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为什么越战越弱?根本原因是什么?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23浏览:35分类:历史
最近一段时间,李夫子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最近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历史研究成果,不仅证明了宋代是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而且,在我们印象当中宋朝是任外族欺负、军事实力很弱的铁案,其实也是千年大冤案。根据《新唐书》、《旧唐书》、《宋史》、《辽史》、《金史》等等史料中的战事记载统计,竟然意外的发现,交战规模万人以上不包括统一战争和国内战争的对外战争,宋朝的胜率居然超过了70%,大大超过了唐代!
而且,现在很多的军事史研究著作都说,宋代兵种很齐全,而且协调作战能力非常强大,这就跟各位小伙伴一直以为的宋代军事力量很弱的印象是完全不匹配的,那由此,李夫子就产生了几个疑问,唐朝军队的战斗能力到底如何呢?宋朝军队的战斗指数是误解,还真是渣呢?唐朝的军队以胜率来算,难道战斗力真不如宋朝的军队?带着这三个问题,李夫子搜集资料来试着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和对比,试图寻找唐强宋弱背后的真实原因!
唐朝的灭突厥战争
首先来关注一下唐朝,整个有唐一朝,对外战争非常多,李夫子就挑两个非常著名的对外战争说一说,首先就是奠定大唐“万邦来朝”地位的“灭突厥”战争,话说公元618年,唐朝建立不久,刚刚统一全国,当时的 突厥统治者感觉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从各个割据诸侯手中勒索财务了,于是就想趁着中原百废待兴、唐朝刚立,国力还不强的时候,再走马中原抢一波。东突厥当时的领袖叫“颉利可汗”,曾亲率大军15万,入侵并州,掳去了男女5000多人。在他们眼里这可不是人,而是财富,又率骑兵10多万大掠朔州、进击太原,更于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刚刚继位之时,率领20万大军直逼唐都长安城外的渭水桥之北,而且距离长安仅40里,一时间京师震动,唐太啊被迫亲自出马,搞了个“疑兵之计”,亲率臣下和众将士在渭水与“颉利可汗”对话,对方看见唐军部队威严,又听到太宗说要给很多的金箔财物,要结盟当兄弟,于是就领兵而退。虽然解了长安之围,但唐太宗很不爽啊,这可是屈辱求和呀,于是就下决心要和突厥决一死战,随着唐朝的国力逐渐强盛,反击突厥的时机终于成熟。
贞观三年,也就是公元630年的冬天,李靖率六路大军拉开了大唐与突厥30多年战争的序幕。贞观四年正月,李靖出奇制胜,在定襄大破突厥,打的颉利可汗狼狈逃窜,最终不可一世的颉利可汗被生擒,东突厥灭亡!当然了,既然有东突厥肯定还有个西突厥,唐朝初期,西突厥势力也很霸道,史料记载:“北并铁勒,西拒波斯,南接罽宾,称霸西域”。“罽宾”这个地方指的是哪一块呢?是指“卡菲里斯坦”至“喀布尔河”中下游之间的河谷平原,某些时期还可能包括“克什米尔西部”,总之面积非常大,率控弦之士数十万人,对唐朝形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为中西方商业交通枢纽被他把控,经济发展是第一要义,这相当于抓住了唐朝的一条经济命脉啊!没奈何,只能把西突厥给打趴下了。当时西突厥的首领叫做“阿史那贺鲁”,本来呢,他是归服太宗朝的,还给了个将军称号,后来太宗驾崩,没人能镇得住他,这小子就反了!自号“沙钵罗可汗”!建牙廷于千泉,也就是今天的吉尔吉斯山脉北麓,库腊加特河上游一带。与唐为敌,数次袭扰西域,大唐也毫不含糊,直接开打,一打就打了多年,大唐采用了各个击破的战略,先把他联盟的对象一个个都干掉,唐高宗显庆二年,公元657年,灭西突厥最后一战开打了,领兵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大将“苏定方”,兵分南北两路,合击“阿史那贺鲁”。据史料记载,当时天降大雪,平地深二尺,英勇的唐军指战员那是踏雪兼程追敌,士气高昂,“阿史那贺鲁”最终被打的落花流水,情急之下就跳进了刺骨的伊犁河,逃往了石国,被当地人活擒,送给了唐军,至此西突厥也完了!
