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盛世的最大受益人是谁 百姓仅仅混个温饱而已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28浏览:38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汉朝文景盛世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汉初年,国家采用轻徭薄赋的政策与民修养生息,对外不用兵革,对内奉行黄老之术,鼓励农业生产。到了文景时期,更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为此皇帝亲身耕种为天下做表率,创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太平盛世。
身处盛世的农民阶层应该是最大的受益者,国家一再的减少税赋,可实际上农民仅仅混个温饱,而汉初国家政策的真正受益者并不是农民阶层。
汉初的轻徭薄赋
秦朝亡于暴政,对百姓横征暴敛和律法严苛,从而激起了农民起义;西汉建立后,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采用轻徭薄赋的政策缓解底层民众的压力,并废除了秦时的苛法。
汉承秦制,汉初在税赋制度上基本和秦一致,百姓面临着的税赋有哪些呢?
01.税赋
“税”、“赋”之别
通俗的来说,“税”指的是田税、市税、商税、渔税、矿税等等,其中田税为国家的主要财政收入,用于政府官吏工资发放、郊社宗庙的祭祀耗用、天子的奉养、以及政务开支等。
田税按照田地的亩数收成征收,秦汉时期的田税都征收粮食,并不收钱。市税、商税、渔税、矿税等按交易额的一定比例收取钱。
“赋”是用于车马、军费,充实府库赏赐的时候用。赋按人口来交,也就是人头税,规定年龄范围内的人口,必须每人每年上缴一定数量的赋税。
02.徭役
徭役分为两种,一种是兵役,一种是劳役。兵役主要是戍边,而劳役的范围就比较广。
但凡大耗民力的工程,都会征调民夫参加,政府不管伙食,服役者自己解决。比如皇帝陵墓的修建、皇家宫殿的建设等。
经常性需要服役的就是运输。这个主要包括给京城运送粮食用品等,西汉初年京城每年需要消耗几百万石粮食,这些粮食基本都是从关东调运过去的,参与运输的就是服劳役的民夫。
战争时期,民夫还要承担为军队运输粮草的徭役。
03.汉初的税赋收取和徭役
税赋和徭役是古代压在百姓身上最大的两座山;秦时,田税按十取一的比例收税,再加上人头税下来,基本上一半以上的产出都交了税赋。秦朝的徭役也极为繁重,每个成年男子每年至少要服一个月的劳役,而且纯属义务劳动,国家不会有任何补贴,工资更不要想。
汉初时期,田税以十五取一的比例收取,到了文帝时期,又降到了三十取一的比例,这个田税的比例是中国历史上最低的。“赋”在汉初的时候规定十五岁以上五十六岁以下不分 男女,每人每年120钱,到了汉武帝时期,因为军事消耗巨大,增加到了每人150钱。
汉初对外采取怀柔的和亲政策,边关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兵役较之于秦朝要少很多;在劳役方面,为了恢复农业生产,防止过渡的消耗劳动力,汉初的徭役非常的轻。文帝时期规定,每个成年男子没三年服劳役一次。
从上面可以看出,汉初轻徭薄赋的修养政策是黎民百姓最大的福音,国家安稳,有没有太大的徭役任务,政府又一再的降低田税,百姓安心的耕种,完完全全可以过上富足的生活,其实不然。
文景之时百姓勉强能温饱
01.西汉初年理想情况下百姓一年的产出和支出
普通百姓一家在汉初能分到一百亩左右的田地,以一家五口为例。
根据《汉书》记载秦朝李斯对秦始皇的奏报中可以知道,秦朝时期一亩地的产量约是一石半的粟,而汉初和秦朝时期在生产工具和技术上没有大的进步,产量基本和秦朝一样。
一家五口,100亩地的产量为150石,上税10石,一年的口粮是90石,还余下50石,一石大致可以卖30钱,可以卖1500钱(实际没这么多),每人交120钱的人头税,按两个成年人算,需要240钱;每年的穿衣、生活等其他用度最少要花掉300钱,辛辛苦苦一年下来啥也不敢弄,就攒下860钱。再算上婚丧嫁娶、生病等其他的花费,保本就是最好的呢,甚至还会亏。这还是再理想的情况下。
通常在皇帝登基、大婚或者一些重大的喜庆事件时,会对所有百姓于以物质上的奖励,比如赏赐布匹、粮食、酒、耕牛等,这些奖励分散到每个人身上,也没有多少。会不定期的对年龄大的老人、孤寡、贫穷的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相当于现在的扶贫。虽然不多,但也算是额外的收入。
02.汉初农民面临的实际情况
上面大致统计了普通农家一年的产出和支出,但这是理想状态,实际上的情况并没有乐观。
(1)农业生产的风险
古代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工具非常落后,几乎没有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如果是风调雨顺的一年,庄家收成好,大家的日子好过些,起码能吃饱。
可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出现减产或者颗粒无收的情况,那就是灾难。没有多余的粮食储存,有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只能靠政府救济或者乞讨,啃树皮来维持。
