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乾隆为什么也要焚书?乾隆焚了多少书?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24浏览:49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为大家带来乾隆焚了多少书?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乾隆皇帝即位后,为了巩固其政权,维护其统治,在思想领域实行了严密的高压政策,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焚书。不过,他的焚书过程做得比较“得体”,并没有像秦始皇那样显得没有水准。

  那么乾隆皇帝为何要这样做呢?

  一是因为顺治元年(1644年)满清入主中原后,一些明朝遗民在著书立说中表现出悲愤与故国河山之情,有的或明或暗地揭露诅咒清军南下时的暴行,也有的揭露清代宫闱中的丑闻;

  二是一些爱国之士在著书立说或上书陈策的文字中,充满了“奴虏”、“故酋”等有损天威的词汇,使他们感到莫大耻辱;

  三是满清原本是女真族支属,明代叫“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崛起后自称“后金之汗”,太宗即位后,建国号大清,将后金改为“满洲”。由于建州是他们的根据地,所以明代书籍中称他们为“建州奴酋”或“建州夷”。

  清军入关后,满清统治者对这些词汇忌讳很深,也恨不得把所有书籍中的隐讳处全部删改干净才放心。乾隆焚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乾隆焚书,是从大规模征集遗书所逐步引发的,乾隆朝编纂的《四库全书》对丰富我国宝贵文化是一大贡献。然而,在编纂的过程中,乾隆一面要全国藏书家提供珍本书籍以供选择,一面却把被认为是词意抵触的“违碍”、“狂悖”之书大量禁绝和焚毁了。

  乾隆几次在上谕中连哄带骗,软硬兼施,告诉人们不必畏首畏尾,可实际情况是怎样呢?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八月,为编纂《四库全书》而征集的遗书由各省纷纷解来京师,数量不下万余种。令人奇怪的是,各省并没有将“稍有忌讳之书”缴送。

  为此,乾隆还把地方官斥责了一番,接着便将各省所进之书交给四库书馆详细检查,发现有关“碍者”即行撤出,准备销毁。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十一月,还拟定了《查办违碍书籍条款》九则,于是大规模的搜查禁毁的暴行在全国蔓延开来。

  除了少数民族地区外,各地方官员先是“刊刷誉黄”,“遍粘晓谕”,造成声势,劝告藏书之家尽量呈缴。继而派出专人,或指定地方绅士,各学生监,深入民间询访,甚至以缴书多少来决定日后的补用名次,以刺激他们肆力搜索。也有规定用钱收买的,江苏省为为此设立了江宁、苏州两个书局掌管收书。一时间,断章取义,牵强附会,搞得乌烟瘴气。

  乾隆查缴禁书,开始时只是缴书,并不去追查印书的版片,后来传谕各省既要禁书,又要毁版,在一省查获,立即飞咨各省,务必要“悉行查缴”。由此可见乾隆焚书的决心。

  在这场焚书浩劫中,有很多的个人著作被禁毁,以致于惨遭文字狱冤案。乾隆尤其喜欢抄家、封产。因文字狱获罪的人,抄家时搜出“违碍狂妄”书籍,或罪则更大。

  康熙、雍正时期也搞了许多文字狱,杀人并毁书,而乾隆帝的文字狱进而大肆焚书、禁书,由缴禁书又屡兴文字狱。章太炎骂乾隆焚书比秦始皇还要阴险狠毒。由于查禁的面扩大了,涉及人民群众和少数民族地区,所以乾隆要求各省督抚要装的狡猾些,“须不动声色,不可稍涉张皇”。看来,乾隆一心要焚书,却又想保留一点好名声,这一点他比秦始皇更为阴险狡诈。

  四库书馆虽然以修书为业,实际上还担任着焚书的重要任务。几年间,各地呈进之本中,有词意“悖逆”的书籍被陆续查出,并分次奏缴销毁,到了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共查出了三百二十五部二千一百二十三本。查出的这些应毁书籍,同时也开单让各省督抚一体查缴。

  乾隆经过这样大规模的查禁书籍,共毁掉了多少书呢?无法统计精确数字,但据后人考证,被销毁的书总数应该不下十万部,如果这个数据可信的话,那么销毁的书的总数是《四库全书》著录存目总数的近十倍。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