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成人礼是什么样的 多少岁才能举行成人礼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24浏览:37分类:历史
还不知道:古代成人礼的读者,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何为成人?在现代,法律意义上的成人是18岁之后,生理意义上的成人是有独自生活能力甚至能够赡养父母的人。而成人礼,就是少男少女达到成人年龄时举行的象征着迈向成人阶段的仪式,世界各个国家都有不同样式的成人礼,西方的成人礼大多是在特定年龄的生日办一场聚会或者舞会来庆祝他们告别童年,现在中国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许多家庭会在孩子十八岁那年为他们举办一个成人聚会,有些学校也会一起组织学生组织成人仪式以完成相应的纪念。
可是这毕竟算是一种“舶来文化”,那么中国有没有自己的成人礼呢?答案是肯定的。然而在中国古代,十八岁并不是什么特殊的年纪,成人礼的形式也和现在完全不同。
在尚未进入文明时代的氏族社会,成人礼就已经出现,通常将它称作“成丁礼”,主要的内容就是检测其体能与技能以确定他能否取得氏族正式成员的资格。在进入文明时代后,“成丁礼”在大多数地方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在儒家改造之下的正式礼仪,但是这种礼仪是为了维持儒家推崇的差序而存在的,因为地位地下的奴隶是没有这种成人礼的,而地位越高的人这种礼仪的规模也会越大。所以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处在平民和贵族之间的士阶层的成人礼。
古语有云:“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不同的年岁有不同的称呼也该有不同的作为和思想,其中“二十弱冠”就是指男子的成人之年,这时要行冠礼,带上表示已经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而女子成年为十五岁,称为“及笄之年”,这一年举行及笄礼以示成年可以出嫁。这样的仪式起源于周代直到满清入关后才被废止。那么这样的仪式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在《仪礼·士冠礼》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在正式举行冠礼之前,有许多的准备工作要做。首先是“筮日”为的是求一个好日子来举行人生仪式中重要的成人仪式——“求其永吉”,在日子定下来之后,主人(将冠者的父亲)就要“戒宾”,也就是他要提前三日通知自己的同僚、朋友并且邀请他们去观看自己儿子的成人礼,当冠礼仪式的嘉宾。
“戒宾”之后还要“筮宾”,通过再次占筮的方式,从刚刚通报的同僚朋友中选出德高望重的人担任加冠的正宾称为“赞者”,一旦确定,正宾就必须要到场,因为正宾在仪式进行过程中承担着很多重要的作用,例如为将冠者整理衣冠、表字等工作。把日期、宾客都确定下来之后就是期待着正式加冠的日子。
到了正式举行仪式的那一天,加冠者早早地要进行沐浴和特定梳洗,家中要“陈服器”,父母负责迎赞者入庙。等客人和主人都各就各位之后,加冠就正式开始了。加冠有“三加之礼”,就是说要加三次冠。
第一次加冠称为“始加”,将淄布冠加在将冠者之首,缁布冠就是块黑布,据说远古时人以白布为冠,逢祭祀就把冠染成黑色。意在缅怀祖先,不忘先辈创业艰辛。“始加”的祝词是“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提醒加冠者已经成年,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也祝福他一直到寿考之年都有福气,后面两次加冠的祝词意义也大部分相似;
第二次加冠称为“再加”,将皮弁加于将冠者之首,皮弁是用白色鹿皮缝制,用于军礼、田狩礼的场合,意味着将冠者可以保家卫国。“再加”的祝词为“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叔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服”;
第三次加冠称为“三加”,将爵弁加于将冠者之首。“爵”通“雀”,爵弁质料之色与雀头之色都是赤而微红故称。爵弁使用于协助国君祭祀等重要场合,因此完成这一层的加冠就意味着被所在阶层的正式接纳。“三加”的祝词为“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福。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耇无疆,受天之庆。”
我们可以看到,这三次所加的冠越来越尊贵,被冠者所将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重要,因此这三次加冠之义在于“三加弥尊,加有成也。”通过这三冠连加来激励冠者由卑而尊地不断进取,向真正的成人成长。
“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加冠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取字”,正宾为加冠者赐本名之外的寻常称谓,这个称谓就是“字”,用“字”来代替“名”,此后只有父母国君可以直呼其名,意在崇敬父母为冠者所取的名字。在完成这一系列的程序之后,加冠者就可以以成人之礼拜见尊长,宣告自己已经成人,拜见的顺序大致是母亲、亲戚、姑姑姐姐、国君、卿大夫乡先生等人。
以上就是“士冠礼”的主要过程,“及笄礼”在《仪礼》中没有详细的记载,但是在宋代的史书中也有所描写,它大部分的过程都和“士冠礼”相似,只不过女子所加不是帽子而是笄,类似于簪子的饰品。
成人礼结束后,就意味着在社会上已经认同你成年人的身份了。那么作为成年人自身又该怎么认识自己的身份呢?这就要求我们去理解冠礼之义,也就是成年的意义。
在《礼记·冠义》中有这样一段话:“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礼仪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以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故曰:冠者礼之始也”。这句话的大义就是强调作为人之根本的礼仪,其基本要求在于容貌体态端正,态度端庄,言辞谦逊,这些做到了之后才能使君君、臣臣、夫夫、子子。所以男子在二十岁之后的成人礼,戴上标志成人的帽子和穿上完备的服装,才能够更好地做到容貌体态端正,态度端庄,言辞谦逊,礼行而成人。也就是说“加冠”实际上是在赋予使命,赋予为人为臣为君的使命,正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这一个小小的成人仪式,看起来繁琐复杂但实际上每一步都有其中的道理,它不仅是一个仪式更是一种教育,一种孩童时期成长的总结和成人之后使命的赋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些看起来新奇的现象,事实上都存在于中华文化中,只是被我们遗忘了。
参考文献:《礼记》
猜你还喜欢
- 11-30 古代官员没有明确的退休年龄,但为何退休后要回老家?
- 11-30 要知道古代是没电没网的,古人在夜晚真就日落而息吗?
- 11-30 古代利用护城河来拖缓敌军进攻,那么护城河里会有鱼吗?
- 11-30 潼关作为中国十大名关之一,它在古代究竟有多大的意义?
- 11-30 在古代战争中,士兵们在攻城时真的是采用梯子吗?
- 11-30 在古代历朝历代中,有明文法律规定驸马不可以纳妾吗?
- 11-30 古代语言有着丰富的含义,古人互相见面时如何称呼对方?
- 11-30 古代假期长短的变化,与朝廷对社会的管控有何关系?
- 11-30 在古代的战争中,有些士兵为什么被射一箭基本就死了?
- 11-30 在发展比较落后的古代,古人出门远游都靠走路吗?
- 11-30 古代那些建大功立大业的名将,都是如何在军中立威的?
- 11-30 作揖作为中国古代礼仪之一,女性与男性有怎样的区别?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