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中国这个神秘的家族出过36个皇后、36个驸马和92个宰相,凭什么?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22浏览:33分类:历史

  中国这个神秘的家族出过36个皇后、36个驸马和92个宰相,凭什么?下面历史屋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要说三国哪个家族最有名,很多人会说琅琊诸葛氏。

  诸葛亮在蜀汉担任丞相、诸葛瑾在东吴担任大将军、诸葛诞在魏国是镇南大将军,时人都说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狗非贬义,具体看刘邦所说的功臣与功狗的区别)。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家族,在琅琊还不是第一望族,这就要说到当时的背景了。

  提到魏晋南北朝,大家印象中这是一个乱世,皇帝如走马灯式地换,可是朝廷的三公一类的高官,却一直稳定地掌握在几个世家大族手中。

  刘禹锡的诗中写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其中的“王谢”指的就是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

  相比较于诸葛三兄弟后继无人,其实,琅琊王氏对中国的历史影响更大。

  “王与马,共天下”

  公元280年,“王睿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曾经三分天下的吴国也归入了晋国版图。洛阳举行的“受降”仪式上,司马炎指着大殿上的一个座位,说:“我设下这个座位等你很久了。”司马炎此话意在讽刺孙皓。

  可是,孙皓听到了此话并没有羞愧之色,却说:“我在南方,也设下一个座位,等待陛下很久了。”孙皓话让在场的人都觉得他是二百五精神发作,没人当真。

  可是,36年后,这话就像谶语一样应验了:西晋王室在贾南风乱政、八王之乱和外族入侵的接连打击下,灰飞烟灭。

  眼瞅着中原地带已经成了不宜居住区,山东的琅琊王司马睿带着一票人马,衣冠南渡,跑到了当年孙皓的地盘。这世界上,果然是乌鸦嘴最灵!

  司马睿是想在南方重起炉灶,可问题是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藩王,而且封地还在山东琅琊,到江南地界,谁认识你啊?你就想跑来当皇帝?

  诶,还真有认识他,并且愿意帮助他,他们就是琅琊王氏。公元317年的三月初三,按照当地的风俗,百姓和官员都要到长江边去祈福消灾。

  这一天,司马睿坐上华丽的轿子,高擎着琅琊王的旗号,并布置仪仗队鸣锣开道,北方来的名流、名士也跟在后面撑场面,浩浩荡荡开往江边,迤逦有一里多长。

  最重要的是,琅琊王的两旁,站着王导、王敦兄弟——这俩正是当前琅琊王氏中最耀眼的双子星。

  这来祈福的江南士族都被镇住了:连名满天下的琅琊王氏都服了,咱小虾米还不赶紧套近乎?

  于是,“强龙”就这样压住了“地头蛇”,司马睿,就此开启了东晋王朝。

  琅琊王氏到底什么来头?

  有朋友估计要问:这琅琊王氏到底什么来头,能这么牛气?

  您还别说,琅琊王氏的祖上就很阔:

  据考证,老王家的始祖是东周灵王的太子姬晋,算是“贵气”的天子后裔。

  琅琊王氏的几个元祖是:王翦、王贲、王离。

  这几个名字,知道点秦汉历史的——都知道,山东六国中的五个(除了小韩),就是被王翦、王贲父子灭掉的,而王离则是霸王项羽的超级背景板。

  而正是王离在巨鹿之战的失败,王家子孙果断搬家到了琅琊郡(《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秦末,王离之子王元为避秦乱,“迁于琅琊,后徒临沂”),从此,就肇始出了名垂千古的“中古第一望族”——琅琊王氏。

  在汉代,琅琊王氏就有王吉(官至博士谏大夫)、王骏(御史大夫)、王崇(大司空,扶平侯)三代牛人,就已经逐渐有了野蛮生长的态势。

  魏晋和东晋王家

  老王家的真正爆发,源于汉末魏晋时期,这一时期的老王家是真的“不蒸馒头只争气”,比如:

