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合齐会饮案”的真相是什么?胤礽为何再度被废?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24浏览:34分类:历史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屋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托合齐会饮案”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在热河秋闱期间,以“太子不善,所行不孝”为由,第一次废黜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
但是在此之后,局势也在朝着康熙皇帝不希望看到的方向迅速推进。
一方面,面对虚悬的储君之位,众位康熙的皇子们表现出了强烈的觊觎之心,特别是大阿哥胤褆和八阿哥胤禩等人,表现甚是活跃,甚至有了想要至太子胤扔于死地的想法。另一方面,就是此时的朝臣之中,支持八阿哥胤禩成为新太子的呼声不断高涨,朝堂舆论呈现出了一边倒的趋势,这无疑给了康熙巨大的压力,并且对于康熙皇帝本人的皇权威信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所以,尽管朝堂之上反对的声音已然是此起彼伏,但是康熙还是选择了一意孤行,并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正月,也就是第一次废黜胤礽的一百多天后,重新复立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此时的康熙所要面对的又是极度的失望,不仅是朝中大部分的朝臣依然不管不顾的支持八阿哥胤禩,坚决抵制并且极力反对太子胤礽,与此同时,就连太子胤礽非但没有痛改前非,反而所行所言更加的不堪,可以说是在自我“作死”的道路上欲走越远。面对如此情形,以八阿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也开始对“太子党”势力发起了反攻。
终于,伴随着“托合齐会饮案”的爆发,已经对胤礽忍无可忍的康熙皇帝,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将其皇太子之位废黜,胤礽就此退出了政治舞台。
而作为这场“会议案”事件的重要参与者和组织者,托合齐等人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安郡王马尔浑的去世,成为整个事件的重要转折。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十一月,安郡王马尔浑去世了。
说到这个马尔浑,知道的人并不太多,但是他的父亲却是非常的有名,这便是在顺治、康熙两朝做出极大贡献,并且还曾经一度被顺治皇帝列为自己接班人的安亲王岳乐。而马尔浑的祖父、也就是岳乐的父亲,又系努尔哈赤的第七子、多罗饶余郡王阿巴泰,由此可见当时的马尔浑也算是有着一定背景和威望的宗室成员。
于是,出于对安亲王岳乐家族世系的重视,康熙皇帝专门下旨,对马尔浑以高规格的礼仪进行下葬治丧,同时颁布服丧期间的种种禁令,其中就包括了“禁酒令”和“禁宴令”。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就在此时,马尔浑的弟弟景熙却向康熙揭发,步军统领托合齐父子公然违抗康熙皇帝的禁令,一连数日“聚众会饮”。
这个时候就需要考虑两个问题:
其一,景熙为什么要如此认真的向康熙皇帝检举托合齐等人,难道真的只是为自己死去的哥哥抱不平么?
其二,托合齐等人真的就那么控制不住,非要马尔浑的丧期这几天聚众饮酒,举杯换盏么?
