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到底是什么样的 这个时期真的是盛世时期吗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28浏览:42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古代虚假盛世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君主专制的社会制度下,皇帝掌控着民生大局,连带着那些皇亲国戚的气焰都十分的嚣张。在我国的历史上曾记录过很多个盛世,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夜不闭户。可是这样的盛世到底是真是假,我们无从得知。可是专家们通过研读史料进一步预测并证实,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说严重一点,那样的唐朝盛世,可能就是虚假的。

  大唐盛世——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治理下出现的。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代皇帝,在政界和军事上都有着很大的成就,同时也是一位诗人。唐太宗在位期间,有着一双能发现贤人的眼睛。对内,知人善用,能够听取他人建议;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以民为本,大力发展农业,倡导国民上下一同节约。在国富民强的道路上,唐太宗李世民完善并推崇科举制度,鼓励文人参加科举。对外,他致力于平定外患,尊重各族风俗习惯,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政绩。

  那为什么称这一盛世为贞观之治呢?那是因为其年号就出自《易·系辞下》一书中的“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所以唐太宗李世民也将自己统治的这一阶段称作“贞观之治”。在我们的历史课本中,少不了对李世民的夸赞,我们也对唐朝这一盛世所表现出来的状况暗暗佩服,我们一直认为,唐朝贞观之治期间,国泰民安,经济十分的繁荣。

  《新唐书》贞观之治的记载是真的吗?

  当然了,也不只是我们这么认为,史料《新唐书》中就有这么一段记载,称唐朝贞观之治年间,市场上的米只卖四钱一斗,百姓出门几个月都不用锁门,街上满是牛羊等家畜。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那时的唐朝经济已经完全从战乱中复苏,且达到了鼎盛的状态.

  可是仅从粮食的价格来判定国家的发展显然的十分的不合理的,因为如果粮食卖的便宜对于农民不利,卖的贵对于国家经济形势不利,而且《新唐书》中还这样记载道,唐朝时期首都长安可用于耕作的土地十分之少,所以要从各个地方漕运粮食到长安。 漕运是非常贵的,一斗米就要三钱,据前面所提到的一抖米只卖四钱,那粮食从农户手中仅需一文钱就能买到,然后漕运三文钱一斗运到长安,最后以四文钱一斗售卖,这显然是自相矛盾的。

  史料记载半虚半时,史官想营造出贞观之治的盛世

  长安米贵,应该就是当时的现状。贞元年间的粮食一斗米就达到了千钱,假若真的这样,那贞观年间到贞元年间,短短的几十年,粮食就涨了百来倍,也实在是不合逻辑。而且贞元年间记载的“谷贱”时期,光是未脱壳的谷子都要七十钱一斗。照这样来讲,《新唐书》中的记载半虚半实,很多数据其实是不可信的。最大的原因就是史官从中做假,想营造出唐朝贞观之治的盛世。

  一个国家的现状到底如何,光是靠史官的寥寥几笔是无法证实和探索到的,也无法将方方面面详细记录下来。由此看来,贞观之治到底有着怎样的“盛世”,其实我们已经能猜出个大概,不然怎么会前前后后有这么多个矛盾点。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面子的问题。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