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乾隆为什么选非嫡非长的嘉庆当皇帝?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27浏览:33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乾隆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号嘉庆,在位二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汉族)。
作为清朝历史上第一位明确拥有一半汉人血统的皇帝,嘉庆皇帝比起他的父辈康雍乾三帝实在是缺乏“存在感”,因而我们经常能听到“嘉庆的皇位是捡来的,是乾隆矮子里面选将军不得已才立的,清朝的江山是败在了嘉庆手上”诸如此类的论调,然而这些说法是否准确呢?笔者对此不敢苟同。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乾隆的立储之路。
雍正八年(1730年)六月二十六日,富察氏生弘历次子,雍正帝亲自为其命名为永琏,“琏”字隐喻继承大统之意,可以看出雍正对嫡孙的看重,弘历在乾隆元年七月二日,把永琏密定为皇太子。未想到刚过了两年多,永琏因“偶感风寒”,于乾隆三年(1738年)十月十二日巳刻夭亡,年仅9岁。乾隆遂将立储密旨公之于众,追封其为端慧皇太子。
乾隆十一年,富察氏生皇七子永琮,二岁即殇,乾隆在谕旨中表达了对嫡幼子的爱重,然可能考虑到年幼立储于皇子养成有碍,并未正式将其立储,因而皇七子夭折后只命皇七子丧仪“应视皇子从优”,并无追封。嫡子接连夭折,乾隆在这份谕旨中也反省了自己立嫡为储的执念(清朝的皇帝其实都有立嫡的执念,康熙最明显了哈,但最后实现这个愿望的就嘉庆一个),后面渐渐放弃了这种想法。
据乾隆宣示皇十五子为太子时的一段“自白”我们可以得知,乾隆在再次立储之前先后考察过皇三子,皇五子(就是著名的五阿哥永琪啦),后皇三子因与大阿哥在孝贤皇后葬礼上表现得不够哀痛,被剥夺了继承权。这看似很荒谬,但我们要知道,乾隆自己就是大孝子,把孝悌看得很重,自己看中的继承人人选却不敬嫡母,这不是活生生打自己的脸吗?于是乾隆大怒明确剥夺两人的继承权就不足为奇了。
至于五阿哥永琪,确实是从小聪明过人,乾隆前期也极为看重他,可惜生母并不受宠,而当时乾隆的宠妃正在接连生子,乾隆身体也还硬朗,有充分的时间等宠妃之子长成,并没有正式立储之意。而五阿哥的身体却渐渐垮了,腿脚也生了毛病,后来乾隆让他去给宗亲穿孝,因小事下旨对其训斥,实则就是暗示五阿哥与储位无缘了。永琪于乾隆三十一年病逝,享年25岁。
再说嘉庆帝十五阿哥颙琰,出生时母为贵妃正值盛宠,作为宠妃实质上的长子,颙琰从小便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乾隆三十年,六岁的永琰随驾南巡时作了一首《咏龙井》的小诗,其中有一句“泉雷忽疑雨,竹春不知秋”,乾隆帝十分赞赏。7岁时乾隆便破格让他入了乾清宫家宴(清朝皇子都是十岁以上才可以入家宴,唯有孝仪皇后的两个儿子十五、十七皇子例外),此外乾隆还将幼年嘉庆的画像制成贴落(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壁纸),张挂在自己位于长春园的书房思永斋之内。
乾隆三十八年,乾隆密立时年13岁的十五子颙琰为储君,将密旨藏于正大光明匾后。乾隆三十八年乾隆在世的儿子有六阿哥、八阿哥、十一阿哥、十二阿哥、十五阿哥、十七阿哥六位,皇孙就更多了,并不是无人可立。何况立储时颙琰仅13岁,尚未成婚才干未显,比起早已成年有后的哥哥们并没有优势,乾隆选定他为继承人可见是很满意他的。由此可知“嘉庆的皇位是捡来的”这种论调不过是无稽之谈尔。
再来看“清朝是败在了嘉庆手上”这个命题,我们都知道“康乾盛世”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盛世”,可盛极必衰的规律从来都是成立的。有人说,雍正给乾隆留下的江山海清河晏,而乾隆给嘉庆留下的江山却已是满目疮痍。乾隆末年政局危机四伏,贪腐之风盛行,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嘉庆上台后,斗倒和珅,打出“咸与维新”的旗号,整饬内政,整肃纲纪;镇压农民起义;在对外交涉中,嘉庆帝力主严禁鸦片,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拒绝了英国提出的建立外交关系、开辟通商口岸、割让浙江沿海岛屿的要求。
嘉庆帝在内乱频仍、外患渐逼中,倾力企图维护清王朝的稳定巩固,然而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同期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使清王朝的败落于嘉庆末年已完全表面化,并从此日渐走向衰亡。可以说嘉庆是一个个性宽仁的守成之君,可惜生不逢时,工业革命时代的来临必然伴随着封建时代的没落,这是历史的大势所趋。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号嘉庆,在位二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汉族)。