而当我们把景熙和托合齐两人的背景关系分析清楚的时候,这两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景熙,以及他所在的安亲王岳乐家族,在这一时期是坚定的八阿哥胤禩的支持者。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八阿哥胤禩大婚,正式迎娶安亲王岳乐的外孙女郭络罗氏为自己的嫡福晋,而这位郭络罗氏,也是马尔浑、景熙等人的外甥女。
正是由于这样的结有姻亲的关系,使得出身极为卑贱的八阿哥胤禩得到了门第非常高贵的安亲王家族世袭的支持,而包括安亲王岳乐以及他的几个儿子,包括马尔浑、景熙以及吴尔占等人,皆站在了八阿哥胤禩一边。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托合齐则是太子党的重要成员。
其实,托合齐与安亲王岳乐家族是颇有渊源的,托合齐原本是安亲王岳乐府上的包衣,后其家族被转为内务府包衣,正式成为“根正苗红的皇家奴才”。
后来,托合齐的妹妹万流哈氏嫁给了康熙,并为康熙生下了皇十二子胤祹,其与康熙皇帝的关系更进了一步,同时得到了康熙皇帝的信任,并且也得到了当时主管内务府的太子胤礽的赏识,于是在四十一年(1702年)托合齐开始担任步军统领一职。
而在这之后,托合齐与太子胤礽的关系日趋紧密,进而成为了胤礽的重要党羽。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当理清了这一层的关系后不难发现,景熙与托合齐之间,是既有政治利益冲突的“公仇”,也有着“曾经主仆”之间的“私怨”。
但是从景熙的角度来说,其告发托合齐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扶持八阿哥胤禩,同时对太子胤礽的党羽势力进行打击。
而对于托合齐而言,似乎对于自己“政敌”的去世,他表现出一定的兴奋和开心,也是情有可原的,特别是在当时双方势力剑拔弩张的时刻,确实有着应该“庆祝”的理由。
起初的时候,康熙皇帝也仅仅将托合齐等人的会饮定义为是满洲人善食酒肉、无法控制,在加上双方的矛盾并非一天两天,朝堂上是众人皆知的,康熙也准备就此结案,并未准备从重处分。
可是,景熙对此确实不依不饶,坚持让康熙皇帝彻查此事,然而康熙经过彻查后却惊讶的发现,看似平常的会饮,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
(图片来源于网络)
表面上的“会饮”,其实质却是“缘结朋党”。
经过调查康熙发现,参与“会饮”的人员多达二十余人,除了托合齐父子,朝中多位重臣参与其中,最为关键的人物就包括刑部尚书齐世武、兵部尚书耿额、都统鄂缮等人。
面对这样一份名单,康熙皇帝可以说是非常的惊讶,甚至可以说是极度的惶恐,原因就在于这些人个个都不是“善茬”。
托合齐,步军统领,官职全称“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又称九门提督。他手中掌管两万兵马,负责京城九门以及皇宫的卫戍,统领着京城内战力最强,规模最为庞大的一支武装力量。这个职务就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城卫戍部队司令。
耿额,兵部尚书,负责全国的兵马组织与调配。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
齐世武,刑部尚书,负责全国的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公安部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即公检法系统“三位一体”的领导。
鄂缮,八旗都统,统领本旗兵马以及署理旗内事务。相当于现在的集团军高级军事长官。
由此可以看出,这些参与会饮的官员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手中都掌握着一定的兵权,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不得不为自己的安危以及自己皇位的安稳担忧起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在经过一番彻查之后,结果令康熙是更加的触目惊心。
原来,托合齐、齐世武、书耿额等人,借“会饮”寻欢作乐是假,帮助太子胤礽“缘结朋党”是真,更令康熙感到无比惊恐的是,这些人除了为胤礽拉拢、招募朝廷官员,扩大其势力与影响力,甚至还在密谋计划着种种“阴谋”,简直可以用“骇人听闻”来形容。
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皇帝最终给“托合齐会饮案”下定结论,即这就是一桩彻彻底底的“会饮谋逆夺位”事件。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托合齐会饮案”后,太子胤礽被彻底废除,托合齐等人也尽皆遭到严惩。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三十,康熙皇帝在畅春园召集诸皇子宣布:
“皇太子胤礽复立以后,狂疾未除,大失人心,断非可托付祖宗弘业之人,故予拘执看守。”
这是康熙皇帝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废黜,并将其永久性的圈禁在了咸安宫之中。
