建成的五个儿子也一同爱戮,所幸免的只是一些永远掀不起风浪的女眷。值得一提的是,李建成的五个儿子基本嫡出,即母亲为李建成的结发之妻郑观音。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对嫂子敬而远之,丝毫不敢有觊觎之心,原因不外乎两点:

  一、受道德伦理的制衡。因为李世民生母窦氏早逝,郑观音扮演的是一个“老嫂为母”的角色。如果李世民惦记嫂子,不仅吃相难看,简直就是恬不知耻。李世民恰好有自知之明。

  二、对仇恨的忌惮。因为丧夫失子于郑观音来说是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所以郑观音宁愿一入寺庙,一边用晨钟暮鼓去淹没内心的伤痛,一边抚养那些尚未成年的孩子。如果李世民纳了郑观音,无论于谁,都是一种如芒在背、生不如死的体验。

  因此,李世民做事情力求恰如其分,恰到好处,适可而止,而不会自寻烦恼、引火烧身。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