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只写了30个字的书信,就能让吕不韦自尽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21浏览:36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嬴政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这是历史上最有杀伤力的一封信,短短30个字,就让辅佐两任秦国君主的丞相、当朝秦王的“仲父”二话没说,喝下了毒药自尽。
让我们来看看这封信——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翻译一下:你对秦国立有什么功劳?秦国把你分封在河南,食邑达10万户。你跟秦王我有何血缘关系?却敢称仲父。你和家人都迁居到蜀地。
这是秦王政写给吕不韦的信。
令人不解的是:秦王政信中只命令吕不韦迁居蜀地,他为何却自尽了呢?
1、秦王政突然醒悟:这个人非死不可
因为嫪毐事发,秦王政出手,灭嫪毐三族,还把异父同母的两个弟弟杀死,把亲娘赶出咸阳,搬居雍城,嫪毐食客也被赶到蜀地。秦王政本想杀吕不韦,但因为他在前朝立下大功,加之众人求情就“不忍致法”,不忍心把他绳之以法。
秦王政对吕不韦网开一面,如果没有下面这一幕,也许吕不韦能平安落地。史载,“岁余,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请文信侯”。1年后,诸侯国争相派宾客和使者,路上人流不断,来拜访吕不韦。秦国免了吕不韦相国一职,诸侯国可是惦记着这个人才哪。
万一东方六国中的某国,打动了赋闲在家的吕不韦……后果不可想象,秦王政突然醒悟:这个人非死不可,不能仅是免职,于是就写了那封信。在信里对仲父两连问,要求搬到偏远蜀地,这只是彻底清算的开始,秦王政的组合拳即将打出。
2、吕不韦突然醒悟:自己非死不可
依吕不韦的智慧,这封短信已让他嗅到风暴来临前的骚动。尽管被免职赋闲,但是在诸侯国眼里,自己就像当年邯郸作人质的异人一样“奇货可居”。即使有再大定力,即使永远不会去诸侯国任职……但是,秦王政会相信自己的承诺吗?
作为犯了死罪、失势免职的臣下,又被君王怀疑投敌,任何的解释都是苍白的,只有以死明志。而且,吕不韦最大功劳是扶异人上位,如今异人的儿子不买这个账,认为并没有对秦国立有大功,非亲非故却成了秦王仲父,这等于对吕不韦的全盘否定。
这封短信背后所暗藏的杀机已显露无疑,吕不韦当然能解读出来,因此“自度稍侵,恐诛”(想到危险正逼接自己,担心被诛杀),于是喝毒药自尽。与其早晚被审判,公布一堆罪名而死,不如自己寻死,免得受辱,这不仅是吕不韦的无奈,更是一种必然。
3、吕不韦之死:也是“闻”者之死
对于吕不韦之死,司马迁有过这样一个评价:孔子之所谓“闻”者,其吕子乎?翻译一下:孔子所说的“闻”,指的正是吕不韦这样的人吧?如何理解司马迁的这句话呢?
这句话出自《论语》。
子张问:读书人如何做到通达?
孔子说:你指的通达是什么?
子张答:对外,在诸侯国中要有名声。对内,在卿大夫家里也要有名声。
孔子说:这叫声望,不是通达。通达是立身正直而好义,审度他人话语,观察别人表情,时时谦恭退让,对外对内就能通达。声望不是这样,表面上追求仁德,实际上违背仁德,却泰然处之,这样的人对外对内也能取得声望。
孔子所说的“闻”用现代语境解读,就是指那些表面道貌岸然,满嘴仁义道德,摆出一副高尚的样子,实际上毫无道德底线,人品低下,为一已私利,为所欲为,即使面对质疑和处罚也满不在乎,毫无羞耻之心的人。尽管这些人也能获得一些利益,也能取得一定知名度,但结果会是什么?不言而喻!
那么,司马迁用孔子的“闻”者来形容吕不韦合适吗?吕不韦在接到秦王政的短信后,尽管没有任何让你自尽的意思,却选择了自我了断,是不是说明吕不韦已认识到自己人性的丑陋?
猜你还喜欢
- 11-30 如果蒙恬没有让赵高的奸计得逞,秦朝还会这么早灭亡吗?
- 11-30 既然荆轲号称天下第一刺客,那秦王嬴政又是如何躲过刺杀?
- 11-30 如果扶苏能成功代替胡亥继承帝位,秦朝还会二世而亡吗?
- 11-30 李斯对秦朝有着哪些贡献?为何说他的功劳还是大于错误?
- 11-30 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秦朝的阿房宫是真实存在的吗?
- 11-29 自秦朝第一个统一中国后,为何没有大一统王朝超过三百年?
- 11-29 即使没有了赵高的存在,为何说秦朝依然还会二世而亡?
- 11-29 如果拿孔雀王朝和秦朝对比的话,会有什么样的结局?
- 11-29 秦朝不能像此后汉朝那样,一直延续着几百年的国祚?
- 11-28 南越国是秦末时期建立的,赵佗沿袭了秦朝的什么制度?
- 11-28 秦朝以前是奴隶制社会,奴隶的来源主要有哪几个?
- 11-28 秦朝平定百越历时十余年,为何要付出如此高昂的代价?
- 最近发表