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慈禧宣战为什么两人拒不执行呢 原因到底出在什么地方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22浏览:33分类:历史

  慈禧宣战为什么两人拒不执行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清朝自甲午战败后,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热潮。底层民众不堪欺压,终于引发义和团运动。与此同时,戊戌变法失败,慈禧欲废光绪帝,却遭到洋人反对,令她怀恨在心。山东巡抚毓贤愚昧守旧,竟然相信义和团可以刀枪不入,枪炮不伤,怂恿慈禧利用义和团对抗洋人。慈禧令军机大臣刚毅前往涿州视察,得到“天降义和团以灭洋人”后,令义和团进京勤王。

  义和团是底层民众自发组织起来的反抗运动,既有贫苦农民、手工业者、城市贫民、小商贩,也有富商、地主甚至王公贵族,上至王公卿相,下至娼优隶卒,还有不少地痞流氓。总之,义和团成分复杂,组织分散,纲领不明,纪律松散,盲目排外,不分青红皂白拔电线杆、砸洋车、拆铁路,除了洋钱外,基本上见洋式洋字就毁物伤人,甚至残杀无辜的普通百姓。

  “扶清灭洋”运动愈演愈烈,逐渐演变至烧教堂、进攻驻外使馆,严重威胁到在华洋人的安全。各国公使多次要求清廷取缔义和团,慈禧不但没有遵从,还指使端郡王载漪暗中支持义和团。

  1900年5月28日,英美法德俄日意奥八国在驻华公使会议上正式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以保护使馆的名义调兵入北京。5月30日至6月6日,八国侵华政策相继得到本国政府批准,陆续向北京增兵,战争一触即发。

  大敌当前,慈禧对义和团剿抚不定,一方面发布镇压义和团的命令,以消除列强派兵的理由,另一方面调兵入京以防不测。军机大臣刚毅力劝慈禧“拳民可恃”,赵舒翘、载漪等人也赞成招抚,清廷对义和团态度又转为招抚。在清廷默许下,义和团大量进入北京,与洋人关系紧张,局势迅速恶化。

  6月20日,德国公使冯·克林德主动攻击义和团,被拳民枪杀于街头,终于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索。慈禧紧急召开御前会议,宣布对列强宣战,同时电告南方各省。当宣战诏书下达时,邮政大臣盛怀宣下令各地电信局将诏书扣押,只给各地督抚看,并电告各督抚不要服从此命令。两广总督李鸿章闻讯后复电清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

  李鸿章的电报鼓舞了南方各总督,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和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铁路大臣盛宣怀、山东巡抚袁世凯立即响应,和各参战国达成不参战协议,并约定一旦北京不保,就共同推举李鸿章出任中国“总统”以主持大局,史称“东南互保”。

  东南各省坐观成败,令清廷颜面扫地,同时也在军事上陷入被动。表面上看清军势力强大,有数十万拳民助阵,实则只有聂士成部和董福祥部战斗力可观,其余均不堪一击。八国联军来势汹汹,清军要分守北京、天津各地,又与义和团不和,难以集中力量。聂士成被八国联军和义和团两面进攻,腹背受敌,在八里台阵亡,北京失守。慈禧和光绪在董福祥部掩护下逃亡西安。

  长期以来,“东南互保”被后人诟病,有人认为南方各总督枉顾国家利益,导致庚子国难以中国失败告终;有人却认为在当时局势下,东南互保起到了保境安民的作用,保存了国家实力。同时,东南互保也是汉族地方实力派首次公开反抗满人朝廷,使得清廷威信大失,南方各省开始军阀化,由此展开民国军阀时代的序幕。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