  “卧冰求鲤”的主人公——“孝圣”王祥,不但孝顺,而且为人正直,为官清廉,此外还有能力,一路官至太尉、太保。

  “王览争鸩”的主人公王览,他是王祥的亲弟弟,同样的孝顺中直,能力出众,最后也官至太中大夫。

  竹林七贤中的王戎,不但长得帅气(神彩秀美),文章写得好,而且还有军事才能——灭吴大战就有他一份,最后官至司徒。

  此外,还有玄学清谈领袖王衍、封疆大吏王澄、王敦等人。

  这样牛气哄哄、人才辈出的琅琊王氏,在西晋王朝,那绝对算是名动朝野的世家大族。正因为此,晋元帝司马睿的皇位才坐得稳稳当当。

  在司马睿登基的那天,晋元帝见到王导,就从御座站了起来,把王导拉住:小王啊,没有你,我可坐不到这儿呀!快来一块坐!

  这举动,差点把王导给吓死:皇帝啊,你这分明是坑我!我要坐上去了,还不得被你扒了皮!

  王导虽然没和司马睿一起坐龙椅,可是王导担任尚书,掌管朝内大权;王敦则总管军事。

  即便不坐上去,老王家也相当于半个屁股蹭在龙椅上了。在王氏势力最大时候,朝中官员75%以上是王家的或者与王家相关的人,真正的“王与马,共天下”。

  从此,老王家开启了“华夏首望”、“中古第一望族”的家族辉煌。

  在明朝,老王家甚至出了一个儒家圣人——心圣王阳明。

  据统计,从东汉至明清1700多年间,琅琊王氏共培养出了以王吉、王导、王羲之、王元姬等人为代表的92个宰相(或相当于宰相的官位)、36个皇后和36个驸马和186位文人名仕。

  此外,600余人名垂青史,其中:王祥为《晋书》列传首卷,王弘为《宋书》列传首卷,王俭为《南齐书》列传首卷。

  这么说吧,翻开中国历史,几乎到处能看到熠熠生辉的老王家,他们的光芒,几乎照耀了每一个时代。

  牛掰的老王家是怎么炼成的

  有人肯定要问:这么牛掰的老王家是怎么炼成的?俩字——家风。

  提到这个词,有小伙伴估计都笑出了猪声——又是老生常谈。其实还真不是,尤其一个大家族的家风,那是上百年的教训和经验,甚至是拿人命换出来的,是一个家族真正宝贵的精神财富。

  比如:王祥老爷子在85岁高龄,身体和灵魂都彻底“下岗”,还在临终前留下了《训子孙遗令》,要求老王家的子孙必须恪守“信、德、孝、悌、让”五字真言。

  在家风建设上,老王家几乎每一代都是不遗余力。

  王羲之的四世孙王僧虔著有《诫子书》,告诫子孙不要凭借祖荫入仕,应读百卷书,勤学努力,建功立业。

  大儒王褒著作《幼训》,要求家族子弟兼修儒道释之学,同时希望兄弟之间手足相连,立身行道,始终如一。

  王筠则在《与诸儿书论家世集》中,勉励子孙“汝等仰观堂构,思各努力”。

  除了德行方面的要求,琅琊王氏几乎每个人都很好学,在政治上有所建树的同时,也是学术思想大师。

  比如王导,对玄学的认识未必就比当时的玄学家差,可以说修身与好学,铸就了一个大家族的辉煌。

  琅琊王氏之所以风云叱咤上千年,除了积累军功、财富以夯实家底,与老王家持续培育文化血脉,严格自觉地承袭和恪守家风是分不开的。

  当代的人老提倡“贵族精神”,但却搞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的贵族,与其花一大笔冤枉钱,去田朴珺那里上所谓的“贵族课”,不如到历史中,去看看老祖宗是怎么做的。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