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宣读完圣旨都会说钦此吗 元朝以前的圣旨是没有钦此二字的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28浏览:35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圣旨,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古代皇帝说的话或者形成的文书,一般都会被称为圣旨,家家户户一般都以接到圣旨为巨大的荣耀(当然除了砍头、抄家等重罪),现如今也有不少保存完好的甚至,甚至还有装甚至的箱子,大多数都以清代圣旨居多,但是也有明代的,保存最早的圣旨是在河北省南宫市一户百姓人家中,是明成化皇帝表彰太子太保、兵部尚书白圭所颁发的圣旨。
以往我们在各种影视剧中,皇帝经常下发旨意,用皇缎写成,然后由太监宣读,实际上并非皇帝的命令都用这种方式,不然执行起来还是太麻烦了,除非是国家重大的事情,要记录载入史书的,才会用圣旨,如果是臣子请示,一般都会在奏折后面直接批复盖印发还。
不过一般皇帝这些命令后面,会不会说“钦此”呢?这个词我们平常听到也不少,是否也是官方行文中必须要用到的呢?钦此是什么意思,按照字面的解释来看,钦表示恭敬的意思,代表这颁布召命的这个人身份尊贵,虽然他人没来,但是有这份命令就相当于是亲自来了,而钦此用在召命的末尾,表示诏书的命令行文结束。
当然皇帝也并不一定每时每刻都要用到官宣召命,有些时候皇帝的命令,更多的是直接命令下传,大臣遵照办理就是,皇帝也不需要有什么行文规范,而批复奏折的时候,更多也是言简意赅,直接点名这事儿该怎么办就可以,不需要刻意增加行文。
在元代以前,皇帝圣旨或者批复的召命虽然也有行文规范,但是并不用钦此,这种习惯其实是元代以后才形成的,在元史以及保留的元代典籍中,有关皇帝圣旨的原文中,末尾还经常见到钦此,而明朝建立以后,大体上也形成了习惯,所以一直延续到了清代以后。但是在元代以前,皇帝的圣旨或者批复末尾并没有钦此,如汉代圣旨的行文习惯是在末尾加上“制曰:可”。
从史书记录的习惯来看,汉代圣旨往往也是有事儿说事儿,并没有圣旨末尾固定的行文规范,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两宋时期。而且值得一提的就是,圣旨也不一定随时颁布,属于国家重大事项值得颁布圣旨的也就那么一两件,大部分皇帝在批复的时候都很随意,一般这些批复都是用红笔写的,所以被称为是“朱谕”,但是下面的人在传达皇帝命令的时候,或者是代拟的“朱谕”,也要遵照行文规范加上钦此,表示对皇帝的尊重,不然会受到弹劾。
猜你还喜欢
- 11-30 古代官员没有明确的退休年龄,但为何退休后要回老家?
- 11-30 要知道古代是没电没网的,古人在夜晚真就日落而息吗?
- 11-30 古代利用护城河来拖缓敌军进攻,那么护城河里会有鱼吗?
- 11-30 潼关作为中国十大名关之一,它在古代究竟有多大的意义?
- 11-30 在古代战争中,士兵们在攻城时真的是采用梯子吗?
- 11-30 在古代历朝历代中,有明文法律规定驸马不可以纳妾吗?
- 11-30 古代语言有着丰富的含义,古人互相见面时如何称呼对方?
- 11-30 古代假期长短的变化,与朝廷对社会的管控有何关系?
- 11-30 在古代的战争中,有些士兵为什么被射一箭基本就死了?
- 11-30 在发展比较落后的古代,古人出门远游都靠走路吗?
- 11-30 古代那些建大功立大业的名将,都是如何在军中立威的?
- 11-30 作揖作为中国古代礼仪之一,女性与男性有怎样的区别?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