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对皇子的教育如此的重视 那么他们都去哪里读书的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22浏览:28分类:历史
还不知道:清代的皇子都去哪里读书呢的读者,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对儿童的启蒙教育,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向来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皇家子弟的教育,事关江山社稷,自然备受重视。那么,清代时,那些身份尊贵而又被寄予厚望的皇子是在哪里上学的呢?
皇子贵为金枝玉叶,自幼从起居饮食到行为礼仪都有专人照顾和教导,他们的学识教育自不待言。到了求学年龄,皇子就要正式读书了。当然,他们是不会“屈尊”和平民孩子在一起学习的。清宫中设有专门供皇家弟子读书的场所,它位于紫禁城乾清门内东侧南庑,兴建于雍正皇帝时期,共有五间房子;初时称为“尚书房”,道光年间改名为“上书房”。
上书房的老师分为三级:最高一级是总师傅,一般由翰林院掌院学士担任;第二级是师傅,由总师傅从翰林院的翰林中向皇帝推荐人选,皇帝通过考察和面试,选出其中学问优秀、品德出众、言行谨慎的人担任;第三级则是“行走”,通俗地说,就是师傅的助手。上述三种人中,总师傅不是每天都去上书房的,有事才去;师傅们则轮流来上课。皇家老师虽身为臣子,但师道尊严,他们是无须向皇子下跪的,见面只要行捧手礼就可以了。
上书房有严格的制度,每天清晨5点之前,皇子们就要到达,做好上课准备,5点正式上课,下午1点放学;年幼的皇子课程较少,一般中午11点之前就可以放学。满族有习武的传统,皇子们放学之后,常常还要学习骑射等技艺;每五天需去一次郊外练习骑马射箭,无论酷暑寒冬都不间断。在文化课方面,上书房主要教授蒙古文、满文和汉文,还有圣贤经典和书法。上课时,通常是师傅读一句,学生跟着读一句,如此反复读上百遍,然后再把四天以前学过的内容读百遍,周而复始,不断温习以加深记忆。
虽然皇子平时养尊处优,但在上书房里,他们也要像今天的小学生一样听从老师的管理,遵守校纪校规。比如,上书房每天的课间休息时间只有一两次,每次不超过15分钟,学生必须征得师傅的同意才可以去休息;休息时可以谈论书本的内容,但不可随意离开课堂,比如去院子里闲逛;皇子的随从等也只准在外面听候吩咐,不能擅自进入课堂。对犯了错的学生,上书房也有相应的惩罚制度,比如要罚背书、罚写字,或是罚站。皇子们并不像今天的学生一样享有寒暑假,他们除了每年的五个特定节庆,即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皇帝生日及本人生日可以各放一天假外,基本上便没有假日了,即使是除夕也是要上课的。
诚然,皇子读书,不一定要成为知识渊博的学者,他们也无须像民间子弟那样,蹒跚于艰辛的仕途,参加那些折磨人的科举考试。与当时所有的公学和私塾的学生不同,皇子努力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当好人上人,尤其是要争取成为皇位继承人;上书房的师傅则是要争取成为未来皇帝的老师。所以,看似平静优雅的上书房,有可能是高层政治的竞技场;除了学识与技艺,这里可能也传授权术的驾驭、人心的谋算。
清代皇帝对于皇子的学业是非常重视和关心的。乾隆皇帝时期,皇八子永璇曾在没有告知师傅的情况下逃课,乾隆得知此事后十分生气,对永璇和他的师傅等人都严加训诫,还写成书面文字贴在尚书房,提醒其他的皇子要老老实实地遵守规矩。在乾隆晚年,有一次,他发现尚书房的师傅竟然整整一个星期都没有去教课,因而龙颜大怒,下令将两名师傅痛打了四十大板。这也是清代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尚书房师傅挨板子事件。
猜你还喜欢
- 11-30 清朝很重视对皇子的教育,那么有什么相关教育制度?
- 11-29 漆器茶具始于清代,这种茶具有怎样独特的艺术魅力?
- 11-29 潮州推光金漆画始于清代,它至现代有着怎样的特点?
- 11-29 清代盐引制度是怎样的?为何成了清朝大肆套财的手段之一?
- 11-29 长孙皇后共生有三名皇子,其中哪一位才是最受喜爱的?
- 11-29 清代知县领导之下的县衙,到底拥有多少官吏与职能机构?
- 11-29 清代的侍卫机构分得有多细?而且做一个带刀侍卫又有多难?
- 11-29 清代9个皇帝共有子女146个,其中夭亡率高达百分之多少?
- 11-29 扁鼓又被称作战鼓,早在清代时期就用于什么事件中?
- 11-29 清代左右都御史是同级官,但拍板权为何却在左都御史手中?
- 11-29 在清代历史上,担任过九门提督且比较出名的有哪些人?
- 11-29 清代的三眼花翎为什么这么珍贵?竟连和坤都未曾得到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