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南宋建都为什么会选在杭州而不是南京 说到底还是能力不足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27浏览:44分类:历史

  很多人都不了解南宋定都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屋小编一起欣赏。

  宋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一方面它的经济和文化都比较发达,各种文人、书画家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宋朝又国势羸弱,重文轻武。北宋末年,由于靖康之变,宋徽宗被金人掳去,而徽宗第九子赵构侥幸逃脱,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定都,史称南宋。然而不久金兵便攻打至应天,高宗赵构于是南下逃往扬州,驻跸于此。1129年,金人又袭击扬州,赵构于是继续南下逃往临安,之后临安也被金兵占领,赵构又逃往了绍兴临时驻跸。

  在南宋抗金将领们的殊死抵抗之下,金兵从临安撤退,不久之后,高宗也回到了临安,而此时定都于何处便成为了讨论的重点,而问题的核心则集中在临安和建康两地。

  朝中分成了两大派,一派支持定都建康(今南京),另一派则支持定都临安(今杭州),双方僵持不下。1138年,高宗最终决定驻跸临安,之后也再未更改,而高宗为何决定回到临安呢?

  第一、南宋实力不足

  朝中分为建康派和临安派,本质上也是激进派和保守派之间的冲突。而这两派的冲突点主要在于,定都建康则可进取,定都临安则可自守。

  建康作为六朝古都,其自然环境条件自不必说,依靠长江作为掩护,又有钟山龙盘,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和军事基地,进可攻,退可守,定都建康则便于北伐与金人决斗,收复中原,重振南宋国威。而这也是许多致力于抗金的爱国将士们的心声。同时,定都建康也可以很好的控制江南的经济,实乃上乘之策。

  另外,临安派认为,定都建康并非万全之策,当前的形势重在自保,定都建康固然可以进取,但是风险太大,金人刚刚从临安撤退,正值外忧内患,如果定都建康,在自己还未休整好之时,金兵趁机南下攻打建康,必然会措手不及,得不偿失,所以,应当量力而行,先定都临安扩充军力,而不是冒险回到建康为人鱼肉。

  事实上,宋高宗赵构一直都是一个保守派,主张求和,同时,金兵多次南下攻打,也让赵构有所恐惧,因此,定都临安也是意料之中了。

  第二、自然条件

  建康虽然地势优越,曾经也是物产丰饶,但是因为数次被金人侵占,遭受战争的破坏比较大,多处被焚毁,整体环境比较荒凉,没有生气,实在不适宜居住。而临安虽也被侵占,但是破坏程度较轻,相比起建康来说更加繁荣,经济和交通方面也更加发达,天子居住之处,自然不能选荒凉之地。

  此外,临安的气候也很适宜宋人居住,“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临安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可谓是风水宝地,所以也有了后来的“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了。

  第三、人文条件

  宋朝以来,改变了之前唐朝的华丽高贵之风,总体开始偏向朴素淡雅,这一点从宋朝的各种园林即可窥见一斑。

  宋朝之前的皇家园林致力于显示皇家贵族的权威,极尽豪华,彰显皇权的至高无上,而各种私家园林也纷纷效仿皇家园林,总体上都显大气华丽之感。而到了宋朝之后,皇家园林整体开始偏向私家园林的做法,开始追求超脱自然的意境之美,宋徽宗也是一位资深造园家,尤其喜爱江南园林,甚至为了修建“艮岳”而设置了“花石纲”,从江南运输奇石来装点自己的园林。

  上行下效,因此整个宋朝基本上都是倾向于朴素淡雅之风,而临安就是这样一处诗意之地,粉墙黛瓦,又有着美丽的西湖,精美的食物,生活在这样的诗情画意当中自然让人乐不思蜀。

  此外,由于之前的长时间驻跸,以及高宗将临安作为逃难之所,朝中大臣们自然也都居住于临安,他们的家人和亲属也多集中于临安。中国自古以来都安土重迁,在临安这块土地上生活了数十年,是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搬迁的。

  谈宋高宗

  宋高宗赵构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被大家诟病的存在,身为南宋国君,嘴上喊着口号要收复失地,复兴大宋朝,其实却胆小如鼠,被金人追着打,从应天到扬州再到临安、绍兴,甚至有段时间为躲避金人而在海上漂了数月不敢回都,驻跸杭州之时,亲自取名“临安”,意为临时安居之所,甚至还将临安的都城完全按照之前的都城格局来设计,只是碍于临安地势不合,因此采取了“倒骑龙”格局。这一切都旨在说明自己的志向,总有一天会班师回朝,重振大宋国威,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

  南宋定都临安,恐怕宋高宗赵构本人的意愿更为强烈。杭州是个好地方啊,山清水秀,诗情画意,气候温和,好山好水好姑娘,高宗自然流连忘返,“只把杭州作汴州”。生活在这样的人间仙境,哪还管得上什么民间疾苦,哪里还记得什么收复中原,况且临安靠海,若是金人打来了,直接躲到海上去即可,管他大宋朝是死是活。

  然而,各个朝代都不乏爱国之人,定都建康之声也未绝于耳,只是一向忌惮战争,始终主张求和的赵构深爱杭州之美景美人,实在是不愿去冒险抵抗了。

  身为一国之君,却缺乏胆识和魄力,国家沦陷之时,不想办法挽回局面,反而一再退让求和,甚至是逃避,真是让人唏嘘不已。而这样的皇帝,这样的情势,居然还能让南宋得以苟延残喘一百多年,也是多亏了像岳飞这样的精忠报国之士。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岳飞到死都未见到宋朝收复中原,若他看到后来南宋的结局,怕是也会含恨而亡吧,赵构但凡再多一点点的魄力,也不至于如今被大家指责得如此强烈了。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