旱灾和蝗灾是古代农业生产的两大天敌,除了这些还有冰雹、病变等等一系列的灾害;地也有富饶和贫瘠之分。
面对灾难,国家会出面赈灾,但国家不可能承包灾民一年的生活支出,顶多是减免税赋,再给一定的粮食,没办法的情况下,只能借贷或者卖地来换取生存物资,大部分的借贷最终也会被逼卖掉土地,成为地主和豪强的佃户。
(2)商人的压榨
碰到好年成丰收了,可粮食的价格反而低了,典型的增产不增收。商品的价格决定于供求关系,商人以逐利为主,丰年的时候,压低价格从农民手里收购粮食,要交税、要生活开销,百姓必须卖粮食。
汉时最低的粮食价格在宣帝时期是一旦5钱,一旦30钱是非常理想的状态,基本上农民手里的粮食都是低于这个价格被商人所收购的。
为了稳定粮价,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汉文帝听取了晁错的建议,实行以粟买爵和以粟抵罪的策略,来提高粮食的价格。
汉初虽然重农抑商,但并没有完全禁商。羊毛出在羊身上,朝廷对商人的限制最后全部落在的农民的头上。所以导致的结果是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但农民越来越穷,商人越来越富有,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03)底层官吏的剥削
文景时期,对民实行轻徭薄赋的修养政策,对内提倡节俭;官员的俸禄并不高,据《汉书.货殖列传记载》三公年俸大致是两千石,普通的下层佐吏一年的俸禄只有九十二石,远不如一家农户的收入,养家糊口都是问题。
可这些人的生活并不差,衣着光鲜,比普通的老百姓生活滋润多了,钱肯定从百姓身上剥削而来。以粮食交税本就存在很大的漏洞和弊端,容易造成贪污;而以产量来定税,定多定少还不是他们说了算。
县官不如现管,吃拿卡要,税赋上贪污,都是平常不过的事。
03.农民阶层勉强混个温饱
在多方的剥削之中,身处盛世的农民阶层辛苦劳作一年,好一点一年辛苦下来能攒一点血汗钱;不好了只有忍饥挨饿到下一年。碰到大的天灾人祸,只有将手里的土地卖出。
吃肉喝酒那是奢望;只有逢年过节或者祭祀的时候吃点肉来解解馋;打猎钓鱼也是有难度的,官府有管制。想喝酒,国家有禁酒令,偶尔皇帝会下令解除几天的禁期,但手里也没几个钱,舍不得买酒。
谁是盛世最大的收益者
农民阶层在“文景盛世”也只能图个温饱,这还要看老天爷的脸色,那么谁才是盛世最大的受益者呢?
01.贵族集团
贵族集团永远是封建社会的最大受益者,有权势、有地位、有土地,不用自己劳作,等着坐享其成就可以了,皇室宗族、功勋贵戚、士大夫集团,只要皇帝高兴,良田随便几百顷的赏赐,都不用多说。
02.豪强、地主阶层
豪强、地主阶层通过大量的兼并土地,获得贫困农民的土地,再转手租给农民阶层,收取远远高于政府税收的租金,他们切切实实的享受到了国家税后政策的最大红利。
这些豪强和地主的土地租金达到了恐怖的十分之五,其对农民的压榨不亚于秦朝时期的暴政。失去了土地的农民为了生存只能从豪强、地主手中租地来种。这些人享受不到汉朝三十税一的红利政策。
在文景时期,土地的兼并已经很严重了,信奉黄老之术无为而治的汉景帝虽然认识到了土地兼并的问题,但没有过多的去干预和管制。
03.商人集团
汉初随着农业生产的恢复,商人以极低的价格收取农民手里的粮食,再囤积以高价卖出。朝廷的抑商政策和税收制度并没有限制商人对社会财富的搠取。
汉文帝以每家10万钱作为中产的标准,可大部分的农民家庭每年能收支平衡就很不错了,而天下的大量财富汇聚到了商人和贵族手中。
举个例子,据《史记》记载重臣灌夫的家产有数千万,宛城孔氏的家产也有数千万,资产过亿的商人、豪族非常多。
贵族阶层有权有势,豪强、地主阶层兼并了大量的土地,商人集团压榨民众获得了财富,他们都享受到了盛世带来的富贵,唯独底层的农民阶层成为了被压榨的对象。
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尊农夫,农夫已贫穷。
《秦汉史》
结语:
“文景之治”确实是一个伟大的盛世,官府仓库里的存粮都满的溢出来了;好几年的陈粮都放着快发霉了,天下一副繁荣昌盛的太平景象。
但唯独农民阶层用双手耕耘出了一片盛世的基础,却未曾享受太多的盛世福利。他们是享受到了太平安稳,享受到了轻松的徭役。
辛辛苦苦的劳作一年,只是混个温饱,成就了封建王朝的盛世荣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猜你还喜欢
- 11-30 汉朝七国之乱是怎么回事?七国之乱的主事人是什么结局?
- 11-30 韩信没有接触与指挥过战争,为何能统御汉朝百万雄师?
- 11-30 汉献帝一生可谓命运多舛,为何说他是汉朝最可悲的皇帝?
- 11-30 宦官在汉朝的权势如此之大?只因帝王为了遏制外戚势力
- 11-30 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帝国,它是怎么走向灭亡的?
- 11-29 到了汉朝之后,为什么能调动的兵员反而比战国更少了?
- 11-29 在汉武帝刘彻即位之初,汉朝究竟富裕到了什么程度?
- 11-29 与唐朝相比,为何还是汉朝女子的幸福指数更高一些?
- 11-29 太上皇的称呼由汉朝开始,历代的太上皇又是如何度过余生?
- 11-29 秦朝不能像此后汉朝那样,一直延续着几百年的国祚?
- 11-29 汉朝能延续四百多年,与这个国家本身的政策有何关系?
- 11-29 汉景帝是汉朝的第六位皇帝,他与是汉高祖刘邦有何关系?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