作为清朝历史上第一位明确拥有一半汉人血统的皇帝,嘉庆皇帝比起他的父辈康雍乾三帝实在是缺乏“存在感”,因而我们经常能听到“嘉庆的皇位是捡来的,是乾隆矮子里面选将军不得已才立的,清朝的江山是败在了嘉庆手上”诸如此类的论调,然而这些说法是否准确呢?笔者对此不敢苟同。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乾隆的立储之路。
雍正八年(1730年)六月二十六日,富察氏生弘历次子,雍正帝亲自为其命名为永琏,“琏”字隐喻继承大统之意,可以看出雍正对嫡孙的看重,弘历在乾隆元年七月二日,把永琏密定为皇太子。未想到刚过了两年多,永琏因“偶感风寒”,于乾隆三年(1738年)十月十二日巳刻夭亡,年仅9岁。乾隆遂将立储密旨公之于众,追封其为端慧皇太子。
乾隆十一年,富察氏生皇七子永琮,二岁即殇,乾隆在谕旨中表达了对嫡幼子的爱重,然可能考虑到年幼立储于皇子养成有碍,并未正式将其立储,因而皇七子夭折后只命皇七子丧仪“应视皇子从优”,并无追封。嫡子接连夭折,乾隆在这份谕旨中也反省了自己立嫡为储的执念(清朝的皇帝其实都有立嫡的执念,康熙最明显了哈,但最后实现这个愿望的就嘉庆一个),后面渐渐放弃了这种想法。
据乾隆宣示皇十五子为太子时的一段“自白”我们可以得知,乾隆在再次立储之前先后考察过皇三子,皇五子(就是著名的五阿哥永琪啦),后皇三子因与大阿哥在孝贤皇后葬礼上表现得不够哀痛,被剥夺了继承权。这看似很荒谬,但我们要知道,乾隆自己就是大孝子,把孝悌看得很重,自己看中的继承人人选却不敬嫡母,这不是活生生打自己的脸吗?于是乾隆大怒明确剥夺两人的继承权就不足为奇了。
至于五阿哥永琪,确实是从小聪明过人,乾隆前期也极为看重他,可惜生母并不受宠,而当时乾隆的宠妃正在接连生子,乾隆身体也还硬朗,有充分的时间等宠妃之子长成,并没有正式立储之意。而五阿哥的身体却渐渐垮了,腿脚也生了毛病,后来乾隆让他去给宗亲穿孝,因小事下旨对其训斥,实则就是暗示五阿哥与储位无缘了。永琪于乾隆三十一年病逝,享年25岁。
再说嘉庆帝十五阿哥颙琰,出生时母为贵妃正值盛宠,作为宠妃实质上的长子,颙琰从小便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乾隆三十年,六岁的永琰随驾南巡时作了一首《咏龙井》的小诗,其中有一句“泉雷忽疑雨,竹春不知秋”,乾隆帝十分赞赏。7岁时乾隆便破格让他入了乾清宫家宴(清朝皇子都是十岁以上才可以入家宴,唯有孝仪皇后的两个儿子十五、十七皇子例外),此外乾隆还将幼年嘉庆的画像制成贴落(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壁纸),张挂在自己位于长春园的书房思永斋之内。
乾隆三十八年,乾隆密立时年13岁的十五子颙琰为储君,将密旨藏于正大光明匾后。乾隆三十八年乾隆在世的儿子有六阿哥、八阿哥、十一阿哥、十二阿哥、十五阿哥、十七阿哥六位,皇孙就更多了,并不是无人可立。何况立储时颙琰仅13岁,尚未成婚才干未显,比起早已成年有后的哥哥们并没有优势,乾隆选定他为继承人可见是很满意他的。由此可知“嘉庆的皇位是捡来的”这种论调不过是无稽之谈尔。
再来看“清朝是败在了嘉庆手上”这个命题,我们都知道“康乾盛世”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盛世”,可盛极必衰的规律从来都是成立的。有人说,雍正给乾隆留下的江山海清河晏,而乾隆给嘉庆留下的江山却已是满目疮痍。乾隆末年政局危机四伏,贪腐之风盛行,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嘉庆上台后,斗倒和珅,打出“咸与维新”的旗号,整饬内政,整肃纲纪;镇压农民起义;在对外交涉中,嘉庆帝力主严禁鸦片,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拒绝了英国提出的建立外交关系、开辟通商口岸、割让浙江沿海岛屿的要求。
嘉庆帝在内乱频仍、外患渐逼中,倾力企图维护清王朝的稳定巩固,然而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同期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使清王朝的败落于嘉庆末年已完全表面化,并从此日渐走向衰亡。可以说嘉庆是一个个性宽仁的守成之君,可惜生不逢时,工业革命时代的来临必然伴随着封建时代的没落,这是历史的大势所趋。
猜你还喜欢
- 11-30 在皇位继承这个大事上,乾隆为何选择了平平无奇的嘉庆?
- 11-30 清朝的军队还是比较多的,那绿营兵算是个怎样的兵种?
- 11-30 清朝地方官员有养廉银,那么京城官员也有类似补贴吗?
- 11-30 养廉银作为清朝特有的俸禄制度,它又是怎么创建的?
- 11-30 在中国博大的酒文化中,清朝的皇帝都喜欢喝哪些酒?
- 11-30 与其他朝代不同的是,清朝的亲王们有着哪些权利?
- 11-30 中堂最早出现于唐朝,它在清朝时期是什么品级的官员?
- 11-30 清朝很重视对皇子的教育,那么有什么相关教育制度?
- 11-30 嘉庆不愿意放走刘墉,但乾隆又是怎么暗示嘉庆放人的?
- 11-30 弘昼得宠后更加娇狂,乾隆为何既不怪罪,也不阻止?
- 11-30 清朝给京官的俸禄非常的低,大多数京官如何想着法子捞钱?
- 11-30 永璂可是皇后乌拉那拉氏所生,为何因母亲被乾隆冷落了?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