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怛罗斯之战”
这是大唐自开朝以来最酣畅淋漓的对外战争之一,不过李夫子估计,很多小伙伴对于大唐跟东西突厥的战争史已经非常了解了,那下面的这一场战争,估计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这场战争是大唐和阿拉伯帝国之间发生的唯一一场战争,被永载史册,这场战役叫做“怛罗斯之战”,“怛罗斯”在哪?大概是在哈萨克斯坦,布尔城的附近。战役是在天宝10年,公元751年爆发的,当时唐朝方面的主将是“高仙芝”,副将为“李嗣业”,兵力是安西都护府的2万汉军,外加咱们的盟军跋汗那部、葛逻禄部众1万人,唐军虽然那个时候是马步混合部队,但是唐军的步兵都有马匹啊,平时是以马代步,作战的时候才下马进攻,战斗力那也是极强的。
阿拉伯方面的主将是呼罗珊总督“艾布·穆斯林”,手下大将为“雅德·伊本·萨里”,兵力为呼罗珊本部的宗教战士4万人,再加上已经被阿拉伯控制的所有蜀国的兵力10多万,总兵力当时在15万至25万之间,在兵力方面阿拉伯联军是占据了绝对优势,在素质方面,呼罗珊是当时阿拉伯历代经营的军事重镇,又是伟大的“阿拔斯王朝”起家的地方,呼罗珊骑兵的素质,那在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当中,当属翘楚。
这注定是一场针尖对麦芒的战斗,根据史料记载,我们来看看两边的武器,兵器方面唐军步兵使用的是“陌刀”,威力极大。骑兵方面则是轻重骑兵结合,一般是用“马槊”,在近身肉搏的时候所用的是横刀,横刀也就是现在所称的“唐样大刀”,横刀的锻造技术在当时世界上是极为先进的,锻造出来的刀锋锐无比而且步骑两用,制造横刀的技术,后来被日本人学去了,就成就了日本刀现在的盛名!另外唐军的铠甲当时抛弃了魏晋的“具装铠”,演变成为了以“明光铠”为代表的“唐十三铠”。重量更加轻、但是防御力却大大提升。
而阿拉伯军队在这方面就逊色不少,阿拉伯步兵,列阵时用的是长矛配盾牌,是传统装备,但是,阿拉伯的“大马士革刀”在世界上可享有盛誉啊,步骑两用的阿拉伯弯刀是锋利无比,在唐代就享有盛名了,而在马匹方面,阿拉伯肯定是占了绝对优势,因为阿拉伯马到目前为止都是世界上最好的马种,这是唐军所不能比拟的,双方大战是一触即发,到底鹿死谁手呢?
把时间移回到天宝10年4月,公元751年。高仙芝在4月份从安西出发,准备先发制人、搞闪电战,在翻过帕米尔高原,然后越过沙漠,经过三个月的长途跋涉之后,高先芝在7月份到达了阿拉伯人控制的怛罗斯,并且开始围攻怛罗斯城,战争的经过并不复杂,面对人数众多如蝗虫般的阿拉伯军,唐军是毫不示弱展开了厮杀,双方打了整整5天5夜,不分胜负,由于孤军深入,敌众我寡,按道理说应该是处于下风才对,可是唐军士气高昂,反而是占了上风,但是就在第5天夜晚,双方都已经打的是筋疲力尽的时候,早有异心的唐军联军“葛逻禄部”突然临阵倒戈,唐军是措手不及,腹背受敌,然后迅速的溃散。当时的高仙芝可能也万万没想到,亲近的小伙伴在临门一脚的时候竟然倒戈了,所以面对一阵阵的厮杀声,自己的兵将们都纷纷倒在血泊当中,他是没有一点心理准备的,有点晕乎啊,等他杀出重围清醒过来准备率部反击时才发现,跟自己突出重围的只有数千人了。
高仙芝只得怆然离去,很难过啊,自己的家底全没了,然后准备回去以后下次带够人马卷土重来,非得要把你打趴下不可。阿拉伯军,虽然这次胜利了,可是唐军的战斗力实在太可怕了,打的是头破血流啊,所以,也对高仙芝没有追击,虽然说这场战争,阿拉伯胜了,大唐败了,但是双方损失是几乎相当,试想一下,唐军是远离故土,面对数倍之敌,在小伙伴倒戈、腹背受敌的情况下,依然是重创了当时阿拉伯的主力军团,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最终呢,唐军阵亡1万多人,而敌方阵亡人数超过3万,经此一役,2万唐军成了阿拉伯军队的俘虏,但是这些人,并没有被屠杀,而是受到了优待,成为了中亚新建的各地造纸坊和其他作坊非常抢手的工匠。
怛罗斯之战之所以令人瞩目是因为它是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之间发生的唯一一场战争,而且这场战争,打的还非常精彩,堪称经典,但实际上,这场本应该是惊世骇俗的,在当时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碰撞,最终却并没有进入两国最高统治者的视线,实际上,更像是唐帝国的安西都护府将领“高仙芝”和阿拉伯帝国的呼罗珊总督”艾布穆斯林”之间的冲突,因为我们都知道藩镇之乱最终导致了唐的衰亡嘛,在阿拉伯帝国也是如此啊,在他们眼里这不过就是两个帝国的军阀间混战而已,说到这儿,讲了唐朝的两场对外战争,一胜一败!可是唐军表现的都是无可挑剔的一级棒!
