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古代中探花,为什么比中状元还高兴呢?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23浏览:35分类:历史

  探花是第三名,状元是第一名,为何得了第三名的,居然比第一名的还要高兴呢?

  有人说,探花通常比较帅,中了探花,说明自己的颜值得到了皇帝的垂青,就更有机会成为当朝驸马。只要娶了美丽的公主,那升官发财,功名利禄,就滚滚而来了,挡都挡不住。

  果真如此吗?

  提起探花,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小李探花—李寻欢,李寻欢有两大法宝:

  一是小李飞刀,这种兵器名列百晓生《兵器谱》第三位,只要发出,便不可挽回,必然血溅当场,不死也得要半条命。

  二是李寻欢的颜值。他的颜值太高了,爆了很多次表,女人见了心动不已,男人见了自惭形秽,人都习惯用“美”字形容女人,但“美”字放在李寻欢身上,也丝毫没有违和感,因为他集女性的阴柔之美和男性的刚毅之美于一体。

  李寻欢—小李探花,确实够帅气,够美呆,这毋庸置疑,然而,所有的探花,难道都是帅哥吗?

  这里先不给出答案,先来看看探花一词的起源。

  探花一词最早起源于唐朝。我们知道,隋朝之前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当官的世世代代为官,当农民的世世代代为农民,当商人的世世代代为商人,命运好不好,只能靠投胎。

  隋朝之后,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实行了科举制度,不论穷人,还是富人,都有机会参加科举考试,虽然富人的机会还是比穷人多,但毕竟给穷人开了一扇窗户。

  到了唐朝,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了。科举考试大体程序是这样子的,先参加县市和府试,两个都通过了就成为了秀才。

  PS:秀才大体相当于现在的本科毕业生。

  成为了秀才之后,才有资格参加古代公务员考试—乡试,考中了之后就是举人,就可以当个小吏(基层公务员),名正言顺地吃皇粮了。

  中了举人之后,可以继续往上考,参加三年一次的会试,考上之后被称作贡生,就有机会去中央部委工作了。

  考上贡生还可以接着往上考,参加殿试,金榜题名的叫作进士,进士分为三等,第一等的前三甲就是状元、榜眼和探花。

  能进入前三甲,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是千军万马走钢丝,能走过来的那都是佼佼者中的佼佼者。

  唐朝科举结束之后,一般会邀请所有进士参加一场大Party,通常称之为探花宴,园中各色花卉,争奇斗艳,大家饮酒赋诗,畅所欲言。

  探花宴中的高潮部分,是献花环节。由官方在诸位进士之中,挑选一个最英俊帅气的人,由他摘取美丽的花朵,献给状元,这个献花的人被称为“探花郎”。

  能被选为“探花郎”,说明颜值得到公认,所以“探花郎”的名气甚至一度盖过了状元,成为了无数少女心目中的白马王子。

  然而,到了明清两朝,探花宴就不复存在了,也就没有了探花郎之说,“探花”就不再是颜值的代表了,能选为探花,更多的还是看才学。

  其实,状元、榜眼、探花三者的实力非常接近,谁是第一,谁是第二,谁是第三,全凭皇帝一人的喜好。

  有时候,名字取得好坏,是成败之关键。

  乾隆年间的一次科举考试,当时大臣把前十名的名单报给了乾隆,由他钦定前三名,乾隆一一略过之后,发现第十名的叫作胡长龄。

  此时乾隆已79岁高龄,想再多活几年,他觉得胡长龄名字非常吉利,于是大笔一挥,把胡长龄钦定为状元。

  慈禧晚年的一次科举考试,有一个王寿彭的人,他的排名第五,按理说没有机会进入前三甲,大臣把名单报给慈禧太后,慈禧觉得王寿彭名字吉利,像彭祖一样长命百岁,于是就把王寿彭定为状元。

  所以说,古代说探花比较帅,只适用于唐朝。后来的探花只是指第三名,与颜值无关了。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