四年之前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一废皇太子”的时候,康熙皇帝是捶胸顿足、痛苦之至,并且是六天六夜密友合眼,可见当时的康熙是“爱之深、恨之切”。而这一次,康熙的表现则平静了许多,他是真的认为此时的胤礽已经是彻底的无可救药,于是也就此非常坦然的面对了这一结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这样的举动并不代表着康熙皇帝毫无愤恨之情,只不过他将心中所有的怒火全部发泄在了托合齐等人的身上。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托合齐在被囚禁的一年之后死在了狱中,康熙皇帝下令“挫骨扬灰,不得收葬”。
齐世武的结局则是更加悲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皇帝在废黜胤礽的同时,以“诌事”皇太子胤礽为由,将齐世武治罪,并“命以铁钉钉其五体于壁,(齐世武)号呼数日而后死。”
至于耿额、鄂缮等人,或被革职流放,或被直接处死,下场也是非常的凄惨。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实际上,这并不是康熙皇帝第一次因为太子胤礽的关系而惩治朝臣,在此之前的索额图的结局也是同样的悲惨。
自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胤礽第一次为康熙皇帝所训斥,并且在这之后,康熙对于胤礽的贪婪、挥霍与傲慢,是愈发的不满,而他也将此归咎于太子胤礽的叔姥爷索额图身上。特别是在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恰逢康熙皇帝南巡,在行进到德州的时候太子胤礽病重,康熙急召索额图赶来照看胤礽,于是索额图与胤礽朝夕相处了很长一段时间,而从这个时候开始,太子的种种恶习一下子全部都暴露了出来,并且是愈演愈烈。
终于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下令将索额图圈禁,进而将其活活饿死,之后更是给其扣上了“本朝第一罪臣”的帽子,使其彻底的身败名裂。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再往前推到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的时候,康熙皇帝也因为太子胤礽就公然违背禁令,擅自在府中接见内务府中下级官吏,下令将与太子有过交往的内务府官员们,包括膳房人花喇、哈哈珠子德住、茶房人雅头、膳房人额楚等人,或处死,或治罪流放。
由此可见,康熙皇帝在对待太子胤礽的问题上,一直以来都是采取的“零容忍”的态度。
一来,朝臣与太子胤礽关联过于紧密,进而置康熙于不顾,这无疑是对康熙至高无上的皇权的一种藐视与亵渎,这种动摇皇权威严的行为,必然为康熙所不容。
二来,太子胤礽可以说凝聚了康熙的半生心血,康熙非常不希望自己此前的所有努力与付出就此付之东流。
三来,太子作为国之储君,关系到的是国家命运以及王朝的未来,于是所有有关于太子的问题,也就会自然而然的获得更多的关注,同时也将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这也使得康熙对于这些问题是高度的重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毫无疑问,托合齐等人,恰恰是触碰了康熙心中的这根“红线”。
一方面,这种暗地里“聚众会饮”,行“缘结朋党、阴谋乱政”之事,已经威胁到了皇权统治,必然将触怒康熙;另一方面,不管谁是主谋,整件事情毕竟是将太子胤礽牵扯其中,并且对胤礽产生了即位负面的影响,包括对其的心理、声望以及未来前景等方面,都产生了严重的后果,而这无疑又极大的刺痛了康熙皇帝内心的敏感神经。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托合齐等人的悲剧结局也就此成为了必然,而他们也与索额图一样,全部就此成为了“九子夺嫡”这场皇子间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猜你还喜欢
- 11-30 清朝的军队还是比较多的,那绿营兵算是个怎样的兵种?
- 11-30 清朝地方官员有养廉银,那么京城官员也有类似补贴吗?
- 11-30 养廉银作为清朝特有的俸禄制度,它又是怎么创建的?
- 11-30 在中国博大的酒文化中,清朝的皇帝都喜欢喝哪些酒?
- 11-30 与其他朝代不同的是,清朝的亲王们有着哪些权利?
- 11-30 中堂最早出现于唐朝,它在清朝时期是什么品级的官员?
- 11-30 清朝很重视对皇子的教育,那么有什么相关教育制度?
- 11-30 雍正皇帝继位以后,之前的废太子胤礽又是怎样的结局?
- 11-30 清朝给京官的俸禄非常的低,大多数京官如何想着法子捞钱?
- 11-30 胤礽这位清朝的皇太子,为何能让康熙容忍他两次?
- 11-30 鳌拜都为三代清朝帝王出生入死了,为何还认为他是奸臣?
- 11-30 康熙虽然爱屋及乌,但一岁就当太子的胤礽为何被废了?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