宋朝对外战争的胜率很高
那回过头来再看宋军,数据表明宋军的对外战争的胜率好像更高一些,那是不是宋军更强一些呢?没错,实战当中,宋军的胜绩确实很多,不讲对内战争,我们就讲宋辽战争,首战北宋就由于轻敌,在高梁河失败,全军溃退,损失惨重,所以,后来宋军是严阵以待,十世纪80年代,辽军也曾是六攻宋境,在满城、雁门和瓦桥关等地均被宋军一一击退,此后呢,基本上是谁进攻谁吃亏,双方都拿对方没办法,所以导致了1004年的“檀渊之盟”!此后的100多年间,宋辽再无战事,在历史上中国和游牧民族的合约中,“檀渊之盟”是最见效果的一个,这是史学界所公认的。
宋朝面临的威胁,除了辽国之外,还有金国。宋军的又一段光辉年代,那就是在北宋崩溃后的30年间,当时是金兵南下、中原易手,1127年金兵以倾国之力南下渡江,以图一举灭亡当时的宋朝,而当时的宋朝呢,临时朝廷立足未稳,形势危矣,但就在这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南宋军队居然不可思议的一败再败金军,南宋对金的抗战,说实话令人比较惊异,一个流亡朝廷和一些流亡的军人,面对横扫东南亚的女真人,几无败绩!这能不能说明宋军的战斗力相当强呢?
100年以后,南宋迎来了最可怕的野蛮民族,那就是蒙古人,蒙古人征服“西辽”用了一年时间、征服“花剌子模”用了一年半时间、征服“波斯和阿拉伯”用了八年时间、征服“西夏”用了10年时间、而征服中国北方的金朝用了22年时间,但是在征服这其中所谓军事最弱的南宋,居然用了45年!期间,蒙古数度以灭亡南宋为目的的大举入侵,都被南宋军队是一一击退,尤其值得可歌可泣的是在1241年,失手蜀中的中心城市成都以后,中国的四川居民每天都在和蒙古军的抗争中度过,抗战时间居然超过了40年。这军事能力,尤其是军民的战斗精神,真的是让我们后人看到这段历史的时候,不由得肃然起敬!
宋朝为什么越战越弱?
那问题来了,大唐败仗多,为什么是越来越强大,而我们这个宋朝胜率非常高,却显得那么弱小呢?由于篇幅所限,李夫子就不从经济上、征兵制度上等等各个点展开分析了,李夫子只简单的分析两点,打仗要讲究战机,而宋朝皇帝打仗却有个坏习惯,那就是每次出征,都要提前布置好阵图,让领兵将领按照固定阵图与敌人厮杀,那这怎么能行呢?这不是典型的教条主义嘛?但是不听还不行,要不然小心脑袋保不住,你说这仗该怎么打?这是其一。
其二是宋朝的大捷,根据史料来看的话,往往都是击溃战而不是歼灭战!有位伟人曾经说过“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而宋军的悲剧就在于总是伤其十指,却难以断其一指。另外,宋朝的大捷也跟我们认为的不一样,当敌人包围一个城池,一个将领守住了城池,可是任由金军在外抢劫掠夺,抢了很多的妇女财富跑了,这在金军眼里那就是胜利,而宋将认为自己也胜利了,因为他保住了城池,这对宋朝来说,保住城池就是大胜啊。还有,那宋金交战,5000金兵铁骑对抗3万宋军步兵,结果宋军死了2万多,金军死了3000多,金军最后退去,宋军就认为这场战役是大捷,因为金军最后跑了嘛,这不是大败吗?但其实想一想,你自己伤亡也挺大的吧,为什么被忽略了呢?这就是宋朝所谓的大捷,对于打仗,大唐有个形象的比喻是“包饺子”,而对于宋朝呢就是“赶鸭子”。
通过唐宋之间的战争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唐朝还是宋朝其军队战斗力都首屈一指,但为什么一个是越战越强、一个却越战越弱?究其原因就是“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顶层的懦弱无血性会导致整个国力的持续衰弱,仅靠士兵本身,自然是举步维艰,最终也会落得国破山河灭的下场!
猜你还喜欢
- 11-30 宋朝为何会出现文人士大夫为主的社会形态呢?
- 11-30 究竟是从几时起,宋朝开始患上了这没救的“软骨症”?
- 11-30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官员的行为,宋朝有怎样的老规矩?
- 11-30 古代没有电灯,古人夜读会不会导致近视呢?
- 11-30 宋朝一直都是“看来富裕”的印象,但为何不去发展军事实力?
- 11-30 对于古代的纳妾制度,即使是宋朝时期为何也觉得贵?
- 11-30 在宋朝300多年的统治中,为何没有皇子及宗室乱政的现象?
- 11-30 在北宋初期,宋朝的耕地面积得到怎样的大幅增加?
- 11-30 为了保证公平与公正,宋朝制定了哪些规范的审判制度?
- 11-30 宋朝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建立起怎样的政治制度?
- 11-30 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宋朝对饮食有怎样的精致程度?
- 11-30 宋朝女子能读书识字吗?能,但也只能在家里读书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